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报告,,2篇

时间:2021-10-19 11:37:17 浏览量:

最新 2021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2 篇

  篇一:

 最新 1 2021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

 主要目标

 二、

 重点工作

 (一)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

 全面提升网上服务能力

 (三)

 整合优化线下服务资源

 (四)

 强力推进“ “ 一网通办” 攻坚行动

 (五)

 创新优化服务方式

 (六)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监测体系

 (七)

 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监管机制

 三、

 有关要求

 (一)

 强化责任意识

 (二)

 强化市县协同

 (三)

 强化监督考核

 (四)

 强化宣传引导

  2021 年, 全市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 X 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 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要求, 坚持市场化、 国际化、 法制化原则, 持续聚焦重点领域、 重点行业, 深化改革, 聚力攻坚, 突破创新, 构建稳定、 公平、 透明、 可预期营商环境。

 一、

 主要目标

 进一步深化“三个分离” 体系和“五个一” 政务服务模式,强力推进“一网通办” 攻坚行动, 做到四个全面、 四个转变,即:

 全面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全面推行重点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 、 全面推行帮办代办机制、 全面推行“好差评” 制度, 推进政务服务从“并联办” 向“套餐办” 转变,从“一次跑” 向“不见面” 转变, 从“找部门” 向“找政府”转变, 从“大厅办” 为主向“网上办” 为主转变, 让办事像“网购” 一样方便, 让服务更有效率和温度, 打造“定好办” 服务品牌。

 二、

 重点工作

 (一)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

 1. 持续压减政务服务事项。

 承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 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加强业务培训指导, 切实提高事项承接能力。

 持续压减市县区政务服务事项,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减 X, 适时公布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基本目 录。

 对审批变备案、 计划、 年检、 登记、 注册等情形进行清理, 整治各类变相审批。

 2. 持续推进简证便民承诺制改革。

 研究制定全市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 在持续梳理压减部门单位证明事项、 证明材料的基础上, 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焦点, 由公共企事业单位、 服务机构主管部门牵头, 组织梳理水、 暖、 电、气、 网及银行、 保险等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证明事项、 证明材料, 推进公益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和网上指上大厅, 简化办事流程、 公布办事指南。

 3. 梳理“秒批秒办” 目 录清单。

 持续推进减事项、 减层级、减环节、 减材料、 减时限“五减” 工作, 提高“一网通办” 及“最多跑一次” “不见面审批” 事项比例, 梳理“秒批秒办”事项清单并分批次向社会公布。

 4. 编制“一件事一次办” 目 录清单。

 突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 由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单位参与, 梳理编制“套餐” 服务“一件事一次办” 目 录清单, 重点聚焦项目 审批、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交通出行、医保社保、 生育收养、 户 籍办理、 就业创业、 设立变更、 准营准办、 职业资格、 婚姻登记、 住房保障、 社会保障、 司法公证、知识产权、 质量技术、 检验检疫、 安全生产等领域, 按照“我要开 X” “我要办 X” “我要领 X” 等角度梳理编制“一件事一次办” 事项目 录清单, 固化业务流程、 明确办理程序, 加快实现一张清单告知、 一张表单申报、 一个标准受理、 一个平台流转,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链通办” 。

 (二)

 全面提升网上服务能力

 5. 构建“一网通办” 智慧门户 。

 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 构建统一网络支撑、 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电子印章、 统一电子证照、 统一数据共享的“一网通办” 支持体系。持续完善 X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板块, 支撑大厅、 网络、手机多渠道受理反馈, 丰富政务服务知识库、 优化服务导航,建立智能搜索、 智能问答、 智能填表、 智能审批等服务模块,推出一键搜索、 智慧交互、 辅助填表、 自助办理等智慧应用。

 6. 建设“一码通行” 服务平台。

 建设“X 码” 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身份识别、 政务服务、 公共管理、 民生服务和移动支付为一体的应用体系, 实现政务服务从受理、 审批、 交费、 办结全过程闭环管理。

 梳理加载全市公交出行、 教育医疗、 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事项, 整合各县区、 各部门、 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手机 APP, 实现公共服务“一码通行” 。

