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样本

时间:2022-06-17 10:15:12 浏览量: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光谷分校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姓名

 姜海轮

  任教学科

 数学

  学年度

 2014- -- 2015

 内容索引

 个人小档案 …………………………………………………… 我的奋斗目标(三年发展规划)

 ………………

  我的教育行动(读书随笔或心得)

 ………………

  我的教育行动(优秀教学设计)

 ……………………

 我的教育行动(教学论文)

 ………………………………

 我的教育行动(教学反思)

 …………………………

  我的教育行动(教学故事或叙事)

 ……………………

  我的教育行动(基本功练习)

 …………………………

  我的教育行动(课题研究)

 ………………………………

 我的教育成果(证书复印件)

 …………………………

 个

 人

 小

 档

 案

 个人工作简历:

 2003 年 8 月至 2008 年 7 月在茅店中学任教 2008 年 9 月调入至今在光谷第二初级中学任教

 教育座右铭:

 我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 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 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一、制定成长规划的依据 1 1 、有利条件 ⑴从教十三年,身处教师成熟发展的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向关注学生发展阶段的过渡期,既能关注自身在教学情景中的教学表现,又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热爱教育工作,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六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能关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2)有较高的数学教学素养,较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教学中教学理念日益更新。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好的学科整合能力,并乐于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探究。

  (3)已初步养成在实践中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工作认真踏实,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历,在省、市、区、学区上发表了数篇教育教学随笔论文,理论促进实践,在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我内省能力好。能协调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衔接,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较好。

 2 2 、不足 ⑴自身具有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较匮乏,还不能在教学中自如运用,制约着专业发展。

 (2)工作措施不是十分具体,工作上易受情绪的波动而变化。

 (3)各年级教学还没能全面把握,对高年级的教学还要进一步研究。

 (4)教育教学的理念虽有了转变,但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还不强。

 (5)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以往的成绩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前进的步伐受到束缚。只有冲出“极限”、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呼唤和要求以及个人成长的紧迫感,是教师成长的内外在动力,推动本人积极主动地走专业成长之路。

 二、个人成长的总体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我个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个人成长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反思型、内省型教师,立志成为光谷二初的数学骨干教师,进一步成为开发区数学骨干教师。

 三、个人成长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策略

 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结合教育实践与创新,达到每年的具体目标。

 第一年(2015.5----2016.5)

 ⑴完成一到两个校级课题的结题; ⑵校级优质课 1-2 节; ⑶区级优质课一节; (4)完成 3 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教学反思; (5)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数学论文及班主任德育论文; 第二年(2016.5----2017.5) ⑴完成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争取发表; ⑵完成区级优质课 1 节,市级公开课 1 节。

 第三年(20017.5----2018.7) ⑴教学成绩(中考)达同类学校前列; ⑵完成区级课题研究,完成论文一篇; ⑶撰写教学反思若干篇。

 (4)完成市级优质课一节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 1、积极参加各级教研与培训,尤其是今年的培训机会,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习。完成 3 万字的读书笔记或教学反思。

 2、坚持听课、评课,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同伴互助,提高自身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调控能力,反思能力。完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和研究课、讲座目标。

 3、坚持自主学习,认真研读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书籍、《哲学》、《课程论》、《学习理论》等,并做好读书笔记,并将所学知识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4、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提升自身反思、创新能力。坚持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聚

 焦自己所关注的新课程实验的各种问题,形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论文。

 5、积极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利用一些权威的网站、微信平台号,及教育杂志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逐步提升。

 有效的保障:

 外出学习,做好笔记,多与专家、同伴交流; 立足课堂,多听课、评课、反思; 制定严格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如各类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等,获取最优学习效果 。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担负起这种使命,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无疑成为当前我要思考与探索的最紧迫的问题。

 教育理论中常常会提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事业观,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否在一开始就把握住教育的方向,抓住教育发展的动态,无疑成为自己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

 在我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专业人士,只有精通自己的专业,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才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淋漓尽致的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其次,教师还应该博览群书,综合全面的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再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们常说有理想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追求,一个有着教育追求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时时进步,时时创新的老师。

 就对待学生的态度而言,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确实的把学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重视学生共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先天差异,把所有学生看成是学习与自身发展的主体和具有丰富潜能的独特个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教师的教授活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自由愉快地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并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能够自主的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素质,运用于实践生活当中,真正的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师还是一种事业,虽然它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豪迈,却有着“穷则独善其身”的平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仅仅将它作为我们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职业,更应该将它作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医生和律师都是一种专业,必须是专业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可见,医生和律师的职业专业化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那么,教师呢?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仍然会这样认为,只要有学历,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其实不然,那种初中毕业教初中,高中毕业教高中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素养正在日益提高,教师这个职业也正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实现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被社会认可,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我坚信:发光并不是太阳的专利,只要努力,我也能够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发光发亮!

