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4&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3

时间:2021-10-26 09:47:04 浏览量: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 4 4 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 4 篇 【篇一】

 浮躁喧嚣的时代总需要一片冰心,沉淀下来细读一本好书,静思生活百态。正如著名诗人韩愈所言:“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通过阅读学习,我们能获得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坚定人生的道路。

 纪检监察工作繁重异常,但学习提升却必不可少。近日,百忙中拾起新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细读,深入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思想和理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20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梦想起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红船精神”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这就要求我们不 X 初 X,牢 X 使 X,永远奋斗。

 为什么要不 X 初 X,牢 X 使 X?习近平总书记在“不 X 初 X,牢

 X使X”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给我们一个明晰的答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想应对挑战,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就必须不 X 初 X,牢 X 使 X。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如果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如何不 X 初 X,牢 X 使 X?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给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指明了方向。一是要树立对标看齐意识。经常对照检查,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进典型“对照”;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与时俱进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高度;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自我革新向纵深发展,做到初心始终如一;四是敢于斗争、担当。与腐败份子作斗争,与不良风气作斗争,与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作斗争,通过担当实干的精神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

 正如毛主席讲的:“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

 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县长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篇二】

 在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不难发现,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同时,其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探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治国之本”。这句话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政体》,其大意为:治理国家就好比种树,只要树木根系牢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这句话时说道,“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从而建立了新中国,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践证明,共产党领导是我们治国的“根基”,中国这棵“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勇往无前,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以共产党领导作为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依据。当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奋斗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因此,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胜利抵达伟大梦想的彼岸。

 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这句话是毛泽东早年写下的一句诗。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这句话时说道,“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易经》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很早就根植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浸透着人民汗水与智慧的奋斗史。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是不断发展着的战胜困难的精神武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的奋斗忠实地践行着《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原则。几十年来,我国生产力不断增强、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奋斗原则,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品味来自人民的“磅礴力量”。这句话出自东汉王符所著《潜夫

 论·释难》,其大意为:大鹏冲天飞翔,靠的不是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靠的也不是一只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这句话时说道,“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书写的。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科技成果,也是由中国人民发明贡献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次的挑战。因此,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战胜艰难险阻。

 【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的深入,稳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雄厚的人力人才资源、优良的投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治理实践经验等,为理论研究和阐释提供更高层次、分量更重、更有深度的科学指引。

 理论源于实践,且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四梁八柱”,思想路线坚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信心决心,群众路线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发展理念、民生保障、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论断,需要广大干部一以贯之谋长远、久久为功抓落实,把深化改革使命扛在肩上、全面开放思路落在脚下。

 撷取高质量“富矿”,提炼科技创新新优势。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率先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叠加合作与竞争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人员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发展保障下,实现高效协同、共保联治。要扣紧各条经济带战略“支点”,牵住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综合抉择的“牛鼻子”,勇于开“顶风船”,把稳开门问策和集思广益“方向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锻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危中有机、

 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本领才干。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基础研究创新,建设产学研结合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供需对接、多元共治的经济治理体系循环,形成要素集成、成果转化、交流合作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升对外开放和生产力水平的适配性、科学性。

 孕育有营养“富矿”,优化迭代升级新路径。我国深化改革之路孕育着转型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斗争经验和主体活力,紧紧扭住高水平、高能级、高产能区域协同新枢纽,畅通学科之间、技术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实践路径,实现制度环境和体系改革推进有序、保障有力、治理有效。要着眼于“智慧大脑、资源载体、发展引擎”一盘棋整体谋划,坚持兼容并蓄、各展所长,实现深化改革新动能的内涵型增长,探索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综合价值向高端延伸。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转型升级、迭代升级过程中的信息壁垒,加快补齐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等断点短板,为落实产业链“一招鲜”“几招鲜”,寻求治理能力新的增长点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要发挥企业主体优势,加速改革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调动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的主动性积极性,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落实落细协调共进、开放共赢新任务新要求上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实现可持续“富矿”,拓展民生共享新疆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致力于“惟改革创新者胜”,打造开放新高地。要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办好自己的事”的制度保障,让顶层设计和开门问策有机结合起来,站稳扩大内需“基点”,增进持续发展韧劲,让以群众为主体的经济圈、生态圈、文化圈、生活圈融合起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要健全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双循环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维护公平正义,落实均衡普惠,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绿色共保为目标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综合维稳、文明创建各领域各环节促进均衡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全覆盖体系建设,共绘绿色发展底色,发出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