 7. 打造 X 政务“指尖大厅” 。

 聚焦企业群众聚集手机网络,把手机办事作为主攻方向, 进一步优化完善“定政通” APP 服务功能, 联通“X 码” 公共服务平台、 X 政务微信公众号及应用小程序服务资源, 整合涉民涉企手机 APP, 打造 X 政务“指尖大厅”。突出需求侧“我要办事” 和供给侧“政府能办” , 细化颗粒度,推动高频事项手机办理, 针对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功能,打造手机端“我的证照” 电子档案, 推进“一企一档, 一人一档” 建设。8. 加大系统对接力度。

 全市涉民涉企办事服务系统全部链接到 X 政务服务网 X 子站, 统一政务服务办事入口 。

 依托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加快推进各部门单位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 研究解决数据共享、 事项办理“二次录入” 等问题。

  9. 加快数据共享应用。

 按照“谁提供、 谁负责, 谁管理、谁负责” 原则, 推动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化建设, 逐一明确各部门单位政务服务资源共享交互方式, 编制网上办事政务服务资源需求目 录和政务服务资源共享目 录。

 10. 加大电子证照应用交互。

 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子证照、 电子公文、 电子印章、 企业电子登记档案与非电子证照、 公文、印章、 企业登记档案具有同等效力规定, 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证照、 电子文档、 电子印章互动应用, 实名认证用户 通过各级实体大厅、 政务服务网、 APP 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 能够调用电子证照, 不得要求用户 上传或提交相关材料。

 11. 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

 依托 X 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诊疗信息、 报告单结果在不同医院间互通共享, 方便居民线上追踪查询个人就诊信息。简化优化服务流程, 推进异地就医结算。

 集约网上指上服务,研究将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整合到“X 码” 公共服务平台。

 12. 推进“全市通办、 异地可办” 。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统一县区、 乡 镇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目 录、 办事流程、申报材料、 服务标准, 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系统服务能力, 建立“多点受理、 一网通办、 异地可办”服务体系, 实现政务服务跨层级、 跨区域“全市通办、 异地可办” 。

 (三)

 整合优化线下服务资源

 13. 持续推进“五个一” 政务服务模式建设。

 持续推进“只去一栋楼、 只进一扇门、 受理一个窗、 办理一张网、 群众一趟跑” , 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 改革, 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压缩优化市县乡 村办事大厅服务窗口 、 功能布局,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 大力推行“一窗受理、 综合代办、 一网通办、 集成服务” 。

 14. 全面推行代办帮办。

 持续健全规范市县乡 村代办帮办方式, 完善项目 建设团队化帮办代办制度, 围绕省列、 市列重大项目 特别是十大生态产业项目 , 建立项目 清单, 做到一个项目 、一个团队、 一抓到底, 项目 建设从签约、 征拆、 审批、 开工建设、 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营提供全周期、 全方位“保姆式” 服务;年办件量较少, 非项目 审批事项托管代办; 商事服务、 不动产登记、 房产查询、 医保社保、 公安交管、 人事服务、 公积金办理等业务综合受理。

 乡 村便民服务大厅(点)

 分领域设立跨部门综合窗口 , 推动窗口 工作人员由“一专” 向“全科” 转变。

 15. 规范乡 村政务服务。

 梳理基层党建、 乡 村振兴、 精准脱贫、 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不动产登记、 社会救助、 户 籍管理、 乡 村建设、 危(旧)

 房改造、 古村(屋)

 修缮、 改水改厕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按照“应进必进、 凡进必办” 原则, 乡 镇(街道)

 政务服务事项 X 进驻线上线下办事大厅, 编制公布事项目 录、 精简优化办事流程、 规范编制办事指南, 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加强村(社区)

 便民服务点建设, 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 逐步扩大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受理、 网上办理、 网上反馈范围。

 16. 建设便民驿站。

 创新市场化运作方式, 投放自 助终端,推进民生服务事项向银行网点、 社区镇村延伸, 建立“家门口 ”办事大厅。

 (四)

 强力推进“ “ 一网通办” 攻坚行动

 17. 项目 审批时限再压缩。

 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 、 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 年底前将项目 审批时限全流程压缩到 X 个工作日以内。

 (1)

 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

 在 X 经济开发区、 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 为企业提供“保姆式” 代办帮办、 一站式工商财税托管等主动服务。

 (2)

 推进区域化评审评估。

 组织对 X 经济开发区、 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等特殊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 节能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震安全性评价、 水资源论证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 不再对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3)

 压减环评事项。

 按照国家要求, 进一步压减环评审批事项要求, 对不涉及有毒、 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 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 , 一律取消环评审批。

