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XX省(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2篇

时间:2021-10-14 13:26:22 浏览量:

 — 1

 — 2021 年 XX 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X 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三农”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XX 个百分点,确保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 1 .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 XX 万亩、总产 XX亿斤。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务实高效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闲置,确保种足种满。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专用水稻生产,推广“按图索麦(稻)”做法,推动生产订单落实。重点抓好全省 XX 万

 — 2

 — 亩优质专用小麦、XX 个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XX 个万亩示范片建设。调整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合理安排粮食作物茬口、适宜播期和播量,科学主动避灾减灾。建立健全督导考核制度,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制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组织开展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在 X%以内。

 2 2 .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 2021 年末生猪存栏达到 XX 万头。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强化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协调落实。坚持靠前服务,帮助规模养殖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形势研判和产能储备,以大市、大县和大企业为重点,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增强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抓大不放小,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启动外埠入皖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运输通道建设。统筹抓好牛羊和家禽业、奶业生产,努力稳家禽、增牛羊、兴奶业,多渠道增加供给。

 3 3 .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

 4 4 .抓好蔬菜稳产保供。稳定蔬菜面积、产量,推进设

 — 3

 — 施蔬菜发展。加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生产供应稳定、区域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一批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以长三角和中部周边省份为重点,推动蔬菜产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抓好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和产销形势分析,推进产销衔接,保障市场有效供应。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5 5 .打好种业“翻身仗”。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强省行动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工作,扶持一批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库、圃)。组织开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生猪、家禽等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系)。加强省级公共平台体系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强化对种业企业、生产基地和市场的监督抽查,加大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查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谋划种业发展具体工作内容、实施路径等,防止“大而全”。

 6 6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农田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今年 XX 万亩目标任务,亩均建设标准由XX 元提高到 XX 元。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落实受益者管护责任,确保建后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与耕地占补平衡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大田作物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

 — 4

 — 建设。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 模式融资。

 7 7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X%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不少于 XX 万千瓦。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突出对深耕整地、播种、植保、茶叶生产加工、“两利用”等农机具的补贴,进一步加大智能、绿色、高效、精准的先进适用机具示范推广应用。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加快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支持建设 X 个左右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继续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8 8 .加快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县级全覆盖,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强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

 9 9 .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施“数字皖农”建设工程。抓好长丰等 10 个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提升 300 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水平,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数字农

 — 5

 — (牧、渔)场。进一步完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好砀山、金寨、颍上 X 个国家试点县和 XX 个省级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

 三、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0 .强化秸秆粪污“两利用”。全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XX%和 XX%以上。完善畜禽粪肥利用环节补贴,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持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继续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继续引进一批先进技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步伐。继续办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大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地。

 11 .狠抓化肥农药“两减量”。全省化肥农药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稳定在 XX%以上。全面推进农药“实名制”和试行化肥“定额制”,加强源头控制。实施绿色防控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 XX%以上。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突出抓好有机肥替代,继续引导恢复绿色种植。在乡镇建立调查点,对化肥、农药用量进行定点调查,摸准使用量。

 12 .实施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两回收”。全省农膜回收率力争达到 XX%以上。贯彻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农药包

 — 6

 — 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责任。加快构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

 1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补短板、强监管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以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为切入点,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 XX%以上,全年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国家和省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 2 万家。

 14 .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按照“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规模农产品追溯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承办好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年增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农产品)基地 X 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X 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X 个,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X 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系列认定农产品 XX 个以上。

 四、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15 .完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巩固和完善退捕渔民养老、

 — 7

 — 医保、低保、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继续开展结对帮联。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渔民,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壮大“捕转养”示范基地,支持退捕渔民发展涉渔产业,拓展产业就业空间。

 16 .健全禁渔执法监管体系。落实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责任制,确保“六无四清”目标不反弹。建立常态化督查暗访机制,全面开展“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对禁捕水域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电毒炸”“三无船”“绝户网”,严惩采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行为,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按照“六有”标准(有独立或相对独立机构、有专门执法人员、有专项执法经费、有专业执法装备、有协助巡护队伍、有公开举报电话),加强渔政执法机构力量,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渔政智能化系统建设,6 月底前实现禁捕水域监控全覆盖。

