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程管制之应用

时间:2022-06-17 19:55:03 浏览量:

 统计在制程管制之应用 突破事后发现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监控产品质量

  【公司简介】

 慈溪天龙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经营电子类塑料制品的中美合资企业,占地 13000 平方米。拥有 FANUC、SUMITOMO、HAITIAN 等高精度注塑机。

 在完备的硬件设施及完善的管理体系下,坚持服务于全球优秀的厂商,客户群有飞利浦、LG、JVC、松下、三星、东芝、日立、美国 COOPER、WAL-LMART等知名企业组成。

 在公司内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与 2002 年通过全球著名 DNV 认证机构的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成功引入 ERP 管理系统。

 为加强现场管理,公司引入“推动工厂改善的摇篮——5S 管理”,使整个现场明净,员工士气高昂,工作高效。

 通过推行 TQM(全面质量管理)日常管理、制程管制,促进了产品质量的进步。产品赢得客户信心的同时,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依托现有良好基础,公司进行了新一轮发展战略部署,并引入汽车行业的ISO/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

 【SPC 统计在制程管制之应用】

 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产品质量是否过硬很关键。我公司一直重视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成本。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质量控制来检查产品,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有时侯我们对这些不合格品作一分析,查找产生不合格的原因,然后下对策进行整改,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通过这一看似简单的几步,我们投入了一定的成本,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原因。

 于是我们考虑是否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就能控制产品的质量情况,而减少事后的问题发现及一系列的工作? 1924 年美国的品管大师 W.A.Shewart 博士发明了控制图,因其用法简单且效果显著,遂成为实施品质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SPC 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 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2003 年年初,我公司引入 SPC 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减少事后的问题发现。

 在推行的初期,公司各阶层明确了推行 SPC 的思路是为了预防不合格品产生,而不要等产品做出来后再判断好不好;通过运用 SPC 来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合理调配资源,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

 为使大家了解 SPC 的概念,了解 SPC 的效应,公司聘请了台湾资深顾问师对公司生产、品质、工程等各级人员进行宣导、培训。这为以后 SPC 的推行及应用打好了基础

 在 SPC 的推行过程中,我们采取先确定生产部门的一个车间进行应用,然后逐步推广的方法。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是通过如下步骤展开的:

 步骤一:确立制程流程 —— 首先明确制程程序,然后依据制程绘制制造流程图,并依据制造流程图制定品质工程管理表。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首先必须了解产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需

 要几个工序?唯有在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况下,才能明确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在关键工序通过那些手段进行控制,即设立查检点,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工程部及生产部绘制了产品制造流程图:

  写明了公司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品质部根据制造流程图,建立了查检点,并制定了品质工程管理表(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了在哪些工序应用哪种控制方法、应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等。

 步骤二:决定管制项目——如果我们把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项目,不论大小、轻重、缓急一律列入,或把客户不很重视的特性一并管制时,这样一来徒增管制成本,浪费资源且得不尝失。反之,如果重要的项目未加以管制时,则不能满足设计者、后工序与客户的要求,则失去管制的意义。

 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为此,在决定管制项目过程中,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

 1.首先工程部门和品质部门认真研究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确定这些要求与质量特性有关,选择与使用目的有重要关系的质量特性来作为控制的项目。

 2.有些虽然不是最终产品质量的特性, 但为了达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目标, 而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质量特性也列为控制项目。

 3.在同样能够满足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容易测定的控制项目。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然后我们形成了如下图表:

 步骤三:实施标准化——因为进行制程管制必须使制程在控制状态下。比如在风浪很大的船上比赛乒乓球,试问能否确定谁技高一筹。所以对于制程上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我们先建立相关作业标准,并通过培训使各项作业按制定的作业要求进行。

 为此我们建立了如“工艺参数表”,在表中反映了在生产产品时对于机器需要设定的各项参数的要求;建立了“机器操作说明书”,规定了作业员按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同时透过对各级人员的教育训练使各项作业按标准进行。

 我们建立的工艺参数表是这样的:

 步骤四:制程能力研究——为了设计、生产、销售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在生产产品时其制程能力必须充足。因此制程能力不足时,必须进行制程能力改善。

 在制程能力研究过程中,品质部现场品管对步骤二中设定的管制项目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与此同时收集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制程能力,并对制程能力进行研究。R

 CHART0358101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步骤五:管制图的运用——SPC 的一个基本工具就是管制图,而管制图又分为计

 量值管制图和计数值管制图,所以选用适当的管制图,并将管制图上的三条线画好,是做好 SPC 的重要作业。

 管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管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品质量特性值(或由质量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为 CL)、上控制界限(记为 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 LCL)三条线(见下图)。

 在决定产品的质量特性与管制图的选择时,在具体应用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 在同样能够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对生产过程容易采取措施的控制项目。

 2. 为了使控制最终取得最佳效果,尽量采取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根本原因有关的特性或接近根本原因的特性作为控制项目。

 3. 产品的质量特性有时不止一个, 则同时采取几个特性作为控制项目。

 步骤六:问题分析解决——制程能力调查与管制图可提供问题的原因,并找出根本原因,提出对策加以改善。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设备和工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操作工,在同一设备上,用相同的工具,生产相同材料的同种产品,其加工后的质量特性(如:重量、尺寸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波动。波动有很多的原因,如熟手人员的变动、同批原料内品质的变动、设备运转中的变动等。这些波动无法消除,但它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消除波动通过 SPC 无法解决,也并不是 SPC 的目的,但我们通过 SPC 可以对波动进行预测和控制。

 为此,在应用中,我们通过对上述制程能力的研究及管制图的判读,了解产品质量是否有波动。发现波动后,集合品质、工程、生产等相关人员共同找出影响质量波动的真正原因,对这些影响波动的参数进行监控,针对制程的重要控制参数运用 SPC 的手法进行控制。

 从原来的对“等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判断产品的好坏”转为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控制”,从源头上进行的控制,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质量。(见下图)

  步骤七:制程之继续管制— ——经过上述 6 个步骤,确认了制程能力;通过对管制图的判读,制程在管制状态下。

 经过上述步骤的层层应用,运用 SPC 的统计手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并将此在公司其他车间进行推广与运用,改变了平时等产品生产出来后判断合格还是不合格,而是通过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参数。不仅避免了事后问题发现后的种种情况,而且有效确保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降低了不良率,减少了返工和浪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供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向着“更高的质量、更低的单件成本、更高的有效能力”,在新产品开发及试产时也运用 SPC 的方法,做到前期的预防,不断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管制 制程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