 全面开放正当其时,深化改革恰得其势。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唯有将“富矿”挖掘出来、运用到位、转化拓展开来,方能在育新机、开新局的新发展阶段有所作为、破浪前行。

 【篇四】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章节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新时代的伟大憧憬与人民紧紧相连,我们党的制度自信正是扎根于人民才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民就是发展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的伟大憧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视“为民之心”为贤,视“为民之行”为齐,与人民“排排坐”,让发展的“果果”结满树,以奋斗书写青春本色,以坚持灌溉青春梦想,在广阔天地里建功立业,在矢志前行中成长成才。

 与人民“排排坐”,见“信仰”之贤,思“精神”之齐。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员干部心中的最美信仰,他们以汗水为音符,以拼搏为五线,唱响了青春最动人的旋律。做好自己的“主心骨”,才能做好人民的“主心骨”。党员干部当筑牢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仰之力,以如铁意志和如山定力脚踏实地,用牢不可破的信仰基石在心中铸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堤坝。与人民“排排坐”就是要从人民当中汲取最坚实的力量,定位最准确的方向,赋予肩膀最厚实的力量,增强不怕千难万险的意志,筑牢无惧千辛万苦的精神,将人民的所呼所求作为思想与行动上的指南。党员干部为官一任更

 要造福一方,要始终与党、国家和人民同路而行、同向发力,不做不堪一击的“麻豆腐”,要做冲锋在前的“顶风船”;不做东倒西歪的“墙头草”,要做吃苦耐劳的“固沙棘”,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于挺身在前、扛起重担,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根于心、生发于情、连枝于行,同群众同呼吸、同喜忧、同进退。

 与人民“排排坐”,见“奉献”之贤,思“行动”之齐。实干是党员干部的“最美语言”,为时代风貌描绘了鲜亮底色,为人民生活捧上了盎然春光。与人民“排排坐”,就是要争做“奉献之花”,做奔赴广大基层沃土的“向阳花”,做奋斗在脱贫攻坚前线的“扶贫花”,做坚守在抗洪救灾阵地的“战地黄花”……在“各美其美”中唱响时代“美美与共”的最强音。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兵,“勤务”不能是“一阵风”的落实,而是要以担当作为干好一辈子的事业。无论我们身处哪条战线,都要用“最美语言”去“喊话”,“喊”出精神担当,“喊”出磅礴力量,在“练兵场”上锤炼好能力本领。“最美语言”有最动人的温情:马行晓扎根农村,为村子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黄文秀回到故土,为村民的脱贫致富引路领航;龙献文逐梦乡野,带领父老乡亲们同种茶树,他们在实干苦拼中蹚出了发展的“硬道理”。但“樱桃好吃树难栽”,卓越贡献的背后离不开他们每一次不遗余力的付出,看似“简单”的工作里有“不简单”的劳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有“不平凡”

 的坚守,“最美语言”就是带动地区发展、村民致富的“火车头”,就是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全面小康进发的“硬核力量”。

 与人民“排排坐”,见“清廉”之贤,思“守正”之齐。党员干部的最美形象是清正廉洁,是在其位、谋其政,是一心为群众谋福利,诱惑在前挡得住,人情围猎稳得住,是一种放得下个人利益,放不下群众安危冷暖的心性;是一种伫立在清风明月,蹲坐在田间地头的品行。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广大党员干部,“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党员干部与人民“排排坐”,就是要树立“最美形象”,就要深刻把握“冷”和“热”、“知”与“行”、“先”和“后”的关系。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事物要“冷”,对民意所向的大事小事要“热”;对贪赃枉法的严重后果要“知”,对利在群众的桩桩件件要“行”;清心在“先”,清正在“后”,吃苦在“先”,吃香在“后”。身正则影不斜,行正则理不偏,党员干部要确保思想上的一尘不染和行动上的一身正气,双脚踏进千家万户,双手高举“群众口碑”,在树清风正气中立起党员干部的好形象。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3 3 篇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3 篇

