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1-11-14 12:03:42 浏览量:

篇一:初中生物说课稿

初中生物说课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教学地位

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节“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二、 说教法

1、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

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2、

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三、 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导课

学生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做“捉蝗虫游戏”:(绿色纸盒中放等量的绿色和褐色纸片,半分钟内从盒中一片片取出纸片,看哪组取纸片多),再引导学生分析取出纸片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多,为什么?然后引申到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

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

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2、 新课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解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
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
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

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二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三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
2、有明确的目标;
3、有明确的结果;
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说课稿

第三节《青春期》说课稿

《青春期》采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三节内容。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五方面来说。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青春期》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前两节分别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和“人的生殖”。本节则通过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两方面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正确看待自己并健康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应降低要求了解即可,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保健习惯。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身体(生理)变化及心理变化特点;

(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增进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育时期,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发育成熟较早,七年级的学生,有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社会上的各种宣传媒体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地已知道一些有关性的知识,但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往往在个时期把握不住自己,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科学的重视青春期卫生,建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否则会造成终生悔恨。

二、 说教法

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又是敏感的话题,教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没有任何一点师道尊严,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倾心,交换意见,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特点,采用对比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情境评价法,交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运用直观演示法,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贯穿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树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度过青春期。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青春期阶段,他们不仅充满朝气与活力,内心还有很多迷惑,他们渴望获得青春期的知识,但多数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又羞于和老师、长辈沟通,更多时候是同龄人在一起私下交流,很多问题他们似懂非懂,但又充满好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和指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坐标图入手,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环节一:感知青春期

青春寄语: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师: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那么,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首先,我们看看,到了青春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首先身高突增,通过分析资料观察图片,得出结论。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回忆自身亲身经历或其他途径所知道的青春期的男、女同学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生:身高突增,长出喉结。师:除了我们谈到的这些变化,我们看看课本告诉我们在青春期我们还会发生哪些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16——18页。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资料分析和观察图片,可以尽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避免学生不好意思说的尴尬。

利用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青春期身体方面的变化,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比较图片的能力。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导入本节内容。

环节二:认识青春期

1.自主学习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期间,若非必要,尽量不要打扰学生的学习,若个别有疑问,交流时一定要小声。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合作学习,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即:我们在青春期会发生哪些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3.交流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说说看?

学生总结,学生难以启齿的老师可补充。学生总结时,教师进行适当板书。

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如:树立“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正确观念;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设计意图】要给学生的学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本节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性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间的合作完全可以理解并接受。

环节三:正确对待青春期

1. 养成健康的青春期的生理卫生习惯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与交流,我们已经明白了青春期我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体育课上发生的小故事。上课铃打响了,全班大部分同学跑到操场上集合,开始做预备活动。只有两名女生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的边上。这时,一位调皮的男生指着她俩喊:“老师,她俩又在偷懒。”他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那两位女生顿时变得脸色通红……听完这个小故事,我想每位同学的心里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做好课堂出现冷场或起哄情况的准备,注意及时调控。)

生:我认为那个男生太不尊重别人了。

生:月经期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可以的。她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故意不上体育课。

生:进入青春期后,更应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女同学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师:以上的同学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认为这很好,而且同学们的想法都是对的,如果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交流、多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形成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的集体。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引导学生正确的态度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师:我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你知道的,在青春期,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健康的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让同学了解正确的青春期卫生习惯是本节课的重点,不可避而不谈。

篇三:初中生物说课稿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细胞的生活》以全新的视角引导学生认识细胞是有生命的,细胞的生活不但需要物质和能量,还需要信息。本章包括“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三小节。本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主要讲述了细胞中有哪些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的。本节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距离较远,教学难度较大,但本节内容在本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能明白细胞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生命力,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内还有能量转换器。因此,本课内容为后面两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

1..教学重点

①细胞中含有哪些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②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③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2.教学难点

①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②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如何进行取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糖溶解于水的过程和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都制作成动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进出的认识。另外学生对分子和原子这些微观粒子难于理解,我通过水分子与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展示,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关于细胞中所含物质的分类,我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的方式学习,并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否燃烧的认识。为了解决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对能量的转换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举实例、演示实验(手摇式发电机的转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能量的转换过程,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要注意合理利用重、难点来启发思维,要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分子与原子、无机物和有机物、能量与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的知识,教师要积极运用形象的比喻、举例、类比、推理的方式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另外,还要适时地通过学生看图、阅读、讨论、思考、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明确要求,不随意拔高,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和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以逸待劳”效果反而更好。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到底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

不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感到好奇、新鲜而又难于理解。本课时要求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上升到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课时设计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真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五)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②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观察、推测、分析、比较等方法去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②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己设计实验、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能力。

⑤通过学生课后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细胞中物质的认识和细胞内能量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建立“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意见。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方法

1、说教法:教学中运用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类比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2、说学法 :
教学中设计以学生自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 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 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

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 教学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 导入:

一 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

我们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 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 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 实地调查

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