 (4)

 联通项目 审批系统。

 按照“一张蓝图、 一个窗口 、 一张表单、 一站办理、 一个系统、 一套机制” 要求, 加快推进投资项目 在线监管平台、 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系统、 “多规合一”系统与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数据共享, 实现项目 线上审批和线下办理业务全程协同、 电子监察全程监管。

 (5)

 推行工改项目 网上审批。

 全面实施施工图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

 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网上受理、 网上审批、 网上办结。

 积极推进“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实行联合审图、 联合测绘、 联合验收, 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受理、 并联审批、 实时流转、 跟踪督办,提高项目 审批效率。

 (6)

 提速用水接入。

 涉水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事大厅, 整合优化接水流程, 简化申请材料, 公布办事指南。实施并联审批、 联合勘验, 供水新增、 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 X 个和 X 个工作日以内。

 (7)

 提速用电接入。

 涉电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事大厅, 推行用电申请“一窗受理” 和信息共享, 推行电力工程行政审批并联办理和限时办结。

 对低压小微企业用户 , 提供“零上门、 零审批、 零投资” 接电服务, 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 装表接电” X 个环节; 不涉及电力接入工程的, 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涉及电力接入工程无需行政审批的, 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需行政审批的, 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其中行政审批时限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对 X 千伏普通用户,取消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 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 供电方案答复、 外部工程实施、 装表接电” X 个环节; 电力接入工程无需行政审批的, 电网企业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需行政审批的, 办理时间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其中行政审批时限不超过 X 个工作日。

 (8)

 提速用气接入。

 涉气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办事大厅, 整合优化接水流程, 简化申请材料, 公布办事指南。实行并联审批、 联合勘验, 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 X 个工作日以内。

 18. 商事服务效率再提升。

 (1)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优化市县区政务大厅企业开办服务链条, 实现申领营业执照、 刻制印章、 申领发票、 申领税控设备、 社保登记等企业开办材料一次性领取, 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 。

 梳理固化“我要开餐馆” “我要开超市” “我要开药店” 等“套餐” 服务场景, 大力推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网上办税, 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 X 个工作日内办结, 简易商事服务“即来即办” 。

 (2)

 推进“证照分离” 改革。

 借鉴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 改革和 X 新区试点经验, 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 通过直接取消审批、 审批改为备案、 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 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 放宽市场准入。

 19. 不动产登记服务更便利。

 (1)

 构建不动产登记“一张网” 。

 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 按照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 并行办理” 改革要求,不动产登记窗口 统一收取申请材料, 房管、 税务并行完成交易、缴税。

 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建成市县区不动产“一张网” ,实现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 历史存量数据整合汇交, 推行“外网申请、 内网审核、 当面查验” 。

 (2)

 实现“一窗式办结” 。

 推动公积金、 银行与不动产预告抵押登记、 抵押登记跨部门协同办理和网上办理, 减少群众负担。

 以不动产登记数据为基础, 深度共享民生部门数据, 实现水、 暖、 电、 气、 网信息化流程的“一窗式办结” 。

 除大宗和特殊情形外, 一般不动产登记交易、 缴税全流程压缩到 X 个工作日以内。

 20. 网办能力大提升。

 各县区、 各部门单位对照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 政务服务满意度、 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深度作为核心指标, 聚焦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交通出行、 医保社保、 生育收养、 户 籍办理、就业创业、 职业资格、 婚姻登记、 社会保障、 司法公证、 知识产权、 质量技术、 检验检疫、 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 分类编制“一网通办” 攻坚行动计划, 分类公布效能提升对比表, 加快实现所有事项办理“网进网出、 无纸运行” , 全市 X 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五)

 创新优化服务方式

 21.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应急机制。

 巩固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 指上办、 邮寄办、 预约办” 等网上办理、 不见面审批工作模式,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系统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应急工作规范。

 22. 开展“局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 活动。

 市县区全面开展“局长进大厅零距离服务” 活动, 窗口 单位负责人每月 进驻大厅现场办公, 了 解窗口 建设服务情况, 集中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2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积极推广“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专业支持、 各方参与、 互利多赢” 的银企融资对接新机制, 创建“信息+信用+信贷+风控” 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 健全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 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稳定、 规范、 高效的“一站式” 服务。

