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校度教育工作会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材料汇编

时间:2022-07-02 18:50:08 浏览量:

 在全市 0 2020 年度教育工作会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5 15 篇(高校)

  目录 1.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实现“三全育人”要求(高校)

 .... 3 2.“三融三创

 融创结合”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进程 7 3.凝心聚力

 担当作为

 奋力推进双高校建设(高校)

 ... 11 4.积极跟进“一带一路”倡议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高校)

 ................................................... 15 5.高水平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铸就职教品牌(高校)

 ................................................... 19 6.多措并举精准分析激发活力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高校)

 ....................................... 23 7.深化“四维四联 ”

 推进教育援 x(高校)

 .......... 28 8.发挥特色优势

 提高新工科建设水平(高校)

 ......... 32 9.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 着力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高校)

 ................................................... 37 10.谋实招

 见实效

 贯彻落实《规定》精神

 全面推进育人工作 ................................................. 41 11.扎根老区守初心

 笃定前行践使命

 全力答好“最大的民生”这张答卷 ....................................... 45

  12.国际化推动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 49 13.着力加强内控建设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 53 14.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服务国家特殊需求

 谱写甲骨文研究与应用新篇章 ......................................... 58 15.政产学研协同

 教学做创融通

 应用型大学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 62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实现“ 三全育人” 要求(高校)

 xx理工学院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要求,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通过学习研讨,奠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基础 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组织有关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先后到上海、武汉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培训和交流研讨,进一步领悟了课程思政的实质和要义,强化了对课程思政目标的理解,加强教研室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奠定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基础。

 (二)精心设计谋划,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先后制定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等文件,就课程思政的内涵理念、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思路。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精品课程,打造一批学生真心喜爱、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试点先行,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立项建设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化工原理》、《消费心理与行为学》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探索和积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经验,形成典型带动效应。目前,学校对立项建设的 xx 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进行结题验收,xx 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结题通过率达到 xx.x%;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单片机技术》、《路基路面工程》、《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等xx 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的 xx%,奠定了学校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推广基础。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体会 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做到“五位一体”,

  即党委书记亲自上课,为广大教师教方法、教措施,提高大家的认识,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校长在教代会、班子会和中层干部会的工作报告中,亲自部署课程思政,要求全校上下高度重视,把课程思政打造成全省的品牌和亮点;主管宣传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指导、督促落实;宣传部长、教务处长到上海、湖北等地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具体安排部署推进;各教学院(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二是形成了“五策并举、强力推进”的氛围,即重成效、注重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重投入,落实工作场地和配套经费;重典型,试点先行带动,形成引领;重宣传,大力营造氛围,形成品牌;重奖惩,严格评选把关,奖优罚劣,强力推进了此项工作的全面铺开。

 三、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设想打算 (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桥梁作用 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对于挖掘用好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指导、保障和促进作用,要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发挥协同效应,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程、选用教材上,积极推进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及时跟进,强力推动。

  (二)充分发挥教学院(部)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院(部)党政负责人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第一责任人,应积极开展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整合高等教育研究人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四股力量,形成研究团队,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将有效的经验进行推广,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三)充分发挥教研室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切实加强教研室建设,积极开展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讨和优化课程结构,推进显性教学方法与隐形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增强青年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直观感受、专业自信和思想认同。

 (四)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单列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名师、标兵评选活动,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榜样,鼓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邀请校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教授和校内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名师、标兵等对我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指导,提高其课程改革和建设能力。

 (五)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真实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青年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广泛倾听青年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融三创

 融创结合”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进程 20xx 年 x 月,由原国家建材局直属的 xx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原 xx 大学合并组建 xx 理工学院。站在产业体系的角度,建材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对 xx 市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对人才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内涵发展核心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体制、机制等教育全要素,迫切需要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融合发

  展新机制。

 xx 理工学院历届党委精准把握“时”和“势”,尤其是 x 年转型发展与 x 年的示范校建设,在“实现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并在此过程中拉动“创意、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三融三创、融创结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洛理模式。

