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时间:2022-10-31 17:00:03 浏览量:

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8篇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精准考核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8篇

篇一: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考核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机制,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县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构建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体系,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昆山落地落实。

 以更高站位织密更严“体系网”。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制度建设“高瞻远瞩”,考核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坚持从体系层面入手,着力构建组织、运行、政策、保障“四大体系”,搭建“四梁八柱”,夯实载体依托,建强机制保障,确保考核工作“不走样”“不变形”。围绕发展大局和工作布局,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三位一体”,制定具有阶段统领性、年度引领性、实施指导性的“1+N”考核体系。具体推进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由考核办统筹抓总,牵头部门具体实施,责任部门分类落实,形成纲举目张、任务明确、权责清晰的工作格局。用好考核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行为规范,抓好工作推动、研讨、决策事宜。

 以更明导向打造更准“风向标”。指标设置“有的放矢”,考核工作才更好与时代同行、和大局共振、向中心聚焦。引入考核指标“N

 级论证”制度,切实做到指标内容可考实、精准化、差异化。突出政治性,充分彰显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对标新发展理念,把讲政治贯穿考核全过程,以清晰的考核指标为各项工作定向。突出精准性,既奏好“进行曲”,强调重点工作,设置关键核心指标,确保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又弹好“独奏曲”,兼顾考核对象的特色特点、发展水平和目标定位的差异,设置“个性化指标”,增强考核指标针对性和可考性。突出创优性,坚持“跳一跳、够得着”,鼓励改革创新,设置基础性、攀高性指标,通过分段赋分推动更多工作“好上求优”。

 以更优路径搭建更拼“竞技场”。考核方式“与时俱进”,更能推动考核实效持续提升。深入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在优化考核方式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立体画像、多维评价。做实平时考核,将功夫下在平时、要求严在日常,引导基层既“埋头苦干”、又“抬头巧干”,切实发挥综合考核系统性、综合性优势,让职能部门、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好本职、探索创新。注重智慧赋能,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考核”理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加强过程管控,完善年终现场考核“三阶十二步”流程,探索“考核诊断书”反馈模式,多用“点对点”反馈、善用“面对面”研判,助力县域发展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以更实举措凝聚更强“向心力”。考核结果运用“掷地有声”,更能激发考核激励的旺盛生命力。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有效的鼓励激励

 和责任约束机制,考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担当,考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动力。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相结合,探索干部“担当指数”专项评价,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进能上能下、促进担当作为,让优秀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精神上有“劲头”。加大评优表彰力度,既晒“集体荣誉”、也看“个人担当”,既评“全能领先”、也选“进步最快”,着力选树先进典型,进一步鲜明事业为上、注重实绩的导向。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采取书面检查、提醒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督促整改提升、迎头赶上。

篇二: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体会文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国有企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国有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从分散式创新向系统性创新转变,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加快推行企业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技术总师负责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型

  2 管理模式,提升创新质量,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协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区域战略规划,加快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国有资本主体优势更加突出、有效供给更加充足,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统筹好主业与辅业,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经营业绩等各项指标达到一流。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高地。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抓好全产业链碳减排,从供给侧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装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带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节能减污降碳。抓住行业产业优势重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战

  3 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合作共赢。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作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必须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提高对外合作质量上下功夫,把握好我国签署有关协定机遇,创新投资合作发展模式,积极建设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在深化国际发展合作上下功夫,主动担当国际和平发展使命,支援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重视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促进全方位交流上下功夫,建设开放的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对话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享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模范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资本效率、劳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领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积

  4 极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关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篇三: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考核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机制,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县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构建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体系,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昆山落地落实。

 以更高站位织密更严“体系网”。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制度建设“高瞻远瞩”,考核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坚持从体系层面入手,着力构建组织、运行、政策、保障“四大体系”,搭建“四梁八柱”,夯实载体依托,建强机制保障,确保考核工作“不走样”“不变形”。围绕发展大局和工作布局,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三位一体”,制定具有阶段统领性、年度引领性、实施指导性的“1+N”考核体系。具体推进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由考核办统筹抓总,牵头部门具体实施,责任部门分类落实,形成纲举目张、任务明确、权责清晰的工作格局。用好考核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行为规范,抓好工作推动、研讨、决策事宜。