 17 .巩固长江水生生物管护。全面开展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水生生物种群规模恢复,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级。实施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大铜陵江豚保护区和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力度。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加大胭脂鱼、大鲵等珍稀、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种放流比例。

 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18 .加速“三产”融合。深入实施“XX”行动计划,推

 — 8

 — 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XX 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示范线路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19 .推动“三加”递进。改变传统观念,递次推进农业初加工、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加工,把农产品“吃干榨尽”。支持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提高种养殖效益。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抓好 20 强县、20 强园建设,梯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强化产学研合作,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科技赋能,推动资源利用、变废为宝。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20 .强化“三品”联动。强化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抓住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契机,采取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措施,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绿色皖农”品牌,遴选 XX 个企业品牌,在央视集中宣传。

 21 .持续稳定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强化特色产业长期培育。落实支持脱贫地区特

 — 9

 — 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六、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2 .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推动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全省 2021 年完成改厕 XX 万户以上。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逐步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 2021 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XX%。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2021 年新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 XX 个以上。

 2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村庄规划工作,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确定优先序。推动基本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农村路、电、网、水等建设管护。组织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10

 — 24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建设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带头人、示范户,培养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以德治扬正气,通过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形式,倡导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聚焦农资生产销售、畜禽屠宰、渔业养殖捕捞、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农业农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行业监管和线索排查,常态化机制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铲除涉农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创建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通过选树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总结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推广金寨振风超市等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做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办好第 4 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XX 庆祝活动。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5 .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部级试点,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扩大为整乡(镇)推进。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6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

 — 11

 —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推进宅基地退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有效衔接。

 27 .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加强“三会一章程”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运营。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健全改革机制建设,推进改革项目建设,全省 2021 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村达到 XX%。推深做实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省 2021 年新增集体经济强村 XX 个以上。

 28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精准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加快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

 29 .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启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整县试点,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稳步增长。推广金寨“双培”试点经验,突出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增强微观主体发展活力。全省 2021年家庭农场达到 XX 万个以上,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X万名。

 八、全面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30 .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推动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督导体系、考核体系。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

 — 12

 — 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大势,按照脱贫攻坚 5 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规划、政策、力量、考核等“四个衔接”,实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31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计划。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选树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实施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系统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全面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32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扎实做好农业农村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鼓励创新开发金融支农模式,扩大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用好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农业农村和一产投资有较大增长。

 33 .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实省人大立法工作计划,做好相关领域农业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抓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换发综合执法证件,指导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统一着装,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印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

 — 13

 — 录,推进执法装备条件建设。推进农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计划,在宪法宣传周、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特色普法活动。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加快涉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系统建设,推行 7×24 小时不打烊服务。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 XX 样板,谱写新时代 XX“三农”发展新篇章。

 

 — 14

 —

 2021 年 XX 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汇总

 2021 年是“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 X 届 X 次全会和县 X届人大第 X 次会议任务要求,突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五项重点工作,确保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目标。

 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一)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集监测、预警、扶持、保障于一体的“一个平台+三色预警+五步监测+八项帮扶”的防返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持续跟踪农户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状况,及时化解隐患、消除风险。二是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是建立以“四查四补”为抓手的常态化查补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持续查补损失、漏洞、短板和弱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贫办要对各乡镇每月排查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督办整改。

 (二)做好帮扶政策有效衔接。一要实行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财政局、扶贫办要根据政策要求和财力状况,

 — 15

 — 进一步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建好 2021 年脱贫攻坚项目库。要开展项目争速行动,发改局、审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环保局等项目审批单位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立项审批工作进度;各涉农部门(单位)、乡镇要严格按照整合方案内容和资金规模,及早、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二要继续实施小额扶贫信贷、消费扶贫及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金融部门要督促各银行、担保公司、助贷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要切实做好贷款展期、续贷工作,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稳定,确保贷款覆盖面和贷款金额只增不减。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度,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型,强化保险兜底作用,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三)实施民生争好行动。一是实施脱贫户移民户双富计划,紧盯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个重点,扎实推进移民产业扶持项目,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安置区移民群众建立紧密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着力解决移民后续产业发展难题。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加大移民就业培训,支持社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在县内移民安置点周边就近生产经营,定向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大力改善移民安置点基础条件,妥善解决移民“多人多代”住房困难问题,切实解决移民低保、社保、医保、户籍迁转等问题,做