 一、三融:实现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 (一)融入 紧密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教育资源与生产资源、教育要素与创新要素、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x 大学科专业集群全面对接建材行业和 xx“xxx”现代产业体系中的 xx 个产业集群。新增应用型新兴战略性本科专业 xx 个。建设了 xx 门校企合作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 xx 所“混合型教学试点院校”,实践课程由行业企业导师参与指导比例超过 xx%,毕业设计(论文)源自实际应用型课题的比例近 xx%。当选 xx 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校企合作编写应用型教材和讲义 xx 本。投入 xxxx多万元,重点建设了 xx 个一体化实验平台和工程实验室,xxx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xxx 项,开展校企合作研究 xxx 项,科研总经费 xxxx 余万元,建成应用型科研

  团队 xx 个。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x 万余人次,获取发明专利 xxxx件,连续 x 年荣获 xx 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高校、十快高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 xx.x%,行业任职资格及工程背景 xx.x%,半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 xx.x%。

 (二)融通 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实现连接、集成并形成协同效应,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理念的洛理融通模式。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xxxx 余名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师生共同发表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xxx 篇,获批专利 xx 项。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把知识应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家电义务维修小组 xx 多年累计免费维修电器超过 x 万件次;把知识应用到助力精准脱贫服务中,xxxx 多名师生深入 xxx 多个村庄的 xxxx 多户居民家中,开展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调查;把知识应用到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中,与 xx 市 x 县 x 区签订村庄规划协议 xxx 份,合同金额 xxxx 万元。把知识应用到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中,师生连续 xx 余年参与中国 xx 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等大型演出;把知识应用到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下乡支教、文明交通、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增辉文明城市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作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 xx 古都文化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平

  台,积极开展河洛文化挖掘与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主动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来。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与 xx 个国家 xx 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合作办学项目 x 个,建成国际联合实验室 x 个、材料研究中心 x 个,聘请 xx 名国际功勋专家为特聘教授。

 (三)融合 在融入、融通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产教双方的各种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力争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形成良性互动的新生态。校院两级全部建立了有 x/x 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教学工作、专业建设指导等委员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引资、引智、引产业政策、引行业标准”,成立机器人学院、力诺电力学院等 x 个行业学院,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改革,放大增强学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融合”效应。

 二、三创:让创意发生、让创意引领创新、让创新推动创业 (一)创意。千度创客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举办“大学生创客 CEO 集训营”等百余场,培训大学生上万人。

 (二)创新。按照“覆盖全面、融入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思路,落实“三层两级”的“网格式”工作机制,推进“立项

  资助+获奖奖励”的“双重式”激励模式,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xxxx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xxx 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20xx—20xx 年连续三年位列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组 xxx 强,xx 省 xx 强。

 (三)创业。大学科技园是“xx 省科技企业孵化器”“xx 省大学科技园”,成功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xxx 余家,专利授权xxx 余项,累计收入 x.x 亿元。

 三、三融三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成效 三融三创、融创结合,xx 理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高质量内涵建设与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xx 连 xxxx 年全国大学本科就业质量排行榜”中,名列 xx省第 x 位;“2019 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榜”中,名列 xx 省第 xx位。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抢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建材行业有影响、服务地方有贡献、‘一带一路’有作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凝心聚力

 担当作为

 奋力推进双高校建设

  (高校)

 在 xx 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x、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 年 xx 月 xx 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我校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群同时入选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下面,就我校“双高校”建设的一些做法,和各位同仁做一下交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学校事业发展根基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学习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个共识,推动一项工作”的“四个一”学习模式,深入推进“抓学习、抓载体、抓阵地、抓品牌、抓融合、抓规范、抓创新、抓典型、抓保障、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十个抓”工程,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创新打造“黄河文化干部教育学院”,