 以更明导向打造更准“风向标”。指标设置“有的放矢”,考核工作才更好与时代同行、和大局共振、向中心聚焦。引入考核指标“N 级论证”制度,切实做到指标内容可考实、精准化、差异化。突出政治性,充分彰显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对标新发展理念,把讲政治贯穿考核全过程,以清晰的考核指标为各项工作定向。突出精准性,既奏好“进行曲”,强调重点工作,设置关键核心指标,确保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又弹好“独奏曲”,兼顾考核对象的特色特点、发展水平和目标定位的差异,设置“个性化指标”,增强考核指标针对性和可考性。突出创优性,坚持“跳一跳、够得着”,鼓励改革创新,设置基础性、攀高性指标,通过分段赋分推动更多工作“好上求优”。

 以更优路径搭建更拼“竞技场”。考核方式“与时俱进”,更能推动考核实效持续提升。深入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在优化考核方式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立体画像、多维评价。做实平时考核,将功夫下在平时、要求严在日常,引导基层既“埋头苦干”、又“抬头巧干”,切实发挥综合考核系统性、综合性优势,让职能部门、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好本职、探索创新。注重智慧赋能,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考核”理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加强过程管控,完善年终现场考

 核“三阶十二步”流程,探索“考核诊断书”反馈模式,多用“点对点”反馈、善用“面对面”研判,助力县域发展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以更实举措凝聚更强“向心力”。考核结果运用“掷地有声”,更能激发考核激励的旺盛生命力。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有效的鼓励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考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担当,考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动力。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相结合,探索干部“担当指数”专项评价,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进能上能下、促进担当作为,让优秀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精神上有“劲头”。加大评优表彰力度,既晒“集体荣誉”、也看“个人担当”,既评“全能领先”、也选“进步最快”,着力选树先进典型,进一步鲜明事业为上、注重实绩的导向。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采取书面检查、提醒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督促整改提升、迎头赶上。

篇四: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发展理念体会文章】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理念是在把握世界历史脉络和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开启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思想解放和理念变革。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指导实践。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其中创新发展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

 题。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所强调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无不涵盖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思想武器和工作法宝。

 新发展理念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理论指南和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联系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二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三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在斗争中强大,在实践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是动力,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虽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存在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大等问题。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更长的增长周期。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协调发展是方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着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缩小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在发展内容上,要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共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融合发展。在发展空间上,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完善区域政策,协调好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方面协调、协同和共同发展。在发展时间上,要协调好现在和未来,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绿色发展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决定了发展的价值方向,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路径。陕西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清醒认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开放发展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

 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开放发展着重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今世界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开放不足是陕西发展的短板,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陕西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协同推进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共享发展是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实现共享发展,要加紧建设对保障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重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公平社会环境。就当前陕西来说,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就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就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等,不断满足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五: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习近平 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从过渡时期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新发展阶段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从现实依据来看,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完成,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 000 美元。这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科技上的“卡脖子”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问题,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问题等。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

 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从发展进程看,改革开放特别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人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从世界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从国际形势看,近几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化

 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释放内需潜力,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市场资源优势,以巨大国内市场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篇六: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

 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科技上的“卡脖子”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问题,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问题等。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

 各领域和全过程。

篇七: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dquo;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作者:张占斌,黄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是“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确立总是同旧发展理念的破除相伴随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在解决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等方面破难题、建机制,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新行动。

 培育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增强整体发展的综合效能,构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二要大力推进优势增长极内部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三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两个文明”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坚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要从源头抓起,重塑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二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

  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三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实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开放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二是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三是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

  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的平台作用。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 共享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让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共享教育改革的红利。

 二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彻底打破就业、创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搭好创业平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创造更多参与共享发展的机会。

 三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四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相关制度的整合,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是缩小收入差距,迈向共同富裕。要站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战略高度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篇八: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谋划工作重点

  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9 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6 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

 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

 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

 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

 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

 问题的能力。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

 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体会 新发展 落实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