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治思想座谈会上发言材料汇编(1)(市人大常委会、法学院)

时间:2021-10-19 11:22:20 浏览量:

  在学习法治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 19篇)(市人大常委会、法学院)

  目

 录

  1.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加强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3 2.在立法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 4 3.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推进民生立法 .......... 5 4.立出让人暖心窝子竖大拇指的好法 ................ 6 5.牢记嘱托忠诚履职积极推进良法善治 .............. 7 6.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 .. 8 7.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上新水平 .... 9 8.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地方立法新提升新突破新发展 10 9.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方立法工作 ............. 11 10.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 12 11.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 ........................ 13 12.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院)

 .. 14 13.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法治保障(法学院)

 ..................................... 15 14.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立法基地对地方立法的支持作用(法学院)

 ..................................... 16

 15.努力担当起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使命任务(法学院)

 ............................................... 17 16.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不断推进科学立法 ............ 18 17.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立法基地建设(法学院)

 .. 19 18.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学院)

 ....................................... 20 19.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新发展(警察学院)

 ............................... 21

 

  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加强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地方立法工作中,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作为立法的根本要求,用整体谋划、协调推进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xx 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工作期间关于地方立法重要论述和指示,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立法工作正确方向。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要义,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立法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突出地方特色,切实完成好各项立法任务。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确保法规与上位法有效衔接。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地方立法工作水平。

 

  在立法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xx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方立法实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地方立法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紧扣市委中心工

 作,从城市管理入手,坚持“一事一法”,力求能用、管用、好用。立法规范“门前三包”、城市停车、垃圾管理等,推动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的制定审议,织密城市管理法治保护网,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不动摇。立法聚焦群众关注的大气、水、土壤等问题,保护市区内河和饮用水水源,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步伐,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 xx 生态环境“高颜值”。三是坚持地方特色不动摇。立足

 xx实际,以“实”为本,明年将对“一城”(xx 古城)、“一花”(水仙花)、“一红色”(革命遗址旧址)进行立法,旨在留存城市记忆、传承水仙花文化、用活红色资源,讲好 xx 故事。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推进民生立法

 xx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法为民,积极推进民生立法。项目选题重民生。将饮用水安全、扬尘污染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立法选项的重点,从小切口入手,制定出台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地方性法规。调研论证聚民智。把公众有序参与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公开征集群众意见、深入基层调研、探索建立立法联系点等形式,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筑牢立法民意基础。统筹协调顺民心。以能否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饮用水安全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需要、扬尘污染防治与城市快速发展需要等立法中涉及的矛盾冲突、利益调整,使得制度设计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立人民群众满意的法。

 

  立出让人暖心窝子竖大拇指的好法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深刻把握和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坚持立法为民,及时回应群众期盼。聚焦群众普遍关切,从立法方向、立法方式、立法内容上统筹好立法资源与立法需求,加快生态立法、惠民立法、弘德立法,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二要坚持立法靠民,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通过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和意见反馈制度、完善面对面征求基层意见制度、深化群众利益诉求协调处理机制等措施,持续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三要坚持立法惠民,切实保障群众权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脚踩实地、心装群众,开展精细化立法、及时作出立法决策、有效加强法规实施, 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法治红利。

 

  牢记嘱托忠诚履职积极推 进良法善治 xx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的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有效履职,扎实推进法治 xx 建设。一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弘扬传

 承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

 强化责任担当,突出实干实效。二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

 跟进和落实市委部署安排,努力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三要坚持把以人为本、

 立法为民、保障民生的理念融入履职实践,着力以法治保障民生福祉。四要完

 善法规实施监督机制,将法规实施全面融入法治建设各个环节,做好地方立法

 “后半篇”文章。五要加强立法工作人员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

 专业训练,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地方立法干部队伍,为谱写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xx 篇章作出人大应有的贡献。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

 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要义,坚持党的领导,围绕 xx 市委决策部署研究确定立法项目,实现立法决策与政治决策协调同步。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立法工作中。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的功能定位,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发挥特区立法试验田作用。处理好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关系,确保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协调一致、有序衔接。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的核心要求,区分轻重缓急,坚持急用先行,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善于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把握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立法工作队伍,推动立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上新水平 要主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标对表,为新一年的立法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心无旁骛,勤学善思,在弄懂吃透上下功夫。搞懂弄清

 “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二是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立法工作中

 见成效。要遵循立法工作规律,坚持科学立法;要汇聚民意,坚持民主立法; 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坚持依法立法;要立法监督同频共振,坚持良法善治。三是多措并举,强基固本,在队伍建设上走前列。坚持立法队伍的政治引领,

