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时间:2022-10-31 16:00:03 浏览量: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10篇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党课讲稿】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10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10篇

篇一: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课讲稿】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 我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发展快,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经历了从企业主导向社会统筹转变,不断探索形成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

 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失业、工伤等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实现了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及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先期启动,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动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实现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扩面专项行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强化数据比对应用,组织开展 60 岁以上未进入全民参保登记库人员调查登记,进一步摸清参保缴费底数。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中小微企业“定员定额”“动态实名制”参保,试点将学徒工、超龄人员、新业态人员等就业群体纳入工伤保险。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10.3 亿人、2.3 亿人、2.8 亿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实现了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着力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遵循养老保险基本规律,坚持公平原则,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的“三结合”调整办法,连续 6 年同步调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 2012 年的1686 元增长到现在的 2900 元左右,做到“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欠一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补充。社保兜底機制更加健全,确保失业人员、困难农民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实现了提高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推出统一的养老经办核心业务系统、网上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服务应用,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网厅一体化”,经办服务更加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 13.52 亿人,普及率 95.7%。持续改善服务对象办事体验,畅通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绿色专门服务通道,实行告知承诺制,65%的证明材料被取消,

 30 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社保服务的速度、力度、温度不断提高。

 实现了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建立疫情防控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关系转移、待遇支付等业务畅通办理。顶格落实降低社保费率和社会保险减负稳岗政策,开展“社保降费万户行”等活动,点对点向企业宣讲减免政策,算清减免账。2021年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超过 1500 亿元,向407 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231 亿元,惠及职工 9234 万人,达到了稳企稳岗稳就业的政策预期。

 实现了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依法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形成全方位监督制约的社会监督架构。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围绕 10个方面 45 个风险点,全面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维护了基金安全。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截至 2021 年底,基金委托资金权益 1.46 万亿元,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确保了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

 二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近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为民初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迈进的坚定意志与信心。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的具体行动中,在制度统一规范、待遇稳步提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优化经办服务功能、保障基金安全等方面持续用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美好。

 在制度规范落实上持续用力。要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既需要中央加强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落地见效,将政策文件上的白纸黑字,变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安排,加紧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一步规范养老保险政策,全面清理国家养老保

 险待遇清单外项目,加快融入全国统筹信息平台,实现政策衔接稳、系统对接快、服务连接畅。在巩固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稳步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的基础上,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充分发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多重保障功能,将更多适龄人群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着力推动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逐步实现失业保险政策、基金收支管理、基金预算管理、经办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五统一”和工伤保险管理体制、待遇标准、费率政策、经办规程、征管体制、基金管理“六统一”。

 在扩围提标上持续用力。我国现有灵活就业人员 2亿多人,农民工近 3 亿人,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主,且选择最低标准缴费,整体参保质量不高。据“七普”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 14.43 亿人,与“十四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到 95%以上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还有一部分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失业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相比差距较大。工伤保险与现有市场主体规模相比,覆盖比例还比较低。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严格依照《社会保险法》中“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等规定,督促用人单位履行诚信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着力提高餐饮住宿等行业及小微企业参保率,推动法定人员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加快推动农民工、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参加失业、工伤保险。健全完善社保待遇随经济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强化政策宣传,合理引导预期。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工作,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在维护基金安全上持续用力。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事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疫情防控减负稳岗政策实施,以及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增加、就业方式多样化等趋势,给社保基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

 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从“收”和“支”两端发力,加强基金全流程全周期监管,确保基金平稳安全。要精准施策,在做好扩面征缴的同时,着力解决参保单位和个人中断缴费问题,集中破解国企改革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等城市困难群体无力续交社保费的现实困境,保持改革政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要不断优化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应用在基金监管方面的优势,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更加精细、规范、高效,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依法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人防、制防、技防、群防、联防“五防”联动施策、同向发力的基金安全长效机制。要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创新委托投资模式,全面做好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衔接工作,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篇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让老百姓在享受高质量社会保障中过上好日子。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决心和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成就中国奇迹的重要密码,也是迈步新征程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民生作为最大政治,不断加强中国特

 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制度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上,积累了重要经验,总书记强调,这些成功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如此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这是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锚定基本民生,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是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运用这些民生举措,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有效地纾解了“痛点”、打通了“堵点”、补齐了“断点”,真正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检验人民情怀和政绩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心中有群众,就要时刻把群众安

