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评估指标体系

时间:2022-06-30 08:30:03 浏览量:

 附件 1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要 点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权重 1 基地基本情况与运行管理 依托单位基本情况及对基地的支持、开展相关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基地发展定位及运行管理 合作能力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条件

 30% 目标及实施方案 国际科技合作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创新的合作模式及方案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有无基地的章程、规划,依托单位是否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和服务保障支持 2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队伍结构和团队建设、学术带头人与管理人才、人才培养及引进 队伍结构和团队建设 结构合理,人才队伍稳定 25% 专业化团队培养 管理人员占比,是否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数量(研究型人才,管理人才等)

 优秀人才引进 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是否入选国家人才引进计划 3 开展的主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与合作成效 开展的主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与合作渠道,承担的主要国际科技合作任务、项目、获得的经费支持等,代表性合作成果及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合作渠道稳定,合作国别数量 45% 承担任务、项目 承担财政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数量,自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 成果、引导和示范作用 出访和接待数量、规模,协议及项目签署情况,代表性合作成果,经济及社会效益

  - 2 -

  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一、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总体要求 国合基地是我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是吸引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提升我省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国合基地是依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建设的合作平台。其建设及运行管理采取层级管理、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即由省科技厅、推荐部门、依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和职能对国合基地的建设发展进行指导和管理。

 被认定为国合基地的单位与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省科技厅鼓励国合基地在满足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各类国合基地的研发方向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国合基地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计划。国合基地的发展方向是依托单位的重点

  - 3 -

 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单位优先支持国合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条件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二、具体指标说明 (一)基地基本情况与运行管理 国合基地应有条件吸引海外杰出人才或优秀创新团队来华开展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发工作,具有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基础,具有明确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目标和可行的合作实施方案。运行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科学有序,自主课题设置等重大事项决策公开透明,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等特征。

 依托单位重视国合基地的发展,在人员、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国合基地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措施得力、业绩突出。国合基地应注重团队建设,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若干具有相对集中的发展方向的团队,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团结协作,并适当流动。既包括引进国外专家团队,也包括自身团队的培养和提升

 国合基地人才类型包括科学家和研究员、技术转移与转化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其中,科学家和研究员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足够的时

  - 4 -

 间和精力在国合基地工作;技术转移和转化人才是指从事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专业化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人才是指从事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组织和协调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管理和沟通能力。

 (三)开展的主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与合作成效 国合基地作为合作平台,具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国合基地在聚集合作资源(项目、人才、资金等)、促进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支撑地方和产业发展、形成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合作成果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

  6

相关热词搜索: 甘肃省 科技合作 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