 在实际工作中锻炼立法队伍,探索建立立法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等。始终秉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理念,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努力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新时代 xx 立法工作的新篇章,为 xx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地方立法新提升新突破新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地方立法工作注入强大动力、明确最终目标、指明前进方向。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原则。学习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围绕中心工作部署立法任务,落实重大立法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保证立法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深入人民群众开展调研,引导人民群众深度参与立法,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工作思路。

 塑造“统筹全局”顶层设计思维,养成“务求实效”问题导向思维,坚守“法治统一”基本底线思维,发挥立法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四是坚持“法之必行”职业操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注重发挥司法职能,持续推进监督检查,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五是坚持“以学促行” 培养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研究,深化业务知识学习,建设一支靠得住、立得稳、过得硬的立法人才队伍。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方立法工作 要切实提高新时代人大立法工作水平,就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统领人大立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握好人大立法工作的定位、方向和重点。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及 xx 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牢记初心使命,恪守真挚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地方立法全过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地方性法规成效的最高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发挥主导作用,扛起强烈的历史担当。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构建与上位法互补的法规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良法、确保更好的善治。另一方面, 要从制度层面建立法规有效实施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跟踪问效,全力推动地方性法规正确有效实施。

 

  发挥人大职能 作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xx 综合实验区人大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践行立法为民、立法为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进实验区民主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争取法制保障,筑牢依法治区坚实基础。深入推进普法工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通过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为学习好宣传好遵守好实施好民法典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法律监督检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聚焦民生领域中“执行难”这一突出矛盾和问题,联合法院开展“百名代表”跟案执行活动,选聘 xxx 名全国、xx、县三级人大代表担任执行跟案“考官”,对执行案件进行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监督,推动形成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助力法院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

 

  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并成熟完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应做到:一是系统学习把握。要全面

 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核心要义及相互关系;要放在“十四五”时期和未来 xx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面临的国际大环境中来深化认识并切实贯彻。二是结合实践学习把握。要结合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

 法治需求,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等多方面实践,运用所学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三是结合 xx 实际学习

 把握。将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工作期间的法治论述、举措继续指导、运用在新 xx 建设中;更要立足 xx 在生态建设、效能建设、数字 xx、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方面有所创新,推动我 xx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

 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院)

 高校是法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培养法治人才的职责和使命。xx 大学法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三项育人举措,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一是厚德育,铸就法治人才

 之魂。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课程思政”综合改革,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二是强基础,筑牢法学教育之本。主动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明确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健全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三是深协同,破除人才培养壁垒。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培养模式,深化与政法行业、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建 61 家实践教学基地、开设 xx 门实务课程,建立起理论与实践贯通、校内与校外联通的培养体系,打造“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法治保障(法学院)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十一个坚持”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牢牢把握这“十一个坚持”,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将其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立法基地对地方立法的支持作用(法学院)

 高校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实现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智力支持。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政治立场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 xx 委决策部署,聚焦 xx 内新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出科学的立法对策建议。其二,加强立法学理研究,开设立法课程、开展立法课题研究,持续提升立法基地的服务能力。其三,强化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基地力量,并通过对外学术交流、实务培训、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其四,加强服务工作联系,持续关注民情民意,发挥上通下达作用,探讨工作互动机制,做好需求与服务的对接。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为推进新时代 xxxx 治理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努力担当起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使命任务(法学院)

 xxxx 学院 2020 年 xx 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时代课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保障,更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法律人,尤其是高校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解读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习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研究,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不断推进科学立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立法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标志着我们党对立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明确提出了新时

 代立法工作的目标要求和价值追求。把立良法,实行良法善治,作为新时代立

 法工作的目标要求和价值追求,并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赋予良法特定的科学内涵。二是明确提出了制定良法的基本原

 则和根本途径。

 “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是制定良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途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几十年立法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完整总结。三是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实践要求。例如,明确要求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 xx 的地方立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

 

  )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立法基地建设(法学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xx 大学法学院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将专业问题研究置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中,充分发挥立法基地智库作用,立足服务地方发展,聚焦生态环境领域,聚焦实际问题,努力为地方立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成为培养德才兼备卓越法治人才的摇篮。依托新文科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进行法学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模式改革,推进高校教师与司法实务部门专家同堂授课的教学改革尝试。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扎实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同育人工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学院)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了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光辉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历史性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贡献了治理国际法治秩序的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新发展(警察学院)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层面,围绕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环节,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方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作为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根本要求,以助力提高地方立法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服务地方人大立法、服务公安法制建设和服务法治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立法服务水平。

 