  充分挖掘 xx 大地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开发专题类、现场类、情景类等特色课程,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提供红色教育和水生态文明教育等思政课程“套餐式”服务,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二、依托学校特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聚焦“黄河为魂、水利为根、工程为基”的办学定位,积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 202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紧跟 xx 省“四水同治”“xx 出彩”等战略,明确学校发展新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研究院,积极构建生态水利、智慧水利、黄河文化传媒等相关专业群,制定专业群“1+X”书证融通人力资源育训方案,并建立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以职教联盟、产业学院等为依托,最大程度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 xx 经济区建设、xx 振兴富民强省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三、聚焦行业改革发展,构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学校依托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和优质服务资源,构建“一

  群一院一中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对接国内外水利科学顶尖研究机构,紧盯产业发展前沿最新科技成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院”等 xx 个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对接行业企业和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黄河小流域土木检测技训研创中心”等 xx 个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破解应用技术难度,推广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建设水利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 x个高端智库,为行业和区域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资政咨询。

 四、按照“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以“四有”为标准,引培并举,打造四支新时代的人才队伍,即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五双”(双师、双能、双语、双创、双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引领行业发展、科研能力卓越的科技创新队伍,技术高超、技能领先的技术服务队伍以及业务精湛、团结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设以研究、培训、咨询和评价为主要功能的教师发展中心,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职业成就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五、加快海外办学步伐,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紧跟我国水电企业“走出去”步伐,依托海外工程项目,打造联合办学共同体。建设“x+N”

  中外分布式 xx 学院,积极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方案,为海外工程项目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把 xx 学院建设成为水利行业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沿线国家高度认可的国际知名职业教育品牌,实现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共同发展,引领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新篇章。

 具有 xx 年办学历史的黄河水院,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砥砺奋进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强烈的责任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好“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谱写新时代 xx 更加出彩新篇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积极跟进“ 一带一路” 倡议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高校)

 近年来,在 xx 省教育厅的领导下,xx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确立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跟进

  “一带一路“倡议,多措并举扩大开放办学,打造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相配套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连续两年荣膺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 xx 强。2019 年 xx 月,学校成为 xx 省唯一、中部地区唯一、水利行业唯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A 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

 一、走出国门设立“海外 xx 学院” 学校紧跟水利行业企业“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携手中国电建水电 xx 局,依托 xx 水电站工程项目,于 20xx 年 x 月成立首家境外办学机构——xx 学院赞比亚 xx 学院。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培养赞比亚急需的水利水电技术人才,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施“本土化”战略提供人力支撑。学院获 xx 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且在赞比亚技术教育和职业创新培训署注册,进入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学校共选派 xx 名双语骨干教师在学院任教,累计培养赞比亚籍学员 xxx 人。其中已结业的 xxx 名学生,全部由水电十一局聘用,成为项目正式员工。赞比亚 xx 学院成功运作后,学校又与南非北联学院联合创办南非 xx 学院,合作开展学历教育。

 下一步,学校将依托水利水电海外工程项目,加强“政、行、企、校”合作,建设“x+N+M”中外分布式 xx 学院——x 个国内 xx 学院总部,N 个海外 xx 学院分部,M 个国际水电工程工地技能教学部,把 xx 学院建设成为水利行业优势突出、人才培

  养特色鲜明、沿线国家高度认可的国际知名水利职教品牌。

 二、校企合作共育“技术应用型留学生” 20xx 年,受中水六局委托,学校承担 xx 名 xx 水电站员工培训任务,开启了留学生招收和培养的序幕。经过七年的探索,学校发挥水利、测绘、机械等专业优势,与中水六局、中水八局、北方国际等企业产教融合,创新性地构建了校企“双主导”的技术应用型留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了融入企业文化、汉语和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同步提升的课程体系。

 学校累计培养来自 xx 个国家的 xxx 余名留学生,源源不断地为“走出去”企业输送外籍技能人才,闯出了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委托培养与自主招生并行、优势专业向多专业辐射的一条来华留学生培养之路。