  《 爱的教育 》 读书笔记

  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这些问题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我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在阳光温暖的陪伴下打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仔细阅读起来。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频繁,才读了几篇我就有些厌倦了,也许因为它是名着我才肯继续读下去。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这一篇篇虽然语句普通,但是内涵深刻的故事,是让我从心底说出的赞叹,赞叹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那美好的“爱”,赞叹作者能写出一本这样棒的一本的书,真是让我刻骨铭心。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4 4 课时)

  教学目标

 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 是否全等. ②

 经历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 ③

 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 教学难点 探究出“AAS”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复习旧识 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SSS”“SAS”“ASA”. 问题 2:在“ASA”中,假如这条边不是两角的夹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还会全等吗?

 复习旧知,为探究“AAS”做好衔接. 复习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个条件,提出判别全等的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1. 探究 6 6

 师:我们再看看下面的条件:

  在△ABC 和△DEF 中,∠A=∠D,∠B=∠E,BC=EF,△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师:看已知条什,能否用“角边角”条件证明.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再小组合作完成. 师:你是怎么证明的? (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结果,进行不同的引导) 师:从这可以看出,从这些已知条件中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又反映了一个什么规律?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2.例 例 3 3

  师:下面我们看用“ASA”、“AAS“能否解决一些问题.

  展示教科书第 12 页例 3 让学生自己看题、审题.

  师:根据已知条件,能得出什么?又联系所求证的,该如何证明?

  (先独立探究,再与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换意见,再全班交流)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上台,创设学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再次探究的热情. 多让几个学生描述,进一步培养归纳、表达的能力.

 师:说说你的证明方法.(让学生上台讲解)

  生 1:……

  生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注意,条件的书写顺序)……

  师:从这道例题中,我们又得出了证明线段相等的又一方法,先证两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这样,对应边也就相等了.

  3. 探究 7 7:

  (1)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师:想想,怎样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两个三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看是否一定全等,或“用两个同一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板”等等方法来探究说明.

  师: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已有了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

 SSS

 SAS

 ASA

 AAS

  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与学生一起回顾证明方法,逐步培养反思的习惯,形成理性思维.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 师:这节课通过对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进一步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地在知识、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加以小结,以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 13 页,练习第 2 题.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 17 页第 12 题.

 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几个探究中,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形式,目的是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让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碰撞与补充,共同解决一些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经历探究、发现规律之后,均安排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与表达的环节.这是因为学生的归纳整理、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 在每堂课中都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鼓励,让学生大胆表达.

  3,在探究出新知识,或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及时对知识或方法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构建更完整、更有效的知识体系,并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也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

 这个学期过得真快,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一.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 10 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 6 章、第 7 章、第 8 章、第 9 章、第 10 章的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其中第 9 题,第 10 题较难。其次,填空题4 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 11,12,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16 题难度偏大,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解答题包括了 8 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平行线和三角形等不同类型,17,18 题是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 19 题是平行线和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第 20 题考察平移较基础,第 21 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第 22,23 题是两道来自课本的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第 25 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 2 问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二. 从这次考试分数看: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三.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 ,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身为教师的我总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绩不够辉煌,所以我无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够感人,所以我不能声泪俱下.只有一颗真心,和向孩子们无限敞开的胸怀.但是有人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当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脉搏时,我感觉到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幸福.

 一次上课之前,我检查预习作业,是一张十六开的试卷,又是只有倔强的小刚一个人没有做。我让他站起来,很生气地告诉他要么把试卷抄一遍,要么以后上数学课时都站着.他几乎连想都没想就硬梆梆的说:"我以后站着上课。“教室里一阵爆笑,我感觉到了我的失策,于是也跟着笑起来,走到他面前笑着对他说:“那要是让上级领导发现了说我体罚你怎么办,你想个两全之策吧。他有点不好意思,坐下去说:"那我还是抄一遍吧。"同学们又笑了,我顺势说:"你要这么说那我就不要你抄了,以后作业要按时完成,能做到吗"他几乎是喊着说:"我用人格担保,一定能."这回教室里响起的不仅是笑声,还有一阵热烈的掌声.到现在,小刚的作业交得都很及时,他在一篇日记里就那件事对我表示感谢,我也在他的日记里对他说:"你的真诚让我远离了愤怒,老师也很感谢你,是你自己找回了那个充满阳光又积极向上的你,希望你的人生永远都是这样阳光而又向上."