 以下内容供参考:

 法治思想学习感想汇编 5 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明确要求。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的信仰。

 做法治的崇尚者。“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也是示范者、引领者、保障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依法治理、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律素养,理解法治精神,强化法律思维,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对履职的要求,真正让法治精神深植于脑,筑牢法治理念之基。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自觉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来规范自己,把党纪国法作

 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在法律的框架内从政。

 做法治的遵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将全部活动纳入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建设没有特权和例外的观念,从自身做起,严格约束言行,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在任何时候、干任何事情都以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尺和行为准绳,决不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使法律成为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遵守的红线和不可逾越的底线。

 做法治的行动者。“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习惯性地运用行政思维和行政手段,转向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在履职尽责的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篇二】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更是示范者、引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觉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真正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模范和表率。

 树牢法治理念,争做尊法崇法“领头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尊崇法治,行动上才会遵守法律。广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善于从法律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注重落实法治要求,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过程中注意运用法治方式,在说话做事前先考虑是否合法,将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刻入从政信仰,筑牢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石。要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提升法治能力,争做学法懂法“法律通”。领导干部手握公权、责任重大,必须慎重用权,法律就是行使权力的最明确依据,只有彻底了解掌握了这个依据,才能正确开展工作。法律

 知识具有变化快、数量多、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学习,广大领导干部要克服“工作太忙没空学”等错误思想,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要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根本精神,也要掌握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法律法规,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通”,对履行职责需要的法律法规做到“精”,切实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家里手。

 坚持依法办事,争做守法用法“践行者”。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只是基础,守法用法才是关键。要坚持把法律作为执政用权的标尺,一事当前,首先考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制度是怎样要求的,明确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坚决不能搞任何违法违规的“暗箱操作”。要牢牢把握“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工作要求,既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好分内职责,也要守牢权力的边界,自觉在法律约束下、制度笼子里行使权力,在“聚光灯”“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篇三】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党员干部的信念、决心和行动,既是形象金名片,也是重要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正因如此,党员干部要将法治理念熔铸于心、践之于行,争做“先行者”“排头兵”,引领群众投身全面依法治国恢宏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法治力量。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把牢尊法崇法“定盘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明灯。只有筑牢法治思维的基石,一事当前先找法、解决难题依靠法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才会更加笃定。坚持看大局大势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充分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重要性、时代性要求,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把科学理论指导摆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学思结合、学悟结合、学用结合,将工作要求贯穿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

 履职尽责依法合法,练就懂法用法“硬脊梁”。学法懂法是依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不学法,不懂法,做人做事就会缺乏准绳和标尺,极易滑进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也正是落马干部忏悔录中常出现“放松了党纪国法学习”的缘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党员干部要把学法作为履职尽责的必修课,既要突出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也要学习通用法律,提高法治素养,还要学习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夯实依法行政根基。依法用法是学法懂法的延续和践行。学法懂法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打破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桎梏”,始终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维护法律权威。同时,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法律框架内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在彰显法治力度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更多法治温度。

 修身律己从严从实,绷紧守法畏法“高压线”。干在实处,身影最具感召力;走在前列,行动最有说服力。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在遵守党纪国法作表率,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坚决克服特权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谨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心有所戒、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另一方面,要在小事小节上加强自律,不耍“小聪明”,不进“小场合”,不收“小意思”,以“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慎微矜

 于细行,牢牢坚守住第一道防线,以免“一步走错终身错”。此外,也要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远离心怀叵测、不择手段的小人,严格约束家人、亲朋、身边工作人员,及时提醒、纠正他们的错误言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为营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氛围作出新的贡献。

 【篇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奉法者强,则国强。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法治中国建设才有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在时代大潮中锚定航向、把握主动,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更是一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 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向着新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必须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打开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篇五】

 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铺就法治基石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内蒙古、黑龙江等 8 个省区市启动实地督察,重点聚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国

 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 140 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各地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活动,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一段时间以来,法治实践领域的一系列举措,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扎实推进的生动注脚,推动“中国之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始终由法治引领、靠法治保障。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成效显著。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抗击疫情为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31 个省区

 市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意见,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妨碍疫情防控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快速启动修法程序。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法治实践。从推动“放管服”改革,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到制定监察法,确保监察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蹄疾步稳;从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到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法治保障;从不断扎紧依规治党的制度笼子,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入脑入心……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又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既蕴含民族精神又符合中国实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铺就法治基石。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今天,无论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为人民

 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还是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解决百姓身边事;无论是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还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始终着眼于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迈入新发展阶段,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更高期待,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关热词搜索: 法学院 法治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