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纪律整顿年专题党课辅导提纲讲稿例文

时间:2022-06-26 13:40:04 浏览量:

 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辩证统一

 ——在“作风纪律整顿年”上的党课辅导提纲

  根据教育计划安排,今天我围绕“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辩证统一”这个主题,与大家作个党课交流,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既是本分,更是基本的政治要求 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上负责,核心就是对党负责、向党看齐;对下服务,核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起码有三个方面需要搞清楚。

 第一,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是机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作为市一级的机关,相对于上级来讲,是执行机构,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是我们首要的职责和任务;而相对于基层来讲,我们既是领导机关也是服务机构,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是机关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指导工作的应有之义。所以说,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是机关的基本职责和要求。履行好负责和服务的责任,天经地义,没有任何疑问。如果对上不负责、对下不服务,或者负责和服务的标准不高,那就是失职失责,机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

 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当作履职尽责的重大问题加以解决。

 第二,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是机关讲政治的具体表现。小平同志当年强调,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工作和政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根本上讲,对上负责就是政治上的负责,对下服务也是讲政治的必然要求。因为讲政治不是空的,从来都是有着具体的、丰富的内涵和要求的,一级机关、一个干部政治口号喊得再响,在履职尽责上不过硬,那本身就是政治上的“两面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哪一条都跟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紧密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对党忠诚、向党看齐的高度,深刻认识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极端重要性,绝不能把这个问题看轻了。

 第三,对上负责、对下服务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毛泽东同志早在 1945 年《论政府》中就强调“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也指出: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我理解,就机关工作而言,两者的具体工作方式和内容可能会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其工作过程也基本是一致的,都统一于对党的事业和单位建设的高度负责。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对上负责是为了更好的对下服务,对下服务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对上级指示要求机械执行、照抄照搬,也不能片面强

 调局部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不能把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对立起来,那种对上一副面孔、对下另一副面孔的做派,也是我们必须坚决地加以纠治和解决的。

 二、对上负责、对下服务关键靠过硬的素质支撑,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从机关的情况看,不少同志一年到头加班加点,个人和家庭牺牲都是很多的,但确实也有标准不够高、工作凑合对付的问题。具体分析起来,好多时候不是不想干好,而是受限于能力素质,以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付出与效果不成正比。所以,解决好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尽快把能力素质提上去,也就是大家讲的要有“本领恐慌”,要有那种不学习提高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紧迫感。当前,要注意提高六种能力。

 一是把握大局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大者”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而“国之大者”则事关方向方位、事关关键要害、事关行稳致远。毛泽东同志讲,学问再大,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所以,准确把握上级意图,是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对上级和领导的意图,不去做深入的学习、研究、了解,要么凭想当然落实,要么机械照搬,要么另起炉灶自搞一套,导致偏离上级意图,甚至南辕北辙,办了一些不靠谱的事。我感到,准确把握上级意图,关键是

 要注重学习、研究和落实。

 所谓学习,首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领导机关工作的根本指导和遵循,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还要认真学习上级的各项指示、政策、规定,把上级的要求始终要搞得非常清楚。

 所谓研究,就是要联系单位实际、本级实际、岗位实际,理清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基本思路、重点和方法措施。

 所谓落实,就是在实践中坚决照办,不能脱离上级的要求另搞一套。对“国之大者”,我们要有认知、有敬畏、有担当,时常观之察之、思之悟之,时常践之行之、念兹在兹,做到脑子里装着、心里面想着、手里头抓着。就要对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人民群众期待什么想得透、做得实,让“国之大者”贯穿在方方面面工作中,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会迎来新的更大胜利。

 二是能参善谋的能力。这是决定对上负责、对下服务质量层次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参谋工作水平高,能推进党的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水平低,就会影响全局,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人把机关干部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先于领导思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优秀参谋;第二种是同步于领导思维,尽管好的建议不多,但对领导决策能正确理解执行,这是称职参谋;第三种是落后于领导思维,既提不出建议,又对领导决策理解执行不力,这是不合格参谋。我感到,大家都要努力成为第一种参谋,起码要做第二种参谋,不能做第三种参谋。当好一个合格参谋,或者标准更高一些,当一个优秀参谋, 首先是站位要高,就是自觉站