 我常常在想,除了知识以外,我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如果他们仅仅是考试的机器,那么他们的人格会健全吗?他们的情感会很丰富吗?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常常会想到我的学生:都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么你们离开校园以后,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你们是会用真善美守候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是会加速这个世界的浮躁与急功近利。

 也许这是我能够带给你们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不能在你们前进的道路上,都铺着鲜红的地毯,但可以见证你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飞向幸福而美丽的人生.

 所以我不想做春蚕,也不愿意是蜡烛,也不想太阳的光辉只洒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我更愿意是一只森林里的老兽,温暖而又严格的呵护着孩子的真纯与善良.是一个虔诚的神父,教会他们坚守纯洁与高贵,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我们都将会是一只从暴风雨中飞回的海燕,坚强而宁静的立在水边,不管将要来临的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能坦然承受!或者是一个园丁,让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灿烂的开放!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 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用素质教育的目光审视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导致学生厌学,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 年 9 月—2009 年 7 月)

 1.在初一年级 4 个班、初二年级个 6 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

 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09 年 9 月—2010 年 7 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0 年 9 月—2011 年 7 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课题启动后,课题小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按实验方案、实验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经历学习——讨论——实践——改进——验证——确定——总结七个环节,课题小组成员采用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

 计法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课堂数学教学设计,形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从而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很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观念的转变比技能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采取自学、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派课题组成员先后到省、市、区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培训学习,看光碟展播,请区教研室专家亲临指导。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中学教学》、杂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大量的书籍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用《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课题研究,把实验目标落实到实处。

 2.制定研究措施,科学管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课题组的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拟方案、聘专家、学理论,结合实验展开研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领导坐阵抓课题研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有效地结合,力求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研究过程科学化,实行定时研究、定时汇报、定时督查、定时指导,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每次研究活动定专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方案,做到有记录、有成果;对实验中的系列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论证、评价,加强个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验步骤程序化,实验教师先独立操作找良方,再集体研究定良策,后改进验证成定论。资料管理规范化,建立资料信息库,教师研究所写的教案设计、教学论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和亲手制作的学具等收集起来,分类保存,作为验证实验的依据。

 3.研究教材。

 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二、三、四册的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的各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即适合学生活动内容 34 节、基本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1 节、不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12 节。又将前两种类型的教材内容分为两种形式的教学,即课堂数学教学活动课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课。

 4.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用新的数学教育观、新的教育策略、指导教学工作。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备课组活动、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变传授式教学为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综合型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分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大多采取班内分组,有时也打破班级界线进行年级分组,班内分组是主要方式。组织形式依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而定,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活动。活动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思维方式和活动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质决定,方法灵活多样。可结合相关教材创设形象、直观、富有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素材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测一测”等系列自主有序栏目,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问题情境法、引导法、类比法、观

 察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活动作业法、表演法等是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运用探索式教学,提供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将开放式问题带进课堂。这些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在“自主”中求得知识,在“探究”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三、研究成果

 1.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教学法方法先进了,教育行为规范了,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了,研究水平也明显提高。课题组六个成员在一年内,写了 20 篇教学论文,其中 2 篇发表,16 篇获国家、省、市级奖,3 人优质课获奖,有 6 人教学设计获市、区一等奖。

 2.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动手操作外,还自制了很多学具,有 20 名同学获市、区级奖。

 3.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思维能力增强了。经过动手操作、猜测、观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善于思考,喜欢提问,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解决问题考虑周密、全面,解题速度快,思维敏捷,能一题多解。经常写数学日记,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写成数学小论文达 50 篇,有 10 篇获市级奖。

 4.建立了具有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边实验、边总结,找到了数学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合作交流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时常可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2)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需要可操作性,需要记录讨论结果.

  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如姜海轮老师《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将已知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并写成两类问题,一类是想考考同学的,另一类是想请教同学的,就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

  时间 教科研获奖类别及篇目 级别 2005.10 论文《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学》 市级二等奖 2006.11 论文《使用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省级一等奖 2006.12 《浅谈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 区级二等奖 2007.9 优质课《合并同类项》 区级二等奖 2007.4 论文《使用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市级刊物《成才》 2007.10 全国中学生“希望杯”数学竞赛 优秀辅导员 2008.3 课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市级二等奖 2009.5 优质课《三角形的判定 1》 区级一等奖 2011.10 论文《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要素》

  区级一等奖 2013.11 论文《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市级二等奖 2014.6 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区级一等奖 2014.12 论文《浅谈反比例函数问题的大小比较》 区级二等奖 2015.4 论文《再探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区级二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样本 专业化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