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第二课时

时间:2022-06-18 19:05:05 浏览量:

 第二课时

 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了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一、学前准备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仪器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气管、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加热时应使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管的药品部位;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 1/3 处;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的颗粒进入导气管。

 2.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3.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或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4.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5.工业上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自主学习 1.实验装置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①铁夹应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③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集气瓶内太长;④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药品所在部位;⑤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因为氧气难溶于水;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放后握看气泡。②装药品。③固定试管。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收集满:瓶口有较大的气泡外逸时)。⑥先取出导管(离开水面)。⑦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三、独立阅读 阅读课本第 41~42 页资料,完成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流程: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C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D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3.某同学设计了 4 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 判断这 4 种方法( C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B )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时,氯酸钾是

 物,二氧化锰是

 ,若不加二氧化锰,则氯酸钾分解反应将

 ,若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则反应

 ,这是因为 。

 答案:反应 催化剂 减慢 加快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6.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质。给它们分别加热至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量( B ) A.第一份最多

 B.第二份最多 C.第三份最多

 D.一样多 7.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8.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错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①没有对准药品加热 ②试管夹未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④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⑤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太长 ⑥试管口未塞棉花 【课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相关热词搜索: 课时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