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时间:2022-06-17 12:35:04 浏览量: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师出(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

 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

 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

 首先,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对教育综合知识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要重点理解记忆。把这些知识复习完之后,尝试对着目录来回忆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把这些知识都能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在头脑里形成“记忆树”。

 教育学:

 1、学生:(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1)学生观(2)教师观(3)教学观(4)师生关系(5)教育评价观 4、教学:(1)教学规律(2)教学原则(3)教学方法(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1)德育规律(2)德育原则(3)德育途径(4)德育方法 6、 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4)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学: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

 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

 (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就是答题了。读给出的案例两遍,抓住案例的几个基本要素理解文意。给出观点、看法,然后根据头脑风暴思考可能会涉及到的相关的知识点,逐条进行分析解剖。具体来说解题中可以分成五个骤进行答题:

 第一步骤:整体阅读,提取信息。建议大家至少阅读两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理解。

 第二步骤:抓住信息,正确判断。即给出你的观点。首先给出正确、错误、辩证等的判断,相信根据我们考生的教育经验或者新的教育理论的理解,不难知道给定材料中教师的行为得当与否。但须注意,判断不要过于的极端,尽量委婉的阐述,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比如,案例中老师的行为错误时,我们可以表述为“该老师的行为欠妥”或者“该老师在此事的处理上不甚恰当”等。

 第三步骤:针对要点,具体分析。即给出你的观点的理由。这需要你有相应的论

 点,且每个论点后都要简单阐述下论据,不可以像简答题一样只给出论点。同时,论点与论点之间最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注意彼此之间的平衡和并列关系。

 第四 步骤:联系理论,对号入座。论据要有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但是也要结合案例的原话或对案例原话进行变通来证明你的论点。此部分要根据论点进行适当的分段,不要为了“一气呵成”而不分段,显得特别的杂乱无章。

 第五步骤:给出结论,得出启示。案例分析完做个简单的小结,或者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简单谈一下你从此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下面通过一道真题来验证一下:

 材料一:

 在某一高中,有这样的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在全年级也名列前茅,在上课时这位教师在讲解某道数学题时老师只讲了一种方法进行解题,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解法,但比较繁琐,这位老师说:在考试时,没有同学会用你的那种方法的,就按我所讲的解题方法做题就行了,不用多想。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老师讲的很匆忙,学生记得也很匆忙、紧张。材料二:有位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学生怎么说教师就怎么做,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有时不得不迁就学生、娇惯学生。但是他认为这也是值得的,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

 1 1 、请分别分析材料一的教师观和材料二的学生观。

 2 2 、根据这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师观、学生观的认识

 【解析】

 1、材料一的观点是教师中心论的观点,材料二的观点是学生中心论的观点。

 2、(分别说一下教师中心观和学生中心观的缺点,点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观,教师观从而进行阐述。) 材料一是教师中心论的观点,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依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

 材料二是学生中心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根据材料一、二,在教学中师生应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不仅对学

 生具有激励、调节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材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而材料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过于娇惯、放纵学生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2) 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

 ( ( 3) 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少。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4)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倾听学生心声,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最后,答题时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第一点是考生要有一个答题的总体认识,案例分析题并不注重“唯一的”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主要还是看你答题的思路,看你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第二点是考生在拿到题目时不要为了赶时间急着答题,首先要将题目读两遍,案例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联系到了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在阅读题干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分析每一句话,迅速搜索头脑中的“记忆树”,快速找出对应的知识点。第三点是在寻找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找主体”的方法,迅速切换到答题要点上,考试中常见的主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德育,班主任,新课改等。

 第四点是在答题时一定要分段,注意条理和逻辑,列点,采用数字编号;同时也要注意卷面整体的整洁,这样会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感觉,因为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

 建议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案例分析题,这样既有利于检查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形成比较缜密的逻辑思路。

 第二部分 教育综合知识点记忆技巧梳理 一、知识体系梳理

 教育综合知识共涉及到五大考试模块,分别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新课程改革。由此可知,教育综合知识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且较为分散,对考试的应试要求较高。我们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这五大知识点模块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从宏观上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图。

 (1) 教育学共分为 3 大模块,有 11 章内容,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考查频率,标红的①最为重要,且为常考点,标蓝的②为次重点,没有标出的并非不考,只是相对而言对这部分知识考查的较少。

 (2)心理学共有 3 大模块,分别是心理学概述、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对教育学而言,心理学分值约占 35%-40%之间,我们也用思维导 图 的 形 式 标 注 重 点 与 次 重 点 。