 — 16

 — 好移民后续服务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可致富、能融入。二是实施城乡居民产业就业收入双增计划,坚持“有土”与“离土”相结合,落实“普惠+特惠”扶持政策,扶持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千方百计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完善“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对接机制,转移就业 5.2 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全年培训农民 6000人次以上。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发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种养植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 4 亿元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8000 人以上。三是实施教师素质教学教育质量双升,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构建以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的办园体系,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督导检查、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四项工作机制,深化“县管校聘”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实施医疗医生水平双提计划,加强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强化健康扶贫“一免一降四提高一保障”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落实“三个一批”精准分类救治,推进 34 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强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救治“三个精准”管理模式,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二、培强做大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稳定粮食生产。各乡镇、各部门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整治违规占用耕地乱搭乱建、修庄打院、种植苗木等行为,

 — 17

 — 遏制增量,消除存量,自然资源局要尽快研究出台具体整治方案,确保 3 年内所有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逐步消除。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配套机械深松、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肥措施,打造古城皇甫、新集上蔡和红河宽坪等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 3 个,完成 10 万亩高标准农田和 5000 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决不允许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实施农作物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引进、培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均达 95%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72.5 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达到 22 万吨. (二)抓好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书记针对种养业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四调四化”进程。一是横向调优结构。开展产业争先行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强化龙头引领、基地带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草畜产业上,依托荣发、宝发等企业,在孟塬乡草滩、双树打造高效节水灌溉紫花苜蓿示范基地 2000 亩;打造草庙丑畔至孟塬白杨庄万亩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 1 个,带动全县种植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 37.6 万亩。推动畜禽养殖“出户入园”,建设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千头肉牛科

 — 18

 — 学养殖示范村各 1 个,积极争取与河南伊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在白阳镇中庄新建 2000 头肉牛规模育肥场 1 个。走以西门塔尔为主打的良种路线、“优质牧草种植+科学合理配方”生产路线,引进良种基础母牛 1 万头,实施冷配改良 4万头,新建 30 立方米以上青贮池 10 万立方米,年青贮饲草40 万立方米,培育“5330”示范村 30 个、“2652”示范村6 个,全县肉牛、肉羊、生猪、生态鸡饲养量分别达到 22 万头、53 万只、9 万头、200 万只。蔬菜产业上,依托东升、蜀蓉、万凯等企业,在红河镇红河村建设有机蔬菜基地 1000亩、在红河宽坪建设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1000 亩、在新集海子塬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1000 亩、在古城田郑庄新建“拱棚+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1000 亩,带动发展以辣椒为主的冷凉蔬菜 8 万亩。林果产业上,依托东昂、海升等企业,在红河镇、城阳乡等乡镇种植集中连片矮砧密植和以庭院为主“乔化+短枝型”苹果 1 万亩,打造红河柴沟流域、常沟流域和长城塬千亩以上苹果示范点 3 个,林果面积稳定达到10 万亩。中药材产业上,依托同仁堂、宁夏天成扶农、壹珍药业等企业,打造草庙包山、白阳中庄 2 个千亩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发展中药材 4.5 万亩(大田 3 万亩,林下 1.5 万亩)。小杂粮产业上,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共建、自主创建等方式发展小杂粮产业,打造白阳白岔、古城川口、新集周庄、城阳城阳千亩以上张杂谷示范基地 4个,带动全县种植以张杂谷为主的小杂粮 10 万亩。二是纵

 — 19

 — 向调长链条。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逐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创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 个。加快牛羊定点屠宰厂改扩建项目进度,积极对接争取伊赛屠宰项目落地,力争全县肉牛、生态鸡屠宰加工企业达到 3 家以上,蔬菜冷藏、分级、初加工企业达到 3 家以上,小杂粮、中药材初加工龙头企业和村集体股份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加工小作坊达到 10 家以上,苹果、红梅杏分级、包装及果品开发企业达到 4 家以上。