 三、优势互补开展“特色中外合作办学”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校与 xx 大学、xx 学院优势互补开办 x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开设测绘、路桥、机电等专业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耦合效应,旨在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引进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专业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教师境外培训,鼓励学生

  参加国际技能大赛,赴境外实习并留学,培养毕业生 xxx 余名,在校生 xxxx 余名,走出了一条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之路。

 四、开拓市场提供“国际科技服务” 随着我国水电企业国际化发展,学校凭借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的“金刚钻”,揽下了多项国际水电项目“瓷器活”,科技服务赢得了世界的掌声。20xx 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了 xx、xx 国、xx、xx 等国多个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项目,均顺利通过外方验收。

 除水电项目外,学校测绘工程学院师生也以技术服务“测量”xx。学校与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承担了两期援建埃塞俄比亚风电场测绘项目,选派骨干师生两次远赴非洲,开展技术测量服务,充分展示了师生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

 五、拓展渠道促进“师生交流互鉴” 学校依托亚太学术联合会、中国东盟中心、金砖国家职教联盟、中国 xx 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性教育平台,先后与 xx、x、xx、xx、xx、xx 等 xx 个国家和地区的 xx 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生互访交流。

 实施“骨干教师双师素质计划”培训项目,选派 xxx 余名

  教师赴 xx、xx 等国学习交流,累计邀请国外职教专家 xxx 余人次来校讲学交流。通过夏令营、交换生、海外实习等项目,先后选派 xxx 余名学生赴国外交流,接收 xxx 余名 xx、xx、xx 等国学生来校交流,促进了中外学生的人文交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大学生技能竞赛,在“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技能竞赛”、“工程机器人国际公开赛”、“亚太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获奖 xx 余项。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坚持内涵提升,强化质量保障,重点打造“xx 学院”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优秀成果,与“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实现民心相通、共同发展,开创学校国际化办学新局面。

  高水平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铸就职教品牌 (高校)

 xx 县职业高级中学(xx 县职业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工 xxx人,专业班 xxx 个,全日制在校生 xxxx 人,年社会培训 x 万余人,总规模 x 万余人。学校以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主,面向三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培养培训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助

  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政府重视,推动高标准建设 xx 县委、县政府站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将职业教育纳入了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科教驱动”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发展根基、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20xx 年县委、县政府决策兴建新校区,按学历教育 x.x 万人、社会培训 x 万人进行整体规划、宏观设计。20xx年基本完成学校建设,20xx 年 x 月实施了举校搬迁。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xx 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超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目前,学校占地 xxx 亩,生均占地面积 xx.x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xx 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 xx.x 平方米;学校拥有五幢教学楼、共有标准教室 xxx 间、寝室 xxxx 间、七幢实训大楼、两个实习工厂、一个图书馆和阅览室,还建有室内体育场馆、会展中心、xx 文化艺术馆、多功能报告厅、演播大厅等场所。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了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智能物联网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xD 打印实训基地、无人机操控实训基地等 xx 多个实训基地。截止目前,学校建设投资 x 亿元,仪器设备投资 x.x 亿元,总投资 x.x 亿元。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2016 年,学校依托实训基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化职业教育集团——xx新职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专业实训平台,建成了电商创业园和呼叫产业园,加盟成立了 xx 酒店 xx 店,建成了智能工厂和电子装配生产线。依托 3D 打印实训平台,以公司化运营模式,开发以 xx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为传承地方文化,成立了 xx 文化研究院,建设了“xx 文化艺术馆”,组建了 xx 陶、澄泥砚、手织布、xx 紫砂等传统工艺生产基地。为推动“大师进校园”,落实“文旅兴县”战略,建设了以企业家为主体的新阶层协会活动中心。依托学校文化教育资源,打造成立“xx 省教育质量学会研学旅行研究院 xx 职高研学示范基地”。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营,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以厂养校的办学机制,使校企真正成为共享共赢、互利互惠的命运共同体,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就业、再就业。2019 年通过产教融合安置社会就业 xxxx余人,实现产值 xxxx 余万元。

