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使命

时间:2022-07-06 10:15:05 浏览量:

 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的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王建磐

 首先,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创新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成果为依托的,这就要求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重镇的师范大学,尤其是重点师范大学,要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研究探索人的发展与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则与规律,为教育创新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其次,教师是教育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努力培养和培训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教师,是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教育的创新在全面的教育创新中也应该领先一步,作为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师范大学在教育创新尤其是在教师教育创新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教师教育创新首先体现在教师教育的目标上,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要达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教师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应该跨越传统的学科专业界线,贯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成为一个在学校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现者,而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地生产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必须建立在广阔而深厚的学科和文化背景之上,必须着重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师范大学应该拓宽学科领域,提高学科水平,为未来教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重点师范大学更应该走有特色的综合化道路。华东师大近年来一直坚持走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水平建设学科和队伍,努力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确立了本世纪最初十年的奋斗目标: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创新上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1998 年,在上海市师范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过程中,华东师大率先提出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构想,探索建立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互贯通的教师教育新体系。职前教育上,实施 3+1(即 3 年学科专业学习加 1 年教师职业培养的模式)、4+1(即 4 年学科专业学习加 1 年教师职业培养的双学位模式)、4+2(即 4 年本科专业培养后再继续进行 2 年教育硕士培养的模式)等新模式。在职培训上,不是通过“学历补偿”,而是探索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上首先进行尝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华东师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师范生教育方面,学校积极整合学科结构,注重发挥教育学科的整体优势,特别是发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骨干人才。学校建设了高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实行师范生全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为改变原来单一、封闭的学科训练,改变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既有丰富的教育专业基础,又有扎实而宽广的学科专业基础的未来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是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原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教师教育,必然要在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的交融中、在参与世界教育体系的互动中,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之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都可以直接移植,需要经过仔细的筛选和甄别,吸收借鉴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时,必须重视中国教育情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中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同样可以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参与全球体系中与别国教师教育的互动与对话,是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的不可或缺的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使命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