 24. 对接落实惠企政策。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 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 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发挥中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 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转贷服务。

 (六)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监测体系

 25. 推行“好差评” 制度。

 进一步深化审管、 监审、 管监“三个分离” 体系建设, 构建接受评价—受理—整改—反馈—信息公开—结果应用的“好差评” 全流程工作机制, 办事人可对跑腿次数、 网上体验、 服务质量、 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线下一次一评、 线上一事一评, 将“好差评” 结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督考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加大督查考评、 通报问效力度。

 26. 建立效能监督员制度。

 健全规范全市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员聘用、 监督、 沟通、 反馈、 奖励机制, 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作用。

 27. 规范政民互动。

 强化“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 小程序、 X 政务服务网、 X 民生平台等政民互动平台的协调联动, 扩展诉求处理反馈渠道, 对事项上线、 政务办件、 证照共享、 结果送达等服务, 开展全程监督、 评价、 投诉、 协同处理并及时反馈, 让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应。

 28. 加强第三方评估。

 委托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科研机构、 社会组织等)

 , 定期对全市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评估评价, 提出意见建议, 保障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评价结果作为深化改革、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鼓励各县区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

 29. 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对标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精准发现短板不足和共性问题, 找准深化改革目 标方向, 推动各县区、 各部门单位、 相关企业研究制定各领域优化提升的措施办法。

 (七)

 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监管机制

 30. 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 。

 依托 X 省“互联网+监管”系统, 建立完善全市“互联网+监管” 体系, 汇集政府部门、 社会投诉举报、 第三方平台等数据, 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 运用大数据技术, 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 提升监管精准化、 智能化水平。

 31. 全面实施“双随机、 一公开” 监管。

 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双随机、 一公开” 抽查检查, 不断完善“双随机、 一公开” 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 健全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将更多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

 到 X 年底, 实现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 一公开” 监管全覆盖,市县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 一公开” 监管常态化。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信用中国” 网站、X 省“互联网+监管” 系统等全面进行公示。

 32. 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

 实施信用监管, 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 , 建立健全跨部门、 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 实现违法线索互联、 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 加快构建“事前管标准、 事中管检查、 事后管处罚、 信用管终身” 的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机制。

 对失信主体在行业准入、 项目 审批、 获得信贷、 发票领用、 出口 退税、 出入境、 高消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 异议申诉等机制, 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 重塑信用。

 三、

 有关要求

 (一)

 强化责任意识各县区、 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和突破口 , 作为市委、 市政府交办盯办的硬任务, 强化责任担当, 狠抓任务落实, 特别是将“一网通办” 攻坚工作作为重点任务, 组建攻坚小组, 抽调专职人员,研究制定专项实施方案, 明确具体工作任务书、 攻坚措施路线图、 任务落实时间表。

 各县区、 各牵头部门实施方案于 X 年 X 月底前报市政管局备案。

 (二)

 强化市县协同针对大量政务服务事项在县区办理、 审批主体持续下放前移的实际, 市县区要协作配合、 协同推进。

 各牵头单位要负责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 加强与责任单位的沟通联系, 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各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 主动参与、 通力协作, 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

 县区要压实服务企业群众第一线责任,积极探索创新, 全力改革攻坚, 让县区、 乡 镇成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落实地和成效展示地。

 (三)

 强化监督考核市县区政管办要成立专项督导工作组, 实行一月 一统计、一月 一调度、 一月 一通报, 实时跟进改革进程, 各县区、 各牵头部门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度。

 事项办理要实行超时默认制, 对审批部门超过承诺办理时限的事项, 一律视为同意, 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审批部门承担。

 要严肃查处事项办理“体外循环” “部门截留” “暗箱操作” 等问题, 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充分发挥电子监察、 媒体监督、 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估作用, 保障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四)

 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区、 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 分层级、 分系统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

 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攻坚, 积极探索总结各自在“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 方面的经验成效。