 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切实把群众期盼解决的就学就医、就业增收、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又要持续完善解决诸如推动新的生育政策等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补齐民生短板、守住民生底线、提升民生福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篇三: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读后感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人民期待,完善社保体系,推动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统筹社保“一张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织牢社保“安全网”,彰显“中国温度”。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 13.6 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 95%以上。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 13.52 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 5 亿……从城镇到乡村,从国有企业到各类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我国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打出了一系列提速扩面的“组合拳”,不断完善健全了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一张规模宏大的社会保障网络织

 密织牢,不仅彰显了民生领域的“中国温度”,更展现了社会保障的“中国力度”。

  增强“改革力”,注入“社保动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等,切实把群众期盼变成惠民举措,真正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

  推进“法治化”,实现社保“可持续”。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要稳发展、保民生,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其中,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实现“可持续”。各地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让社保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同时,又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体系,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真正发挥法治“压舱石”的作用。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更是社会稳定之基。只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社会保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就定能护航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篇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关党建高质量促进商务事业发展高质量 钟山 2020 年 01 月 01 日

 2019 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经受各种考验,提升机关党建质量,开创了商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党的政治领导全面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定《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意见》,全面推进商务部党的政治建

  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集中教育,带动党员干部学起来、做起来。党组抓好自身建设,党组同志“约法六章”,提出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组认为,只有党组强,才能队伍强、工作强、事业强。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党组带头和表率作用。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修订《商务部党支部工作手册》,规范、健全部属单位党组织,排查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全覆盖,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政治机关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政治定位。商务部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建设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风清气正的党组班子,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明确业务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确立“五大板块”总体工作框架,搭建党对商务工作领导的“四梁八柱”,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对外工作全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工作定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研究确定商务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提出 6 项主要任务和八大行动计划,形成了

  “6+1”重点工作新格局。“6”包括: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改造提升“步行街”、提升电商进农村、办好进博会、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巩固商务扶贫。

 “1”是指做好中美经贸摩擦应对。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亲自部署推动的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实践。

 (三)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以党风带政风,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担当精神明显增强,涌现出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以“新时代商务人”为主题,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以小故事展现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新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制定《商务部党员干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试行)》。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牢牢把握商务部机关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要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一)始终不渝高举“思想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商务工作处在对外开放第一线,也处在对外斗争第一线,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原原本本学,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做到全面系统、融会贯通。要带着感情学,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和国家谋强盛、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情怀。要联系实际学,紧密结合商务实际,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始终不渝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总书记强调要做到两个“对标对表”、三个“坚决做到”,即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做到“两个维护”,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维护意识要牢,维护能力要强,维护行动要实。2019 年,商务部党组制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意见〉的若干措施》,把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确保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作选择。落实好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建立部党组巡视制度,开展党的政治建设自查督查,把政治纪律严起来、把政治规矩立起来。

 (三)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贯通城乡、联通内外的优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商务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一促两稳”大调研,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组织“百名司长进千企”活动,192 名司局长走进 1039 家企业,深入基层帮助排忧解难,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在农村,深入实施商务扶贫,提高电商、家政、对外劳务、产业、边贸等 5 项扶贫举措精准性,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在城市,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城市便利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消费更加便利、实惠、安全。要进一步坚定人民立场,作决策、抓工作、促落实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全面提高新时代商务部机关党建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推进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 6 条加强机关党建的重要经验,强调要处理好 5 个方面的关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找准着力点。

 (一)在坚定政治信仰上下功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两个重点。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善于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找方法、找钥匙。筑牢信念之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部史部风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守正创新,掌握好意识形态主动权。

 (二)在建设政治机关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强化商务部政治机关属性,做好“三个表率”,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强化“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理念,增强各单位一把手抓党建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发挥支部建在司局、党小组建在处室的优势,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分类指导,区分部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不同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三)在强化政治担当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要培养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把准主攻方向,贯彻新发

  展理念,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突出政治优势,在重大任务和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确保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推进深度融合,在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中找准机关党建的定位,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四)在提高政治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培养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把党建工作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好高水平商务业务、经济外交官和综合管理 3 支特色干部队伍。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党员干部放到重大工作和吃劲岗位去磨练,创造更多条件让党员干部在斗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加强“新时代商务人”宣传,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五)在严明政治纪律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要永葆政治本色,自觉尊崇党章,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弘扬正气新风,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四风”。综合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自律“防火墙”。

 抓机关党建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商务部党组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党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单位党组织的责任清单,细化了工作举措,要严格抓好落实,以党建高质量促进商务发展高质量,加快推进经贸强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篇五: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心组学习辅导发言

 “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鲜明强调要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多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 “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并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二是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

 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三是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

  —— “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精细化管理是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并提出三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二是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 “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空前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将相关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及时对因疫情遇困群众给予救助等举措,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 年,全国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免、减、缓、降等政策合计减费 1.54 万亿元,职工医保阶段性减征 1650 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社会保障工作