 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精准培训,服务三农助力脱贫。与北大盛世格局商学合作建成格局商学 xx 分院,为企业打造中高端网络培训,服务县域企业发展,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企业家俱乐部、xx 县人才培养孵化基地、xx 县社区教育学院。2019

  年又建成了 xx 产业集聚区、xx 产业集聚区、xx 集团、xx 集团四个人才学院。社会培训覆盖全县 xx 个乡镇和 x 个产业集聚区,年培训总量 1 万余人。

 三、珍惜成绩,满怀激情向未来 近年来,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xxxx 余人,为社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 x 万余人。20xx 年、20xx 年在全国职业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技能大赛中,均荣获全国一等奖,连续两年蝉联金牌。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种子质量检测”项目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育部“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成绩和荣誉助推 xx 成功创建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县、xx 省职教强县、xx 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县。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 xx 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职普比大体相当,确保初中毕业生全部有学可上、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新校新起点,新校新征程,新校新目标。未来三年,学校将聚焦一个品牌:宽进严出,德优技精。实现两大目标:打造3A 级景区,开辟职业教育特色游;创建 5A 级学校,实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打造三个特色:德育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产教融合特色。建设四个高地:打造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实现五个跨越:内涵发展实现新跨越,技能大赛实现新突破,对口高考再创新佳绩,社会培训实现大攀升,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新篇章,xx 职高万余名师生员工将以搬迁新校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将职教中心打造成为一所以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培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特色的现代职业学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多措并举精准分析激发活力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 (高校)

 东风洒雨露,汇入天地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教育厅精心指导下,xx 师范大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讲话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学校“省部共建”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多措并举、精准分析、激发活力,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20xx 年以来,我校获得国家杰青 x 项、

  优青 x 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 x 项、“NSFC-xx 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x 项,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 xx 个,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下面,分三部分向大家汇报。

 一、主要成效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实现突破,高级别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xxxx 年我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x 项,实现我校该人才项目历史性突破。同年还获国家优青 x 项,联合基金重点 x 项,全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xx 项;获“xx 千人计划”x 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共 x 项。

 2.基础研究成效突出 2019 年我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共发表 SCI 论文 xxx 篇,其中x 区 xxx 篇,x 区 xxx 篇,二区以上占 SCI 论文总数 xx%。我校发表高被引论文 xx 篇,x 人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为我校ESI 前 x%学科入围和世界自然指数排名提供了坚实支撑。我校目前有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 x 个学科进入 ESI 前 x%。xxxx我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 xx 位、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 x 位。

 3.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近 x 年来,我校获国家专利金奖 x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x 项,xx 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x 项,xx 省专利一等奖 x

  项。2019 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xxx 件,实用新型 xxx 件,连续入围 xx 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高校前 x名。

 4.科研平台内涵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科研平台全过程管理,坚持“突出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水平、突出创新贡献”原则,圆满完成省部级平台年度考核,进一步实现了科研平台优化布局和内涵发展。20xx 年以来,共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 xx 个。

 5.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不断彰显 2019年我校牵头组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研究中心”,“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xx 联合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 xx 余家,有效提升了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力能力。2019 年我校签订横向合作协议 xx 项,到账经费 xxxx 余万元。

 6.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广泛开展 2019 年我校新增国家“xxx 计划”引智基地 x 个,目前已达 x 个;2019 年举办全国性以上学术会议 xx,其中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会议参会规模达 xxxx 余人,境外专家达 xxx 余人。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级别专家讲学 xxx 人次,提高了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主要举措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文件精神,做好放管服,不断扩大高校科研人员自主权,释放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学校采取的主要创新举措如下:

 1.加强放管服,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科技管理文件 为深入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校修订和新出台了 xx 个科技管理文件,使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及时落实落细,持续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