 (3)教育法律法规需要考生重点掌握 7 部法律法规,以及对应考试所在省出台的部分法律法规。考生对于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常考法律的时间、地位、和重要条文。

 二、连词成句技巧梳理

 教育学知识所占分数为 40%以上,根据部分知识点的特点,我们给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连词成句的记忆方法。

 (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为古代封建社会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教综知识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记忆技巧:梦中大论

 梦:孟子

 中:中庸 大:大学 论:论语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教综简答题考查的一个形式,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

 全:全民化 民:民主化 多:多元化 现:现代化 身:终身化 (3)夸美纽斯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对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而,夸美纽斯的相关知识点是教综考查的重要内容。

 记忆技巧:夸大侄子拌饭

 夸:夸美纽斯 大:《大教学论》 侄:学年制 子:自然适应性原则 拌:班级授课制 饭:泛智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提出的传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一个叫赫尔巴特的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教学

 教师:教师中心 教材:教材中心 课堂:课堂中心 (5)教师如何学好教育学,是教师与教育学一节的知识点,这一知识点考查较少,备考时可以作为简答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论剑国内外,交流读与写

 论剑: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 国内外:国内传统与国外经验结合 交流:交流讨论与专业理论结合 读与写: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 (6)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尤其是要记住其各自的代表人物。

 记忆技巧:内服威力大格外爱做梦

 内:内发论 服:弗洛伊德 威:威尔逊 格:格赛尔 梦:孟子 外铄论代表人物 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外:外铄论 寻:荀子 落:洛克 花生:华生 (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尤其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其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记忆技巧:

 LOOKS 伏尔泰,不要忘了孟子

 LOOKS:卢梭 洛克 夸美纽斯 伏:福禄贝尔 泰:裴斯泰洛齐 孟子:孟轲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记忆技巧:饼干上赫然有两个孔

 饼:斯宾塞

 干:涂尔干 赫:赫尔巴特 两个孔:孔子、孔德 (8)终身教育的概念及其提出者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特点考查的相对较少。

 记忆技巧:全民的年终奖广泛失灵

 全民:全民性 终:终身性 广泛:广泛性 失:实用性 灵:灵活性 (9)教师劳动的特点,即复杂性、创新性、广延性、连续性、主体性、示范性、长期性、间接性,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记忆技巧:连广创富,尝遍人间主食

 连:连续性 广:广延性 创:创造性 富:复杂性 尝:长期性 间:间接性 主:主体性 食:示范性 (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教综考查的一个大模块,常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三爱两人一终身

 三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两人: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一终身:终身学习

 (11)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教育综合知识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信社研劳( ( 相信社会主义,研究劳动) )

 信:信息技术 社: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 研:研究性学习 劳:劳动与技术教育 (1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人的言语和智力是动态的

 人:认知策略 言语:言语信息 智力:智力技能 动:动作技能学习结果 态:态度学习结果 (13)教学原则是教综最为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考查。

 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直:直观性 起:启发性 弓:巩固性 寻:循序渐进性 英:因材施教性 里:理论联系实际性 粮:量力性 食: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14)德育原则是教综最为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因一连的极个别同学没有尊严,长期在课堂与生活中成绩倒数,正接受纪律教育

 因:因材施教原则 一连: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极个别: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尊严: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长:长善救失原则 课堂与生活: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倒:导向性原则 数:疏导性原则 正接受纪律教育: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 (15)意志的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两个字的坚果

 两个字:自觉性 自制性 坚:坚韧性 果:果断性 (1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教综考查的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其提出者,对于智力元素考查的较少。

 记忆技巧:自知语数音体是空设

 自知:自知能力 语:语文能力 数:数量能力 音:音乐能力 体:运动能力 空:空间能力 设:社交能力 (1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教综最为常考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共有八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为考查知识点。

 记忆技巧:信地主分地

 信:信任感

 地:自主性 主:主动性 分:勤奋感 地:自我统一性 (18)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教综常考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丞相也遵循社会普遍伦理

 丞:惩罚与服从阶段 相:相对功利阶段 遵:遵守法律法规阶段 循:寻求认可阶段 社会:社会契约 普遍伦理:普遍伦理阶段 第三部分

  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效能性。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 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划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 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2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3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3、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3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

 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6、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4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4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现象。

 44、能力直接是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6、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

 4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4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4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5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5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5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5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5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知识 综合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