 在党的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想问题、出主意,多提一些有思想、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是掌握情况要准,就是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要搞准摸透,使每个建议都符合上级要求和政策规定,都符合单位实际和人民需要。

 还有一个就是敢于大胆建言,用好参谋的“三次建议权”,把政策依据、实际情况和利弊影响都如实讲清,尽管有时领导不一定完全采纳,但该讲的还是要讲,要本着对党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负责地提出正确的意见建议。一个机关干部总是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什么事都是顺杆爬,肯定也是不行的,不仅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最终要得到某个领导的认可也很难。

 三是调查研究的能力。这是提高对上负责、对下服务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还讲,调查研究,这是比什么大学都要好的学校。现在看,我们一些同志还不善于调查研究,不注意分析问题,心中无数,手里没招,干工作拿不出好的意见建议,写材料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这是落实不好对上负责、对下服务要求的。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一个是深入基层要进得去。老人家讲,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我们讲深入基层,就是要多去基层,多到一线,多到人民之中,去了解情况。这需要有扎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不能走马观花、道听途说;不能浮在上面、闭门造车。

 另一个是要善于分析研究问题。就是

 对各种情况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系统分析和理性思考,特别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要善于在分析中敏锐地抓住矛盾症结,并有针对性地拿出措施办法。

 再一个是要注意集中大家的智慧。经常向高手请教,与能者碰撞,与大家交流,这也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方法,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地领会和把握。

 四是服务群众的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只有沉下去,作风才能实起来;干部沉得越深,群众就离我们越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离我们越远。这是对下服务的重要基本功,其实也是对上负责的要求。机关干部一定要心里装着人民,人民利益至上。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都有体会,群众是最讲感情、最重感情的,我们把群众看得多重,群众就会把我们看得多重。现在有一些干部还是存在着“群众感情缺失症”,认为自己学历高又有专业背景,发展好又有领导赏识,做事不愿同群众商量,也不屑于听取群众意见,有的甚至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趾高气扬、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这是要不得的。我们一定要戒掉身上的“骄娇二气”,把用心服务群众作为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多到群众中去,多交群众朋友,多向群众学习,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中感悟群众工作的真谛。这里面关键在“多跑”,要义在“贴心”,就是腿脚要勤快些,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绝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要多吃点苦,多到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多接触问题,多去“解剖麻雀”,特别是多到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去,听听群众的骂声、怨声,经常性地开展下访接访工作,“打着灯笼”去找问题,把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处理好、一个个突出矛盾化解掉,从中体会做群众工作的路与桥。

 五是组织协调的能力。机关在对上负责、对下服务中担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职责,既有与上级机关的协调,也有与友邻单位和机关内部的协调;既有中心工作、大项活动的协调,也有紧急情况、临时任务的协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分不清轻重缓急,该完成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该抓好的工作没有抓好;有的协调办事粗枝大叶,不按程序规定来,该请示报告的没有请示报告,该反馈情况的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把请示报告搞得很繁琐,有些很小的事也反复请示、喋喋不休,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我感到, 一个是要学会统筹兼顾,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工作,同时兼顾其它、照顾一般,在抓重点、带全盘中使各项工作协调有序推进,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抓住牛鼻子”“学会弹钢琴”,也是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

 另一个是要讲规矩讲程序,就是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和机关工作程序办事,不能为图省事简化程序,更不能不讲章法、规矩,由着性子胡来、乱来。该自己负责的不能推诿、踢皮球,该配合的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简单对付。个别部门过去在这方面不太注意,机关和基层都是有反映的。

 再一个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讲技巧讲方法并不是说让大家投机取巧,用非

 正常的手段办正常的事,而是在政策规定和正常交往范围内,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拿出切合实际、能够落实的办法措施,这与投机取巧是有本质区别的。这里我还要强调,组织协调好一项工作,一定的灵活性是少不了的,但灵活性是为原则性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原则的,不能离开原则讲灵活性,不能本末倒置。