 【篇一】

 老话常说“夏季要多吃咸”,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也曾指出:夏季天热,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的人群,体内的钠离子容易丢失,可适当补充“咸味食品”,短期内恢复体内钠的平衡。在这个炎炎夏日里,新时代的基层年轻干部也应科学吃“XIAN”,在基层这个“厨艺舞台”上,叩问初心,用好“XIAN”味食谱,烹出群众认可的菜品,不断夯实群众满意的奠基石。

 臻选食材,秉承“拒闲适”的热忱态度。人惯有惰性思维,基层年轻干部一旦长期处于“闲适”状态,就会精神懈怠,行动停滞。久而久之,将会沉浸在自己一手建立的“舒适圈”内,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创新,更害怕面对“舒适圈”外潜藏的挑战,虽容颜未老,却心已迟暮。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基层年轻干部应不负期盼,勇于担当,臻选自身优良品质,摒弃潜在负面习惯,以严谨的开端,奠定成功的基石。基层年轻干部还应勤能补拙,秉承“拒绝闲适,放弃舒适圈”的热忱态度,主动同懒散惰性宣战,铆足干劲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去。趁年轻、干大事,在实干中不断创造价值,绘出青春亮丽的颜色!

 

 匠心烹调,注入“好闲事”的奉献精神。近年,有部分见义勇为反被“碰瓷”的事例,让许多爱“管闲事”的人不敢轻易出手,一时间纷纷做起“吃瓜群众”,遇事就将“不多管闲事”当作明哲保身的标配动作。在基层,却有这样一群可爱固执的人们,不怕“惹事”,还“好闲事”。生活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联丰村的“老杜”便是其中一员,这个年逾古稀的老党员,聊起政策制度、支部建设、邻里相处时,眼里总闪着光。他把村民当亲人,以心换心,遇事主动搭把手,从不计回报。“老杜”的妻子偶尔会抱怨:“一天到晚不见人,不是去东头管这事,就是去西头管那事,闲得嘞。”“老杜”听了也不反驳,只乐呵呵地笑。“老杜”常说:“作为党员,不能把群众的难事当闲事,反而要当成自家的事。”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许多像“老杜”这样的前辈,始终不忘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形象,彰显出一份责任与担当。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胸怀“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态度,不吝奉献,敢于作为,遇事不怕、不躲、不敷衍,切实掌握好“爱管闲事”的“火候”,颠稳为民办实事的“大勺”,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精致摆盘,展现“做贤士”的品质风貌。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其中一篇《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春季学期中

 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基层年轻干部应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基层这个“厨艺舞台”上,精致摆盘,呈现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青春盛宴。一是形“色”俱佳,立好年轻干部“忠贤”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基层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坚定前进的方向,坚持以初心筑使命,做忠诚贤能的好干部,在稳扎稳打的实干中把“亲民为民、敢闯敢干”的正面人设立起来。二是唇齿留“香”,提升年轻干部“德贤”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基层年轻干部应时刻谨记“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地稳步前进。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断提升自我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三是余“味”无穷,发挥年轻干部“才贤”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基层年轻干部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丰富自身综合素质,增进同群众的鱼水情深,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锤炼及专业训练,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的气魄,带头冲到基层一线发挥优秀才干。

 【篇二】

 作为新时代思想的强音、精神的动能、行动的引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引领了党员干部的新风貌、新担当,在接下来学、用、行第三卷的工作中,应当“归零”翻篇再出发、重“理”明“责”强落实、重警自励展担当,争做“T 型”干部,继续实现新作为、谋划新篇章。

 增强“学”的全面性,画好“T”的一横,将“专才”与“通才”相结合。从“学校门”迈向“机关门”的年轻干部中,拥有知识技能的“专才”多,拥有经验、善做群众工作的“通才”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服务对象和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需求,“专业能力”不等同于“专一能力”,干部要画好“T 型”知识力的一横,广涉猎金融财税、经济法律、文秘管理等专业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成为成为精通业务的“专才”,更要成为疫情防控、招商引资、抢险救灾、综治维稳、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能力全面的“通才”。

 提升“用”的系统性,写好“T”的一竖,将“深度”与“细度”相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良好制度的执行力和向心力是制度能够发挥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干部要画好“T 型”执行力的一竖,在上下工作的“穿针引线”中下足绣花功