 要运用多种手段, 通过多种渠道, 大力宣传各自工作成效、 亮点特色, 积极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事、 手机办事, 凝聚全社会力量深化改革, 全力营造协同推动、 改革创新、 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篇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截至 2020 年 5 月市场主体总数达 X 户,是 2015 年市场主体总数的 3.09 倍。下面,我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职能,确保职能交接平稳过渡。2015 年区市场监管局实现三局合并,承接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相关职能,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承担全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质量标准与认证、商标品牌等政策扶持工作,同时指导区民营经济协会开展工作。2019 年转隶组建后,整合区知识产权局、区物价局等相关职能,公司注册登记职能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保留个体户登记注册、食品药品许可职能。职能划转后我局对公司注册等职能进行代管,共划转行政编制干部 7 名、窗口辅岗人员 15名;划转 9 类 164 条行政审批事项,2020 年 1 月 1 日完成正式交接,并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两局业务衔接平稳。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为个体注册提供优质服务。职能划转后,我局重点抓好个体户注册登记服务。一是实现服务窗口全覆盖。在雨花、西善桥、赛虹桥、板桥 4 个街道设有个体工商户登记窗口的基础上,新设 4 个登记窗口,确保 8 个街道(园区)实现个体登记服务窗口全覆盖。二是施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网上登记、个体工商户手机 App 登记,手机注册审核通过申领下发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同时试点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一体机线下自助打印。今年以来,我区个体户手机 APP 登记办件量达到 4627 件,登记率达到9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三是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在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证办理过程中,我局与区行政审批局密切配合,开展网上集中政务服务方式,为开办企业打通全流程服务各环节,实现“一窗通办” 。

 (三)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局对惠企政策资金进行梳理,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2019 年,我区获得质量强市优秀区,十四所获得江苏省质量奖(全市两家,省政府每家奖励100 万元),玻纤院获得市长质量奖(全市三家,市政府每家奖励 50万元);完成有效发明专利 2247 件(每家奖励 2000 元),PCT57 件(市政府每家奖励 3 万元,区政府每家奖励 1 万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 104%和 248%。2019 年,我局还促成了雨花台区民营经济协会的成立,并带领民营企业到青海大通开展扶贫工作,苏宁易购集团为其提供电商精准扶贫服务,机关三支部与苏宁南京连锁平台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打造“党建 315”品牌,组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为企业送去急需的政策和法律服务,扫清发展障碍。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进企业年报工作,首创“机器人+年报”模式,全区企业年报率以 92.1%居全市第二名。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吊销力度,国家总局信用监管司前来调研。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019年共开展26类不定向抽查和4个定向抽查任务。今年,我局还将牵头全区 21 个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

 (五)转变监管执法理念,建立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针对辖区内创业创新企业的一些广告违法行为,采取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整改。2019 年,我局共办理减轻处罚案件 66 件,不予处罚案件 42 件。对已被处罚的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一年后,可以实施信用修复,不再对外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初始,全局上下深入一线督促药店、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做好防控工作。疫情进入第二阶段,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我局先后牵头制定了雨冠防办〔2020〕7 号和雨防指〔2020〕20 号文件,牵头做好餐饮复工,上线餐饮复工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小时”的“指上复工” ,截至目前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已复工 2232 家,恢复堂食 927 家,央视多频道报道我区餐饮复工做法。开通“备案直通车” ,助力防疫物资、药品生产企业复工。开设“知识产权微课堂” ,强化线上动产抵押融资服务,抵押登记额 5500 万元。协调辖区企业为省中医院援鄂医疗队火速捐赠防护面罩,携手江苏金创开展疫情防控物资捐赠。联合区财政局对存在困难的农贸市场补贴 3 万-5 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区市场监管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局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大量培训走访,但政策精准投放度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存在脱节。区行政审批改革并不彻底,选择性的职能划转导致设立登记“碎片化” ,“谁审批谁监管”变成了部门之间的体外循环,在虚假注册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

 目前全区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双创”示范基地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政策和手段,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一是积极适应市场监管新角色。当前企业注册登记职能已全部划转,我局将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开展虚假注册调查等工作。同时随着街道集成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服从全区统一安排。二是高位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充分发挥区质量发展委员会作用,积极组织各级质量奖申报评定工作,培育树立质量标杆。推进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三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修订《雨花台区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奖励额度,确保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2600 件,PCT 专利申请量 45 件。四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民营经济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上线民营经济协会微信小程序,强化扶企政策、非公党建等服务。依托局“党建315”品牌,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整合各条线力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全面加强信用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依托“机器人+年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年报率,对长期停业不经营的企业开展清理吊销。

 各位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 722 令)已正式实施。我局将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积极履职尽责,为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希望区人大各位领导多莅临指导,人大代表多建言献策,共同营造全区优质可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优化 环境 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