 (三)抓好春耕备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3 月 5 日就是惊蛰,过了惊蛰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将开展,但我们的备耕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我们持续发力,全力推进落实。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部门要进一步摸排统计春播需求,做好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农资储备和调运工作,特别是青贮玉米、张杂谷种子的采购储备工作和辣椒等蔬菜育苗工作要尽快组织落实。同时,要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持续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防止各类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出现坑农、伤农现象。各乡镇要立即落实好作物种类、面积以及地块,抓紧时间开展平田整地、粪污还田等春耕准备工作,确保不耽误春耕农时,特别是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地块落实上,要积极与农户对接做好思想工作,提前签订协议,尽早把地块、面积落到实处。另外,农业农村局(农发办)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在 3 月底开工建设并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赶工期、赶进度,确保不影响正常农

 — 20

 — 业生产。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一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全力配合,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基本线”基础上,以“三调”行政村界线为规划范围,统筹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编制完成 30 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城郊融合类村庄要纳入城镇控制性详规统筹编制。要保护传统村落、保留乡村特色、保住乡情乡愁,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

 二要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要加强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工程,以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县为契机,推进“三网六保障”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城乡供水管网 780 公里,确保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 100%、入户率达到 99.8%以上。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以上、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 100%。实施居民生活出行双优计划,新建农村公路 8 条 40 公里、续建 31 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15 条 151 公里,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光纤宽带提速升级工程,新建 4G、5G基站各 30 座。实施“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办好 156 件实事,解决群众关切事项。

 三要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五土共

 — 21

 — 改等重点工作,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及乡村旅游等,打造张湾村、宽坪村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15 个,完成农村改厕 3500 座、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5 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46%、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 7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 40%。进一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行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成立各乡镇环卫保洁公司,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环卫保洁工作。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实行乡镇交叉考核制,年底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实施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开展城乡争美行动,建成长城、中庄、宽坪、沟口等美丽村庄 4 个,绿化乡村干线和农户庭院 4500 亩以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具体方案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已经印发,农业农村局要据此制定我县年度整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督促抓好落实。

 四要不断厚植生态发展底色。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流域、湿地、农田、城市“六大生态系统”建设,完成南部水源涵养建设工程 12.6 万亩,实施好春秋季植树造林,打造新集乡谢寨村万亩国家储备林与水源涵养林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冯庄小寺、王洼赵沟、罗洼马涝等 3000 亩以上林业生态建设示范点 3 个,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 32.6%。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韩寨、史崾岘等小流域 3 条42 平方公里,新建欧洼骨干坝,除险加固甘沟骨干坝,治理河道 100 公里,持续提升生态经济功能,打造流域治理新样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思路,发

 — 22

 — 展“四个一”林草产业 53.75 万亩。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生态为基石,以山花和梯田为名片,打造城阳旅游示范乡和阳洼、杨坪、任河特色旅游示范村 3 个,新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 2 家,拓展四季游、节点游、网上游等新业态,办好“山花节”“梯田花儿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 70 万人次和 2.8 亿元以上。

 四、深化完善乡村治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开展治理争效行动,全力履行好下放乡镇的 123 项审批权和赋予乡镇综治、土地等综合执法权,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 12 个。开展党建争强行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一抓二整”创建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落实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4333”信访工作机制,推广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到 97%以上。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加大“三化”治理力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设和谐平安乡村。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选树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弘扬乡村文化主旋律,提振农民精气神。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新发展阶段推进“三农”工作,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要大力开展服务争优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各领域重点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全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果,制

 — 23

 — 定《XX 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XX 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村集体资金管理和使用。将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紧密结合,整合资源资产,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厂房、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创新联村经营、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点 10 个,年经营性收益 1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30%,实现村级集体收入 2000 万元以上,当年完成分红 800万元。二是稳定土地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稳妥解决好确权遗留问题,做到应确尽确,不留“死角”。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土地承包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数据成果应用范围,依法、自愿、有序地鼓励承包农户通过转让、互换、出租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动土地向优势产业、经营能手、新型经营主体聚集。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现状盘活利用调查,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盘活利用途径,推动实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打造“三权分置”改革示范村 4-5 个。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各乡镇、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配合协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和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防止出现工作“断层”“断档”,确保农民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宅基地分配、农民建房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

 — 24

 — 区内外产业龙头企业 4 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4 家,巩固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 家,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巩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 177 家,家庭农场 245 家,推动小农户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

 同志们,农业农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各部门、各乡镇紧密配合,需要县乡村三级共同发力,更需要农业战线每一名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迈好第一步,展现新作为,见到新气象,作出新成绩。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要点 农村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