 夫,对于第三卷19个专题全面系统学、整体把握用。对工作,要一以贯之抓“深度”,静有定力、动有方向;对实践,要一往无前抓“细度”,小处着眼、大处谋划;对问题,要一抓到底敢作为,低处着手、高效突破,“深度”完善、“细度”完备。

 增强“行”的主动性,联笔写博专通透的“T”,把“思想”和“行动”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不思进取、懒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干部要紧密结合时代实践,立足本职工作实际,有效地把精力集中到第三卷学以致用、明理笃行这个最重要的中心上来。要主动学习善沉浸、读通原文悟原理,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想法,每天以崭新面貌迎接困难挑战,给自己压重担子、定长目标,在实践中把解决问题的经历变成有效经验的积累,把开拓眼界的阅历变成个人能力的展示,用头脑和智慧的全部能量完成全面小康这份必须答好的时代之卷。

 【篇三】

 近日,我通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点学习了“不X 初 X、牢 X 使 X,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么,作为

 一名组工干部,我们的初心又是什么? 曾经在中央一台《时代楷模》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坚守的摆渡人》,说的是湖北省三里乡大沙河村,万作柱一家五代人为村民摆渡,不收取一分钱,从清朝光绪年间一直义务摆渡至今,一代传一代,140 多年,从未间断过。我想,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对信义的坚守,不正是我们每一位组工干部一直都在坚守的初心吗? 组工干部要甘为“人梯”。梯子的重要品质在于渡人无数,自己却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人梯”二字即是对组工干部的认可,也是对组工干部的鞭策。一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既然是“人梯”,首要的就是要讲奉献。如果是“进了组织部,天天想进步”,我想那是做不好组工干部,也当不好“人梯”的。组工干部向来有甘作“人梯”的良好品质。从“扎根藏北高原,先人后己”的祁爱群,到“恪守原则、知人善任,将毕生精力献给组织事业”的王彦生;从清廉自守、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的尹中强,到“坚守档案工作31 年,默默无闻”的杜洪英,他们都是甘当“人梯”的典型代表。还有“组织部的灯”“组织部织的布”等等,无数感动的背后是无数组工干部的默默奉献和付出。二要有无畏的奋斗精神。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好组织工作不容易。现在有的干部经常叫苦连天,埋怨工作任务重、挑战多、压力大,但只要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心里就会豁然开朗:再困难也没有革命先烈抛头

 颅洒热血那样困难,再艰苦也没有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那样艰苦!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难辉煌的历史。不经苦难哪来辉煌?有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广泛转载一篇《如果你不想上班,就到凌晨 3 点的街上走走》的文章,文章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凌晨 1 点外卖小哥还在送外卖,凌晨 3 点值班的护士正在抢救病人,凌晨 4 点货车司机正整装待发,凌晨 5 点环卫工人正走上街头……“也没有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人生实苦,工作不易。与其被工作主导、拉着前进,不如去挑战它,征服它,努力把人生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三要有“无欲”的平常心态。这里说的“无欲”不是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无害的“欲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来说,保持一个“无欲”的平常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面对进退留转、正确地面对个人得失。考察了多少人、提拔了多少人不是功劳是工作;送人上前台,为他人作嫁衣不是送人情做好事而是自身职责所在。

 组工干部要善为“人梯”。“梯”有长短,长则可登上高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短则只能攀爬小丘,自叹“美景”有限。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做基础牢靠坚实的“人梯”。一要做“打井式”干部。就是要深耕自己的“责任田”,有一挖到底、一钻到底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干一行爱一行,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做事。但凡在组织部工作多年的干部,就会真正体会

 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真正那些站得稳、走得好的组工干部,无一不是勤奋、务实、肯干的干部。二要做“复合类”干部。业精于勤荒于嬉。组工干部要时刻加强学习,加强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政策通、业务精,真正成为组织部门的行家里手。特别是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干部工作的也要学党建知识,抓党建的也要懂干部政策,既能当冲锋在前的“战将”,也能做运筹帷幄的“参谋”。但凡优秀的组工干部都要达到“提笔能写、上台能说、遇事能办”的境界。三要做“魅力型”干部。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和人格魅力,做一个有高尚情操追求的人。要从细节点滴、一言一行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改变过往组工干部呆板沉闷的形象,不但能和干部群众说得上话,更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能把话说到问题的症结处,让人可信、可亲、可敬。

相关热词搜索: 治国 第三卷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