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想3

时间:2021-10-26 09:46:54 浏览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一脉相承、 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精髓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思想的力量变成内心的强大正能量。

 一、学出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

 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 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 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 思想之舵。

 二、学出以民为本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三、学出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 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战略上,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描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再到“十四个坚持”“三大攻坚战”的重要部署,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格局。在战术上,强调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问题导向, 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强调创新发展,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学统筹,要求“十个指头弹钢琴”, 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学出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当时,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

 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想 3 3 篇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想 3 篇 【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和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感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充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我认为,学深悟透这部著作,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切入。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 92 篇,分为 19 个专题,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一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突出反映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要理念、重大原则、重大方针、重大工作及其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认识,包含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可以让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理论逻辑、思想观点,深刻了解面对新时代遇到的一系列新挑战和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应对的,对我们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思想认识、推动工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推动发展的具体指导,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国问题”为导向,描绘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蓝图和如何实现蓝图的具体政策和路径,为推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协调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工作提供了方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政治意义,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精准把握核心要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逻辑严明,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点要深切体悟蕴涵其中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人格力量、实践力量,更加自觉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精准把握。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着眼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处处体现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精髓,处处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比如第四个专题第四篇文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了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开拓创新的法治思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和“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论述,针对民主法治领域提出了重要的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方略,透射着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法治思维,对我们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具有指导意义,为我们人大工作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人大工作,创造性的做好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习近平总书记自信智慧的人格魅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展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领导艺术,彰显了强大的人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既有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品格的完美传承,又有新时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历史担当。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总书记的坚定信念、真挚情怀、浩然正气,学习总书记好学实干、勇于进取、严以修身的品格。

 三、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也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在学深悟透、弄通做实、笃信真用这部著作上下功夫、见行动、求实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一要突出整体性,全面系统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学习这部著作,要突出整体性,全面学、系统学,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逐字逐句、原原本本逐篇硏读、深入领会,不能大水漫灌、走马观花。二要突出实践性,联系实际学。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紧扣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把职责和工作贯穿学习全过程,推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三大攻坚战等落到实处。三要突出组织性,引领推动学。要充分利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和机关党委推动促学作用,采用“一月两讲”“主题党日”“固定学习日”等形式,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及时学、跟进学。要引导党员干部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学习近平台,强化个人自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四、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是思想宝库,又是智慧结晶,更是行动指南。要把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对标对表,从科学理论中找答案、找路径、找方法,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我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实践伟力和强大动力。一是把蕴涵的政治要求体现到学以致用上,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风险的“定海神针”,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做好人大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二章围绕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收入了四篇,更加明确了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如何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这是对我们的政治要求。要更加自觉坚持党委对人大的领导,紧扣市委整体布局和全市工作大局来推动人大工作,在市委领导下统筹安排和有序推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确保人大工作与市委在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步。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向市委及时请示、定期报告,绝不放缓,绝不耽搁,确保政治方向不走偏,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在人大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二是把蕴涵的制度安排体现到学以致用上,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门设置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要深刻认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内涵的历史底蕴、显著优势,在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坚持国家制度安排,不能有丝毫含糊。当前,要紧盯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部署要求,结合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议事规则修正草案,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健全市人大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序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把蕴涵的为民情怀体现到学以致用上,坚持人民立场,真心为民履职。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收入四篇,更全面更直观地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系统论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有所呼、人大必回应”贯穿到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中,站稳群众立场,听取群众意见,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切实把人大工作谋在群众的想法上、干在群众的心坎上。四是把蕴涵的治党决心体现到学以致用上,坚持从严治党,强化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后一个专题“不X初X、牢X使X,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对新时代究竟如何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进行自我革命。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际行动巩固深化“不X初X、牢X使X”主题教育成果。

 【篇二】

 “今天你读第三卷了吗?”“昨晚看到了几点?”近日,交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心得,成了党员干部的新风尚。为什么第三卷一出版,就掀起了新一轮学习热潮?一位普通干部道出了其中奥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烧脑’,才能在面临疑难杂症时减轻不少‘苦恼’。” “烧”去“疲沓蹉跎”,迎来“柳暗花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国家号召,纷纷组织动员,开展专题研讨会、举办交流学习班、征集各类读后感……形成了重视学习、积极肯干的良好风气。然而仍有干部抱着学不学都会写材料、读不读照样干工作的心态,做着装点门面“喊口号”、附庸风雅“唱高调”的行为。殊不知作为党员干部,没达到学深悟透、学习致用的状态,面对扶贫、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堵点,就只能抓耳挠腮、徒增苦恼。只有真正做到多读多记、常学常新,“烧”去“疲沓蹉跎”,“消”除“懒汉思维”,才能在抓工作、办事情时冲出重围、攻克难关,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踱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烧”掉“凌空蹈虚”,满载“百姓期盼”。“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扎实学习固然重要,但日常工作中只满足于看文件、做汇报、写材料,不去百姓群众中汲取无穷智慧、不到基层一线去接受万千挑战,遇到问题“拍脑袋”解决,安排工作“打电话”指挥,浮皮潦草、脱离实际,当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就只能一筹莫展、摇头叹息。扎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攒足“基本功”,建好“蓄力站”。“烧”掉“凌空蹈虚”的官病官瘾、“消”除“说一不二”的官气官威,真正放下架子、敞开心扉,带上一颗实干兴邦、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去到车间工厂、田间地头,才能满载百姓期盼、群众箴言而归。

 “烧”掉“因循守旧”,迎来“迭代升华”。基层工作资料检查多、会议研讨多、接文发文多……面对“文山会海”式的工作环境,切不可“脱实向虚”“因循守旧”,更要扎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烧”掉头脑中那些过时的经验、观点和套路,冲破思想上条条框框的束缚。回想小岗村的“大包干”、果作屯的“村民自治”、汉正街的“个体户”,都是在大胆探索、善于创造中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更要不断同“旧观念”挥手告别,用“新理念”武装头脑,因地制宜地在创新性落实、创新性转换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让我们拿出意气风发的志气、心系群众的意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坚持每日“烧脑”行动,书写时代新篇章!

 【篇三】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这篇文章被收录进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强调了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自然景观不仅美化眼球、陶冶身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培养怎样的三观。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干部们要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培养为民服务的人生观。不管是漫山遍野的鲜花,还是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背后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党员干部只有以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认识基础,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李冰太守为使成都平原的人民远离洪涝灾害,历经千难万险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如今,都江堰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这美好的景色反映出的是李冰太守为人民造福的初衷,他将自己的人生书写在都江堰的滚滚江流中,把传奇刻画在巧夺天工的鱼嘴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党员干部们需要深入基层,在与人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培养勤政为民的人生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干部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涵养淡泊名利的价值观。陶渊明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脱离了世俗的约束,他生活得更加自在。功名利禄、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换一种角度看待它就能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建设美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优秀的青年干部黄文秀,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与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黄文秀虽然牺牲了,但是她为家乡推进的智能亮化建设工程、修建的硬化通屯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她存在的价值。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艰苦朴素、真抓实干、甘于奉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干部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养成依靠群众的世界观。苏轼游览了庐山的瑰丽山水后不禁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摆脱个人主观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就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与运行,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因此只有换角度思考才能理解其本质内涵。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果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客观上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凝聚群众力量干大事。

相关热词搜索: 治国 第三卷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