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附答案

时间:2022-06-30 17:55:07 浏览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六 单元试卷 [测试范围:第六单元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清(20 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陷。

 材料二: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zhuī dào 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材料三:有的人把名字克入石头,想“bù xiǔ”;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 分) zhuī dào(

 )

  bù xiǔ(

 ) 参差.(

 )

  殡.仪馆(

 ) (2)文中有两处书写有误,请写出原字并纠正。(2 分)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3)“野草”在文段中是什么意思?请你描述。(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塞外常常北风怒号....,黄沙漫天。

 B.小红常常张冠李戴....,记错课文内容。

 C.小明演讲结束,教室里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D.如果因为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3.下面句式转换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怎能忘记鲁迅先生的谆谆教导?改为陈述句——我们不能忘记鲁迅先生的谆谆教导。

 B.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改为反问句——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C.为了回家,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为了回家,凡卡不得不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D.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他的记性好。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鲁迅、朱自清等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学习××课,使我们懂得了执着、坚强对成功的重要。(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拟人) B.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比喻) C.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用) D.我们该怎么办?勤奋用功是唯一的出路。(设问) 二、素养清 (16 分)

 6.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根据你的理解,填写句子。(8 分)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6 分) (2) 比 喻 鲁 迅 愿 把 自 己 的 一 切 贡 献 给 革 命 事 业 的 诗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7.以“弘扬鲁迅精神,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鲁迅先生的故里绍兴举办,举办方邀请你参加此次活动。(8 分) 活动一: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其主编的刊物名称,

 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1)在下面的横线处,根据提示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将对联补充完整。(4分) 鲁迅作品(含译作):《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 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 上联:踏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痛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

 活动二:鲁迅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万千读者,请你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上下文连贯。(4 分) (2)鲁迅是一支利箭,无情地将敌人的胸膛刺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清(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9 分) 荷叶·母亲 冰 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回忆的作用是(

 )(2 分)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10.根据上下文,试推断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菡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哪四句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且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地反映自己对生活

 的感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直击中考阅读题。【中考·益阳】(15 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韩石山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 15 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 10 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她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我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我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她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我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我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她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

 屑。我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你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我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不了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 年 9 月 10 日,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 分) 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①

  ②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5. 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 分)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3 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朱自清《背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清(50 分)

 19.题目一: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请你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___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作为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少于 600 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一、基础清 1. (1)追悼 不朽 cī bìn (2)陷 焰 克 刻 (3)表现的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

 2. C 3. B 4. A 点拨:A 项的病因是“领会”与“形象”搭配不当。修改后“领悟”与“形象”也不搭配,可将“领会”改为“感受”。

 5. B 二、素养清 6.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7. (1)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2)示例一:鲁迅是一团烈火 无尽地将青年的心灵温暖 示例二:鲁迅是一头孺子牛 无私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 三、阅读清 (一)8. G·4·1

 对象是母亲【条】。(2 分)点睛之笔是最后一段【条】。(2 分) 9. D(2 分) 10. H·4·2

 应:顺应的意思【浅】。(1 分)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浅】【深】。(1 分) 11. H·4·1

 指“我”担心母亲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表达【深】。(3 分) 12. G·4·1

 烦闷→忧郁→舒心→感动→温暖【条】。(4 分)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分) (二)14. G·4·1

 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条】。(1 分)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条】。(1 分)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条】。(1 分) 15. H·4·1

 “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深】。(1 分)“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深】。(1 分)

 16. Y·4·2

 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形】,(1 分)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容】,(1 分)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容】。(1 分) 17. G·4·2

 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条】:“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理】②任劳任怨【条】: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理】。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条】: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理】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条】: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和得失语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理】。(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 2 分,其中性格特点概括 1分,具体分析 1 分) 18. Y·4·3

 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形】,(1 分)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自傲自大,以及对父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同【容】,(1 分)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情】。(1 分) 四、写作清 19. 思路点拨:作文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启发考生从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中生发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敬意,进而唤起考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引导考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文化、历史、时代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题目一中“国家历史”“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等,提示要选择有历史沉淀的古迹;对古迹或文物“心生敬意”的要求,提示考生要涉及文物(或古迹)的特征,文物(或古迹)的文化、精神内涵等。考查考生在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的参与和日常的学校学习中的体会、思考和认识。这不仅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也给考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并真正表达有个性的见解和感悟。

 作文题目二属于想象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深度,让考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追求。题目二设置了一定的情境,“在幽深的峡谷里”“发挥想象”,为考生大胆创新提供了条件或可能,引导考生展开想象,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考生可发挥的空间较为广阔。同时,用上“伙伴”“困境”“成长”写一篇故事,这不仅考查考生讲故事的能力,也将

 重点落在成长的主题上,包括团队的成长和团队中个人的成长,这也是基于考生日常生活的积累,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考生能脱颖而出。

 例文:

 卢沟桥,让我心生敬意 我漫步在卢沟桥上,踏着那凹凸不平的桥面,恍惚间回到了从前。

 卢沟桥,是连接京城内外的咽喉命脉。这是入都要道,卢沟桥上车水马龙,挑着货物的小贩,进出城的平民,雍容的达官贵人,在这桥上擦肩而过。

 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桥头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倾听水声,有的注视行人,千态万状。看着这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马可·波罗惊呆了: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设计,尤其是桥栏柱上刻的狮子,与桥梁共同构成了美丽的奇观。卢沟桥,你是中华文明的骄傲!

 繁忙了一天的卢沟桥静了下来,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倒映在水中。乾隆皇帝路过卢沟桥,看到卢沟桥的倒影在水上荡漾,月影和桥影在水光中交相辉映,令人叹服。面对良辰美景,乾隆皇帝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夹镜明”,并题写“卢沟晓月”。卢沟晓月,便成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还保护了两岸的民生。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加大了泄洪能力,连年遭到洪水袭击的永定河两岸,从此平安无事。乾隆皇帝亲自巡查,欣然题字立碑。

 细细抚摸石狮子,有的已经破损,有的已经断裂,这是经历了枪林弹雨的卢沟桥啊。1937 年 7 月 7 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守军奋起抗战。各地民众团体来了,送来慰劳品;平津学生服务团来了,到前线救护伤员;卢沟桥地区的居民来了,送水、送饭,无数军民倒在血泊之中……石狮子啊,见证了我国军民抵御外族侵略时的殊死搏斗、同仇敌忾。

 石狮子和英勇抗战的军民一起,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永定河畔巍然屹立,纹丝不动。

 如今,硝烟散去,周围山环水绕,碧水蓝天,芳草茵茵,人们漫步在绿地与花海之中,幸福平安。

 卢沟桥,是一条纽带,联系古今;是一种文化,享誉中外;是一种精神,鼓舞我们前行;更是一股力量,激励我们奋进。

 卢沟桥,让我心生深深的敬意。

 点评:作者能够由眼前的卢沟桥联想到和卢沟桥有关的历史、美景及其他记载,内容丰富。作者想象了当时的情景,引领读者进入历史的情境中,让读者如临其境,亦心生敬意。每一段收尾都有对内容的概括,点明内容和主旨,凸显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试卷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