 六是精通业务的能力。业务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也是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机关干部如果业务不精或者一知半解,就很难胜任本职岗位,对上负责、对下服务就是空话。现在我们机关各条线上都有一些“明白人”“小专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少数同志进入情况较慢、业务能力偏弱,干工作还比较吃力,甚至有的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提高业务能力, 一方面,要把本职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主要法规和工作方法学明白、研究透、掌握全,成为分管工作的“法规通”“专业通”。

 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坚持上级带下级、师傅带徒弟、强的带弱的,在结对帮带中共同提高素质;对干部个人来讲,就是要主动参加大项活动、中心工作,去磨去练,机关业务素质的许多方面,还有大家共同需要的文字表达能力,不下苦功夫磨练历练,是很难提高的。

 再一方面,领导要强化带的意识,要注意在工作中培养干部。这样一时半会不会看出什么效果,时间长了绝对是不一样的。

 三、对上负责、对下服务需要有很高的标准、很实的作风

 标准和作风是机关形象的直接体现,也决定着对下服务的质量和成效。

 (一)强化精品意识,切实立起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这是我们一贯倡导和强调的工作理念。

 强化精品意识,事业心责任感 一定要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四有”,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心中有责。带着责任干工作,就会有压力、有动力,就会主动动脑子想问题,就会主动想办法抓落实,也就能保持工作的高标准。现在我们有些工作,领导不安排不去抓,领导安排了也仅是满足于任务完成,不去用心思考怎么才能完成得更好、怎么才能标准更高,说到底这是个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伟大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把履行好组织和上级赋予的责任作为一种追求和担当,自觉把标准往高处定,把工作往实里抓。

 强化精品意识,要养成精细落实的习惯。有本书名叫《细节决定成败》,里面很多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一些工作层次不是太高,很多时候并不是下的功夫少,而是在细节欠火候上。实践证明,细节做好了不一定会给工作出多少彩,但做不好就可能对工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做工作的道理也是一样,也有一个细节决定层次、细节决定品位的问题。今年的年初的部署会上,我就明确提出了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的要求,节后到××调研时也对这个问题作了强调。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抓工作的重要理念。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抓任何工作,都要强化严抠细抓、精雕细磨的精品意识,甚至要有挑剔的眼光、苛刻的态度,把工作的每一

 个环节抓实抓细,这样可比性工作才能争第一、大项任务才能过得硬、经常性工作才能做精致。

 强化精品意识,还要注意用 创新来带动。我们××地区在这个大竞技场上要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破除思想上、工作上的陈规陋习,就必须加强探索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重点工作的系统梳理和理性总结,尽快拿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和办法,使我们的工作指导和单位建设走上新的层次。当然,我们强调创新,是着眼实效的创新,有实质意义的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别出心裁地求新求异,更不能搞博人眼球的那一套。

 (二)强化执行观念,着力培养紧张快干的过硬作风。我来市委工作近 3 年,感到我们机关是个好机关、是个本分务实的机关,有一批苦干实干能干的同志,但确实也存在一些疲沓拖沓、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有的什么事都是按部就班、不紧不慢;有的什么事都等上级拿办法、等靠依赖;还有的不推不动、大推小动,延误了工作进程,影响了落实质量。解决这些问题,我感到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要敢于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敢于担当,就是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主动负责、尽心尽力,高标准抓好落实;对他人的工作要主动补位、互相帮衬,绝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对集体负责的工作要积极靠上、主动补台,把应尽的责任尽到尽好。

 二要雷厉风行。就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周恩来曾告诫身边工作人员:政治机构,要非常灵敏,什么事情都要很快地有反应,很快地有回音。抓工作、办事情,

 就要有立说立行的态度、事不过夜的精神,任务部署了就迅速展开,上级要求了就马上行动,问题发现了就立即纠正,切实做到信息不在手中梗塞,文件不在手中积压,事情不在手中延误,工作不在手中断线,始终以第一速度完成好各项任务。

