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经验交流材料三篇

时间:2021-10-10 17:21:17 浏览量:

— 1 —

 数字化经验交流材料三篇

 目录 实施“三抓”举措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 1 四举措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 4 五方面发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 6

 实施“三抓”举措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培育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性示范区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步伐,形成全社会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紧抓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制造” (一)深入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建设。圆满完成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试点建设,创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家,建设示范项目12个,推动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力度。2020年,重点工业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75%、40%、100%,较2017年分别增长了25%、5%、30%,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增幅为近五年最大。

 — 2 —

 (二)合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大力推进省“机器换人”试点工作,引导汽配行业综合运用“机器人+”“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累计实施典型示范项目17个,完成投资额1亿多元,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630多台(套)。2020年,以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省级智能化技术改造试点为契机,强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6个,完成投资额9800万元,拨付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奖励资金390万元。

 (三)持续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培育数字企业,深入开展“企业上云”行动,累计上云企业842家,实现了工业规模企业“上云”全覆盖,2家公司获评省级上云标杆企业。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规模企业,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合示范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5家,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

 二、深抓线上线下融合,激活“消费引擎” (一)打造电商集群,激发产业新动能。获批建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完成首单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试点业务,年均邮件超4万件,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近900万美元。

 建成5个电商集聚发展平台,集聚网商342家。农村电商及竹木电商快速发展,建成电商专业镇1个,电商亿元村3个,电商专业示范村4个,电商销售额连续七年年均增长达到67%,2020年竹木电商销售额超10亿元,占快递市场份额60%以上。

 — 3 —

 (二)凝聚地方特色,促进数字新消费。以数字生活新服 务为抓手,积极培育疫情期间兴起的“云消费”“云购物”“云 逛街”等数字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2020年,发放健康农产品消费券共950万元,带动电商交易笔数增长约30%,累计销售额超9000万元,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0.3亿元,同比增长27.2%。

 (三)把握销售热点,打造多维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 机等新零售模式和移动支付、线上订单、线上点单等服务模式,疫情期间实现快递零接触服务,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构建一体化农业特色产业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促进产销精准对接,提高农民收入。组织企业参加云展会,鼓励企业参加省商务厅组织的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搭建线上贸易渠道。

 三、抢抓发展机遇,助建“智慧城市” (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治理水平。“十三五”期间,突出整体智治,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平台,形成多元主体、 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社会数字化治理新格局,目前,共建铁塔基站900多个,实现市区及乡镇及重点农村区域热点覆盖。编制出台《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20-2025)》,统筹部署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改造建设5G站点374个,基本实现了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

 (二)强化网络服务能力,提高生活水平。连续三年建设 — 4 —

 公共场所免费WIFI项目一、二、三期,在115处公共场所建设了588个AP,实现城区重点场所、重要景区及美丽乡村全覆盖,提供免费、便捷、安全的无线终端上网服务,如现已开展衢宁铁路(XX段)站前区块公共WIFI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自2016年以来,每年可为群众节省流量费用近百万元。

 (三)推进园区数字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产业平台,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数字化试点园区,小微园被评为省数字化示范小微园。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了全市首个行业云—汽配云,推动汽配产业智能化发展。

 四举措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10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名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 试点建设工作,解决电信普遍服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寨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1826个;农村宽带接入初步实现全光网覆盖,20M以上带宽及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可接入。

 — 5 —

 二是加快数字化治理。不断加大智慧社区、智慧党建等数 字应用整合力度,加快乡村治理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3658个村级电子政务外网点位建设,建成3235个“雪亮工程”村级 平台,安装村社广播音柱和大喇叭3000余套,实现电子政务、实时监控、应急广播等功能延伸到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110社会联动中心,累计接线43万起。

 三是推行数字化服务。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金融”等乡村便民惠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争“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完成投资2.2亿元建设“智慧”项目,实现农村金融管理服务、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及溯源分析等涉农综合服务功能。依托农村金融数据融合分析板块,有效引入互联网金融活水,推动网商银行向农户授信2.35亿元,授信人数2.7万人,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

 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围绕电商平台建设、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农业管理、网络扶贫等做文章。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约9.7亿元,建成运营电商产业园6个,入驻电商企业88家、快递分销物流企业15家。大力培育网红经济,目前全市百万粉丝以上网红达人4个,10万以上粉丝网红达人32个。建成的“369”电商平台,涵盖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及在线交易、直播板块等内容,平台销售湾子辣椒、贡茶等农特产品,年营业额达1300万元。

 — 6 —

  五方面发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三五”以来,全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从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基础设施、推动模式应用、服务产业链条、提升融合质量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政策落地见效为目标,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保障。

 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压实目标责任,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每年印发全省两化融合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国家《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后,在全国第二个编制出台了具体落实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两化融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为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普遍应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 网三大体系建设。已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所有市主城区全覆盖,建设了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省内电信运营企业全部完成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改造。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推动国家双跨平台落地,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3个项目列入国家制造— 7 —

 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专项项目,13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首创集工信部所有工控安全要求于一体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试点新模式。

 以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重点项目714个,在促进研发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服务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36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2个。在8个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推广,22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制定了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出台了企业上云补贴政策,开展47场企业上云精准对接活动,覆盖13个市、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2018-2020年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以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目标,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省工信厅出台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六项具体举措,推出200多项可在疫情防控阶段免费使用的云服务产品,建设了“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云服务平台”,发布供求信息2436条,点击量超410万次。组织开展与其他省市的产业链对接,69家企业开展了线上对接;搭建了应急产业对接云平台,700余家注册用户累计发布供需信息1524条,点击量达9.5万人次。举办“总裁带货”直播100余场,销售额6500万元。举— 8 —

 办了“618”“双11”工业品网上促销活动,2000多家企业的25万多种产品参与活动,销售额突破68.1亿元。

 以提升融合发展质量为目标,强化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全面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累计为1.3万多家规上企业提供了评估报告和发展方向,数量居全国第五,15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数量居全国第六。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2家,培育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27家。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共有9个大型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在用服务器规模突破115.5万台,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大力实施“393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提供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字化 经验交流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