 2.构建校内人才、团队和国家级项目培育体系 我校建构了完备的人才、团队培育体系,设立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构了国家级项目培育体系,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团队和高级别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效果明显。

 3.完善高水平成果奖励机制,引导教师产出标志性成果 完善高水平成果奖励机制,加大对高级别项目、高层次成果奖和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十年磨一剑”,孕育和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成效显著。

 4.对科研人员做到全面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指导 目前,我校理工科业务教师共 739 人,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每位业务教师申报和承担项目情况,发表论文情况,

  科研潜力等做到精准分析研判,对教师开展个性化指导和精准服务,开展“一对一指导”工程,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5.全面启用学校科研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2019 年学校全面使用科研服务系统,近十年的科研数据全部进入系统,职称评审、科研证明、项目与成果申报、工作量考核等均通过系统完成,大大提升了我校科技决策科学化、科研管理信息化与创新服务现代化水平。

 三、未来规划 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院校相比,仍有许多不足,如,高层次领军人才不足,缺乏国家级等高水平奖励。下一步,将精准分析,提早规划和布局,打通堵点,突破瓶颈,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1.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以高校扩大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大胆创新,建设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塑造科技生态局面,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增加科研人员内生动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

 2.以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为重心,加强科研平台内涵建设 大力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汇聚

  优秀人才,紧密围绕国家和省重大需求,凝练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形成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领军人才为带头人的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突出特色、加强优势,尽快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

 3.做好统筹规划和布局,提升高级别项目和奖励的竞争力 对于高级别项目和成果奖,提前谋划与布局,学校和学院联动,加强国家级重大重点、国家杰青等高级别项目和国家级成果奖培育力度,申报和评审中做好组织和协调,争取我校高级别项目和成果奖有大幅提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憧憬 2020 和十四五,师大满怀希望,充满信心,矢志不忘科技事业发展的初心,牢记使命、完善治理、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持续整合资源,大胆开拓,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 xx 师大科技创新的华彩篇章!

  深化“ 四维四联 ”

 推进教育援 x (高校)

 xx 师范大学目前共有来自 x 族、x 族、x 族、xx 族、x 族、x 族等 xx 余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xxxx 人。其中 x 籍少数民族学生 xxx 人,以 x 族居多,分布于教育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等 xx 个学院。做好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

  管理服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近年来,xx 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xx 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 x 方略,立足学校与学院、教师与学生、朋辈与个体、校内与校外“四个维度”,实现校院联建、师生联心、朋辈联手、家校联通“四个联动”,稳抓实做有效推进教育援 x,探索出一套富有师大特色的“四维四联”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

 一、宏观维度两级统筹,深化校院联建 学校党委书记赵国祥强调,xx 师大要下好教育援 x“先手棋”,坚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初心,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学校坚持顶层设计,注重从宏观上统筹学校、学院两级资源,将全校整体设计和学院特色教育相结合,做到规定与自选相统一,实现“规定”有实效、“自选动作”有亮点。在规定动作方面,学校认真组织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识大局;开展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明政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知底线。连续多年开展“x 心比心”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专家讲座、知识竞赛、普通话演讲比赛、专题展览等。2019 年“x 心比心”民族团结系列活动,被评为xx 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同时,学院“自选动作”有亮点,相关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物理学院开展的“五位一体”学生成长预警教育工作品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开展的博士、教授与民族学生面对面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微观维度两群发力,深化师生联心 学校重视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作用,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统一,实现教师用真心、学生动真情。在生活上,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与 xx 籍维族学生定期共餐制度,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学业上,专业教师通过学生成长导师制、师生结对子等方式,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机制;就业方面,辅导员在做好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在教师们的真诚带动和真心影响下,少数民族学生们逐步开始表露真情:他们主动打开心扉,与老师们交朋友、认亲戚、话家常,拉近了与学校和老师的心理距离。活动开展以来,少数民族学生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三、横向维度两助到边,深化朋辈联手 学校注重用学生“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人学习身边事、身边的人影响身边人”,做到整体与个体相统一,实现“互助”同进步、“自助”明方向。构建互助同进步工作体系,在 xx 籍xx 族学生班级中,学校启动了汉族学生与维族学生“手拉手、