 三要吃苦奉献。现在机关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节奏快,如果没有吃苦奉献精神,就很难保证把工作完成好。我感到,做人不能怕吃亏,不要老把一时一地的得失看得太重,尤其是不能老想占便宜,吃不得一点亏。河南豫剧《村官李天成》有一个唱段“吃亏歌”,“当干部就应当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少是非;当干部就应当肯吃亏,肯吃亏就自然有权威;当干部就应当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作为;当干部就应当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随”。我觉得很有道理。中国人讲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有付出才可能有超常的收获。这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机关干部一定不要怕吃苦、怕加班,吃苦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格局、最终也是一笔财富。

 (三)强化末端落实,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恒心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工作落实不到末端,上级政策规定、本级部署要求、社会矛盾问题就会悬空,就谈不上对上负责、对下服务。这方面,重点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要多到一线抓落实。机关干部要强化亲力亲为的意识,多到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原则来原则去,不能总是“指着兔子让别人去追”。尤其是重点工作、重要环节、难点问题,要靠上去具体指导,确保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落到实处。

 二是要认真较

 真抓落实。认真较真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责任。就是不抓则已,抓就一抓到底,抓就抓出样子,不虎头蛇尾,不抓抓停停,不达目的不撒手,始终保持一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如果大家都当好好先生,落实上降低标准,检查上放宽要求,末端落实就是一句空话。

 三是要紧盯实效抓落实。就是在筹划部署、检查督导、末端落实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始终坚持全程关注、跟踪问效,看是否有利于推动单位建设,是否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要重实际,坚持一切从实效出发,把党的决心意图与基层实际需求对接好;要出实招,注重探索研究,多找直接管用、具体实在的措施办法,让工作早见效多见效;要用实劲,抓就真抓、干就实干,做到谋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四、对上负责、对下服务必须在正风肃纪上适应新常态、立起好样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以正风肃纪开局破题,铁腕纠风、重典治乱,党、国家和机关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我们讲对上负责、对下服务,也要紧紧抓住正风肃纪这个关键,特别是市委机关作为对上对下的枢纽,这方面必须要求更严、做得更好。作风过硬了,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才有保证;形象树好了,上级才能满意、单位才能服气。

 (一)任何时候都要对党绝对忠诚。这个绝对,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这既是很高的标准,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政治底色,必须坚持的政治标准。

 要 在紧紧追随领袖思想步伐中强化忠诚

 度,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认识,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切实做到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

 要 在绝对服从上级命令指示中提升忠诚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制度要求,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命令指示和省委的决策要求。服从上级命令指示不是空泛表态,就是要看在关键时刻、利害问题上的具体态度。

 要 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中检验忠诚 度,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坚持看待问题思考政治背景、分析问题讲究政治依据、处理问题考虑政治影响,在重大政治性问题上绝不乱发议论、说三道四,不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二)任何时候都要依法依规用权。机关对上负责、对下服务既是在履行职责,也是在行使权力。在市委机关工作,大家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权力,有时候左一点、右一点,就可能会影响领导决策,就可能影响到某项工作的贯彻执行和在基层的落实。

 要坚持用权为公。这是用权的核心要义。大家要清楚,权力是组织和上级赋予的,是用来为单位建设服务的,不能与个人私利沾边。我们机关绝大多数同志在这方面做得是好的,尤其是在一些事关单位建设的重要问题、群众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上秉公用权,上下反映较好。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凭老习惯办事,任何事情再小也得按规矩办,再特殊也不能突破政策。

 要坚持谨慎用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怕处。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机关干部行使权力,上上下下都在看着,无论个人愿意不愿意、

 自觉不自觉,最终都要经受组织的考察、群众的评说、历史的检验,所以办任何事情都要慎之又慎、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要坚持“阳光”用权。这种比喻不一定准确,但用权一定要透明,要在阳光下操作,不要神秘化,不要把个人权力看得过重。我常想,一个机关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说有权有权,说没权也没有权。说有权,是岗位确实赋予了一定的建议、参与决策权;说没权,因为只要你按规矩用权,按照多数人意见用权,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都是势在必行,个人职务再高,其实也是没什么权力的。我们感觉到哪个人有权的时候,恐怕是不依规依纪用权的时候,这也恰恰是需要我们特别警觉的。

