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体会文章2020

时间:2021-10-11 12:54:43 浏览量:

— 1 —

 生态环境保护体会文章五篇

 目录 坚定走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 ................. 1 守护生态根脉提升美丽气质 ............................. 4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7 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 ................................ 12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14

 坚定走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目前我市正处在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资源依赖型向要素聚集型转变的阶段,欠发达仍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矛盾。“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扣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坚定“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不动摇,持续走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做好生态经济大文章 — 2 —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是绿色发展的命脉,优先发展富硒产业、包装饮用水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壮大发展装备制造等绿色工业,加快发展生态康养等新兴产业,聚力打造规模大、链条全、就业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率高的立市之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作用,聚力攻克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迈上价值链中高端。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建立健全产业项目跨区域异地流转机制和以“亩产论英雄”的项目供地机制,推动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扩容增效。坚持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进一步明晰各县区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持续用力发展首位产业、培植骨干财源,努力形成各扬所长、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狠抓产业项目促赶超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要靠高质量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支撑,而产业项目主要靠招商引资,考验的是地方党委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谋划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体现的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劣。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全面落实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全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更超前的思维谋划项目、更精准的举措招引项目、更健— 3 —

 全的机制推进项目,持续掀起产业项目建设热潮,推动经济步入新一轮黄金发展通道。

 三、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壮大生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本钱。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聚焦两个主战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颜值担当”加快矿业权、小水电有序退出和尾矿治理等工作。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加强重点流域水质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管,确保汉江及主要支流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全力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改善。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营造整洁宜居的城乡环境。

 四、力促乡村振兴惠民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让发展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与此同时,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千方百计解决— 4 —

 好教育、就业、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

 守护生态根脉提升美丽气质

 近年来,我市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做好“美丽+”文章,打造美丽中国“展示窗口”,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化环境整治,厚植美丽底色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无止境,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市把工作重心放在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中攻坚上。以“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认真劲,对发现的环境问题“零容忍”,拿出雷霆手段,全力以赴推进。

 一是行业整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域水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环境治理。经过多轮化工企业整治,所有化工企业搬迁马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404家碳酸钙企业(个体户)通过关停整合为最终33家企业,特别是关停了全部的土石灰窑,彻底解决了“青山白化”问题。全市13家电镀企业关停淘汰9家,整合保留4家,全部搬迁进入电镀产业生态园区。387家水晶烫钻企业(个体户),关停359家,保留28家。

 — 5 —

 二是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城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厂区)、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经济、美德家园“八大行动”,形成“一轴一廊五片十线”的空间布局。深入实施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市226个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880座,实现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645座农村公厕完成提标改造(含新建95座),实现行政村农村公厕全覆盖。

 三是生态修复。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开展珍贵树种造林,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珍贵树种示范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治理,实施山体、江岸、湿地、流域、入河口等生态修复,开展新安江—富春江百里生态带及寿昌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推动转型升级,描绘美丽彩色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修复,我市已初步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工业为主,提升经济实力。紧紧围绕传统工业改造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航空小镇(开发区)、高铁新区(高新园)为主平台,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构建2+X产业平台体系,全面推进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 6 —

 308.8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83.24亿元,增长24.08%。

 二是坚持农业为基,强化引导扶持。打造“一镇一业”品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建成草莓小镇、橘子小镇等一批山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乡镇。杨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成为全市整乡镇推进项目试点单位。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39亿元,比2015年增长15.53%,年均增长3.67%。

 三是念好“+字”文章,促进融合发展。按照“旅游+”“农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思路,念好“+字”文章,发挥1+1>2效应,培育打造美丽“+”新业态,实现从环境美向经济美跃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健康、水产业和通航产业等四大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育成具有特色的美丽经济。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度59.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34.6亿元,增长率为125.8%。

 聚焦强效赋能,增添美丽亮色 文化对一个城市就像一张名片,也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软实力,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灵魂的体现。我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传统传承,在乡村振兴中摒弃陈规陋习,积极进行移风易俗活动,传承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

 一是打造文化品牌。启动“德文化”地域品牌建设三年计划,开展“德文化”发掘提炼、传承保护、产业促进、培育践行、名片品牌等五大工程,推进地域品牌体系化建设。以“德文化”为— 7 —

 统领,深入挖掘提炼一批优秀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地域文化重大研究成果。

 二是打造治理样板。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平台,通过三级联动,探索形成“市布局、镇推进、村发力”的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暨党建引领强村善治研讨会。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钉”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

 三是重塑乡风文明。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党建+”为引领,打造“遇见你的美”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美德驿站”“爱心驿家”等爱心服务站点,开展面向社会各群体的系列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8 —

 起好步提供支撑保障。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科学定位和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这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

 不断巩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有效,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切实增强“十四五”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 9 —

 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找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定位,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科学谋划和完成“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当前,污染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五个不够”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够深,部分地区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冲动强烈;改善水平不够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总体上还处于中低水平上的提升;工作成效不够稳,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等;涉及领域不够宽,需要将治理重点逐步拓展到应对气候变化等更广泛的领域;治理范围不够广,环境治理向县级市、乡镇、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势在必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加大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10 —

 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要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常规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我国高碳的能源结构、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降碳与减污之间可以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污染源头治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制定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从严从紧从实控制“两高”项目上马。

 牢牢把握“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在精准治污方面,做到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在科学治污方面,遵循客观规律,强化对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研究,科学安排任务量和时序进度;在依法治污方面,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依法保护,以法律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突出标本兼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施策、靶向治疗,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 11 —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环境保护 体会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