  心连心”互助成长工作计划,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各民族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互帮互助。与此同时,强化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让他们积极自助、主动明晰方向,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找准未来成长的“定盘星”,激发奋进逐梦的“内驱力”。学校多名维族学生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其中 20xx 级 xx 族学生 xx 在校发展为中共党员,经过考察已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四、纵向维度两方到底,深化家校联通 学校长期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中大胆探索工作新机制,学校工作到底、深入家访到底,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统一,实现“学校”站好位、“家长”不缺位。学校设置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专项经费,要求学院政工干部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主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注重从学生原生家庭中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此外,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确保家长不缺位,对经济困难学生,老师与家长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鼓励学生树立生活信心;对学习落后学生,老师与家长共同分析迎头赶上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心理问题学生,老师与家长共同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培育健康心态。2019 年暑期,学校领导带领 x 个工作组,

  分别到 xx、xx、xx、xx、xx、xx、xx 等地,对 xx 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家访,从南 x 到北 x,行程万余里,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进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汇聚了校内校外的育人合力。

 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关乎立德树人,关乎民族团结,关乎国家未来。多年来,xx 师范大学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真字上做文章,在亲字上出实招,在巧字上求创新,确保了一批批 xx 籍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生活好、学习好、发展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中国教育报》、xx 省委高校工委、xx 省教育厅《教育要情》等专题报道。今后,学校将不断深化“四维四联 ”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援 x 工作,培养和输送更多能够扎根 xx 的“雪莲花”和“胡杨树”,为 xx 基础教育事业、国家民族团结和边 x 地区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挥特色优势

 提高新工科建设水平 (高校)

 一、立足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办学特色 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主动服务国家 xx 战略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积极面向经济

  社会发展主战场,依托地域优势、行业背景和学科专业特色,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校发挥地域优势,拓展协同育人空间。依托地处 xx 和 xx的优势,xx 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xx 拥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部省级科研院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为学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利资源。

 学校依托行业背景,丰富协同育人资源。与行业发展紧密对接,在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医疗卫生、农林牧业等行业服务过程中,打造了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进而逐渐形成了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历史积淀,为有效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提供了充分条件。

 二、以改革求发展,新工科创新先行 对于高校来说,国家对“新工科”建设的倡导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会,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是地方高校必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与传统的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应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

  学校研判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按照“巩固优势特色、提升传统基础、发展新兴交叉、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推进专业建设质量外部评价,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学校主动融入行业、对接行业需求、凝练行业所需人才的核心能力和培养模式,重塑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甚至是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级人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整合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 OBE 理念,推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推进基于信息化的教与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近年开办有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改革创新开设固高机器人技术创新实验班、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新能源汽车创新实验班和电气工程创新实验班等“新工科”实验班。

 三、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培养能力 学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克坚攻难,近年来开创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局面,强化了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教

  学研究水平,构建了课外人才培养新体系,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育改革,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方案,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xxx”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三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四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各学院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多样化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2.构建“立体式双闭环”质量保障新体系 学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组织机构健全、监控措施完善、过程与目标并重、运行成效显著的“立体式双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结合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和关键指标启示,依托“一个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三个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质量标准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和“三个计划”(“金专”计划、“金课”计划、“金师”计划),注重过程性监督、发展性评估和持续性改进及质量信息采集与应用,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多维度、多元化、多方位的监控与评估,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

  步提升,营造了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质量文化初步形成。

 3.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新能力 通过搭建名师讲堂、精彩课堂,开设互动课堂、课堂创新工作坊,举办教学方法改革培训班、高等教育智慧教学研讨会、混合式教学应用高端培...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会 会上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