 (三)任何时候都要把住管好自己。机关干部很重要的是自己管住自己,要有很强的自觉、自省、自律意识,这也是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重要要求。在正风肃纪的新形势下,我们在工作和自身要求上,一定要从严、从紧、从细,有时候就是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难受,千万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涉及工作和自身的一些问题上马马虎虎,一切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要求办,按照中央和省委明确的原则精神办,大事小事都较真,不开口子,不钻空子,不打擦边球。这也是新常态,我们要自觉地适应这种新常态。

 领导讲话稿通常有总标题、副标题。其中总标题常见的

 有以下三种样式:

 一种是,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也叫简式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作会议或公务活动,如《×××同志在县以上单位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写明讲话人在什么会议(场合)讲话便可。有时候标题内不写讲话人的姓名,而放在标题下居中的位置。总标题下方,一般还应标明讲话的日期,用括号括起。

 一种是,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也叫双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这类标题有的还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什么人的讲话,如《沿着新时代道路奋力前进,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即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主标题常常明确提示讲话主题,概括讲话内容,有时就从讲话中摘出一句关键词。

 还一种是,套用相应规范的特定标题。也叫固定标题。即会议(活动)+××词(讲话)。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以及开、闭幕词,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从中央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讲话稿开头,是讲话思路的起点,不但使听众了解讲话者的意图,而且提领整个讲话,起着定调的作用。好的开头,像歌唱家唱出的第一个音符一样,至关重要。可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把听众吸引住。要尽可能用简洁、概括、形象、生动的语言,达到“好的开头,成功的

 一半”的功效。以下十二种开头比较常用:

 (一)开门见山式。一开头就直叙本题,切入正文。即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讲话内容,让听众一下子抓住讲话主题。这种开头庄重、简洁,对控制会场的气氛有较强的作用。

 (二)概括说明式。即把要讲的内容用几句话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和要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这是上下都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三)开篇点题式。即对要讲的问题,表明讲话人的态度,然后顺着把下面讲的主要内容点出来。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中开头:“今天我想讲一点关于我们的党的作风的问题。” (四)设问启发式。开头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听众的兴趣。这种设问式的开头,不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突出了讲话的主旨。

 (五)阐明政策式。在开篇就简明扼要地阐明大政方针和相关决策部署,然后再联系实际,叙述自己要讲的内容。

 (六)介绍背景式。开头将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一下,帮助听众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讲话主旨的理解。当然这种背景材料必须是多数听众不了解的新情况。如众所周知的斯大林 1941 年 7 月 31 日的《广播演说》,以重大事件(德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为开头,让听众在震惊之余,进一步倾听有关情况及对策。

 (七)曲转入题式。开头先讲几句“题外”的话,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八)提出任务式。开篇就把面临的任务提出来,然后再就如何完成好任务,列出有关问题,分别叙述清楚。

 (九)介绍评价式。一些纪念性等集会上的讲话,一开始对所纪念的人物、事件做出介绍,同时作出评价,然后交代讲话的目的。

 (十)名言警句式。引用一段名言、警句、典故、谚语、诗歌或讲一段故事等作为开头,引人入胜。

 (十一)祝贺慰问式。一些表彰大会、纪念大会以及一些节日祝词、代表大会的祝贺等,开头一般都是对有关人、事表示祝贺或慰问。

 (十二)分析形势式。以分析当前某方面的形势,指出召开会议(举行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为开场白。

 好文章来之不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即一篇好文章应从字到句、从章到篇都没有瑕疵和败笔,且前后呼应贯通。就写文稿本身,特别是从技术层面而论,我的体会是,一篇合格的文稿要谋篇布局科学,逻辑论证严谨,章法运用巧妙。

 谋篇布局就是“想得通” 文稿要想站起来,必有骨架作支撑,骨架即文稿的结构。所谓结构,就是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就是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在哪里开头、在哪里结尾,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写些什么,以及段落之间

