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1)

时间:2022-06-17 12:35:04 浏览量: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2.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3.政治制度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4.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影响: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一代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教育的经济功能: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育的政治功能: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和迁移。

 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 2.文化选择 3.文化交流 4.文化创新 人心发展的特征: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 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3.教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 教学规律:1.教育学的辩证统一(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反对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2.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提

 高思想觉悟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受一定的思想支配的)4.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主要的教学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教学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2.循序渐进原则(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要坚持由进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展开教学工作,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3.因材施教原则。(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既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4.伦理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基本自由和权力,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环节:1.备课(备课程标准与备教材,备学生与备教师备教法与备学法)2.上课(明确教学目标,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3.布置与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评定。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演讲等形式。2.问答法:使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通过师生问答或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集体谈论对话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整节讨论短时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教学质量。4.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性训练,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6.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仪器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培养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7.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进而获得知识的方法。8.情景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创设一定情景,引发学生感情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并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发展的教学方法。9.探究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主动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分为自评和他评。2.根据评价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3.根据评价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4.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可分为教材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管理功能 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1.教学目标指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2.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3.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学理念的变革:1.教学内容关注公民教育,注重学

 生公民意识的培养。2.教学形式的小班化和分层教学。3.教学环境民主化开放性。4.教学评估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向导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远程教学形式高效便捷。翻转课堂通过对教学结构的颠倒安排,实现教学的个性化。

 教师职业的特点:价值性,伦理性,复杂性,教育性,创造性 教师的角色:1.知识体系的组织者 2.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3.共生关系的对话者 4.不断发展的学习者 5.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具备的七类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得知识,教育情景知识,课程知识,教育的结果目的价值及其哲学及历史根源方面的知识。

 师生关系的特点:1.师生在教育学中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1.尊师爱生,互相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融洽 3.合作共享,共同成长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了解和研究学生 3.热爱尊重学生 4.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学生观:1.学生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2.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 3.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4.学生应当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的权利:受教育权,平等权,人身安全隐私权,申诉权 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1.教育目的受社会交往范围的制约 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3.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4.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 德育的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2.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3.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4.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智育的目标: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 3.培养实践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 体育的目标:1.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增进身体健康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 美育的目标: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3.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内容: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1.掌握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

 习惯 3.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1.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义务教育不断延长,质量不断提高 3.高中教育继续多样化发展 4.高等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 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1.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目标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本校课程开发的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 重视课程实施研究和教师进修 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学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