 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结构安排得好,思路铺展得开,内容就会层次分明;结构安排得不好,就会逻辑不清,层次紊乱,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不协调。古人书画诗文讲究“意在笔先”,写文稿也应如此,动笔前既要“立意”也要“定型”。谋篇布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根据主旨定文种。先明确是写调查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还是写请示报告、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等。二是根据材料定结构。在先后顺序上,既可以按问题内在的逻辑关联来写,也可以按事实与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来写;在材料使用上,与文稿主旨直接相关的多用详写,否则就简写;在结构形式上,确定运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还是纵横结合,是三段式、四段式,还是六段式等。所有这些,都要根据表达主题和文稿布局来确定。三是根据结构定提纲。提纲是构思阶段的结束、草拟工作的开始,是构思与草拟的纽带和桥梁。要把大小标题、开头结尾、中心内容等简要地提炼出来,作为写作依据。

 逻辑论证就是“说得透” “想得清”是构思,“说得透”是论证。如政论文,分为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论点是“文意”,是文稿的中心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主线;论据是用以支撑论点的材料,包括调研情况、实践经验、统计数据、研究结论、经典名言等,需根据其与文稿主旨的“紧密度”,以及对论点的“证明力”,进行选取、加工与提炼后方能使用;论证就是通过先分后总、先总后分或总分结合等不同形式,去闸明论

 点的过程。要善于用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内在逻辑,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统一人们的认识,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毛泽东同志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比如,《论持久战》把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证其必然过程,科学有力、逻辑严谨,反映了中国抗战的本质和规律,产生了强大的思想力量,鼓舞了抗战信心,最终也为抗战胜利实践所检验。“说得透”要符合领导意图。要想“说得透”,必先“听得懂”。领导交办任务时要用心多记,没有听清或不完全明白时,一定要请教、询问和沟通。如果一知半解或者自以为明白,靠想当然办事,往往会事倍功半,很难写出符合领导意图的文稿。“说得透”要符合客观规律。要把领导意图准确呈现出来,是一个把握大政方针、了解工作实际、认清客观规律,并通过文稿进行表达的过程。比如,在疫情防控中,许多单位领导要作动员部署和检查指导,起草好这类讲话,既要熟悉中央部署和上级要求,了解抗疫成绩和存在问题,也要对疫情传播扩散的规律、特点等有所认识。“说得透”要有理有据。我们常说“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千姿百态,原因和道理深藏其后,要善于解剖麻雀,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加以阐释。

 章法运用就是“写得好” 章法可以理解为修饰篇章的方法,是将语言材料进行组合,连缀句群、组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好文稿要主旨鲜明、

 选材精到、架构合理,也要善用章法,使文稿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这里着重谈两点。一是标题新颖独到,观点开门见山。大小标题新颖独到才能“抓眼球”。所谓“新”,从大的方面看,就是紧跟形势,紧贴时代,为人们所关注,甚至开时代之先声;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切中时弊,问题看得准,角度选得好,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还要直截了当地亮明观点。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是,文稿的大小标题又大又空,既不好集中笔墨去写,也不易写深写透。比如,“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区治理”“从疫情防控看乡村治理”“透过疫情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类似的标题只点明了文稿角度和范围,但未表达出主题思想。有的标题与内容不配套,“帽子大”“身子小”;有的开头“兜圈子”“绕弯子”,说一些情况,作一些介绍,就是迟迟不亮明“真经”。这些情况都应尽力避免。二是情感丰富饱满,语言简洁生动。文稿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要注意运用个性化语言把文稿写生动些,少说大话空话套话;注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稿感染力;注意行文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注意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的同志忽视文稿的“情”,总是板起教训人的面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写出的文稿就缺乏生气。毛泽东诗词在注重情感表达方面是极好典范,既有“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更有许多生动比喻。语言运用不仅要生动,还要简洁。我们常说要“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就是要下炼字的功夫,有古人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和“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

 辛苦不寻常”的写作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党课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