 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做法经验,强调“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 “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也存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明确要求: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总书记还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就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篇六: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工作,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有待提高,平衡地区收支矛盾压力较大,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络。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因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文化特征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全盘复制,而是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

 要坚持人民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准确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未雨绸缪,采取防范应对措施。

 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必须统筹好与其他领域改革的联系,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更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保障应对风险挑战的特殊作用。切实发挥好稳企纾困、社保缴费减免等政策对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达到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的显著效果。

 强化监管、提 质 增 效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 服务 法治水平。

 社会保障工作牵扯面广、资金投入大,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

 业健康发展,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险、救助和福利等方面的法律,依法落实好各级政府及单位、个人和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完善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步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提高监管水平,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必将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七: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力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4 月 16 日出版的第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牢记初心使命的有力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早在 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包括废除包工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建立工厂保险,保护女工和童工,保护失业工人”等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作出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

 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觉树立并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订一系列制度,出台一系列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践行共享理念的制度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改革发展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设定的 20 项指标中有 7 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 1/3,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这是充分彰显我

 们党践行共享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实际举措。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凝聚民心民力的必然要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前不久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不懈怠、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党持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信任信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凝聚起 14 亿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悠悠万事、民生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意义重大、工作繁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精细观念,多措并举推进,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立足中国 国情。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 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因素、现实国情和发展前景。在合理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大发展“蛋糕”,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统一起来,不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决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顶层设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社会保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加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就拿人口老龄化来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有 2.64 亿人,占 18.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占 13.5%,老龄化特征明显且还在持续加快。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统筹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注重改革加强、协同发力、统筹推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制约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加快完善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党的政策温暖照耀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坚持法治思维。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强化法治思维,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要强化法治执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注重精细管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保障事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制度环节复杂、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度高,始终坚持“绣花”思维,突出精细管理,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强化数字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需要改善,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的明确要求,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切实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实干实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篇八: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推动社会保证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样部署

 社会保证是保证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证体系建设摆上越发突出的位置,关于我国社会保证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社会保证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党建网微平台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方面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学习。

 在推动社会保证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

 依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证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证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备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备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备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证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排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证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

 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证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证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证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2021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证体系。要在推动社会保证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矩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证体系。

 ——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证界委员时强调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 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证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备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2021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完备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证制度,维持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

 ——2021 年 4 月 25 日至 27 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越发公平,覆盖范围越发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证界委员时强调 依法健全社会保证基金监管体系

 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证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证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保证立法工作,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证权限、义务、责任。要依法健全社会保证基金监管体系。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证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2021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健全社会保证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证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证界委员时强调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要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备日常性帮扶措施。

 ——2021 年 2 月 26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完备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证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2021 年 8 月 17 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针关于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关于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怀关爱。

 ——2022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证界委员时强调

 转载请注明来源“党建网微平台”,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篇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ldquo;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4 月 16 日出版的第 8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明确新方向,坚持社会保障事业的价值取向与总体思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调机制、强基础、补短板、促平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统一、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便捷高效、社会保障成果应享尽享的总体要求下

 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协同性、包容性和适应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更多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补齐社会保障的短板与弱项,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让社会保障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社会保障事业与其他事业协同的发展思维,充分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注重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协调推进。同时,也要注重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项目间的整体合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效机制,确定国资划拨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划拨主要方式、选择最优比例是建立国资划拨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长效机制的关键。此外,更应注重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和社会保障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立足新形势,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的制度改革与结构调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制度改革和结构调适,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性,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要加强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充分意识到新形势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刻影响,树立战略眼光和新发展理念,明确社会保障体系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变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灵活调整,完善社会保障有序运行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发展。在制度上,要以社会保障权益的公平性为出发点,以促进改革发展成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为落脚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健全不同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公平性和统一性。在结构上,要以社会保障项目结构优化为重点,加强不同项目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充分破解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创新问题、综合社会救助制度优化问题、“一老一小”社会福利水平提升问题以及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实现问题,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应对新要求,提升社会保障事业的法治保障与治理效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方面,应针对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立法空缺抓紧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同时根据社会保障工作的变化,推动相应法律及时调整与修订,建立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灵活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应强化社会公众和社会保障经办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监管,为社会保障事业的有序运行提供规范引导,确保社会保障权的平等共享。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政策

 工具,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和支撑,而且需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治理效能。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应加强社会保障经办服务的数字赋能,将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完善社会保障领域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不同保障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社会保障服务,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水平和服务水平。只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全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公众的回应性与主动性,社会保障治理效能才能迈向更高的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期以来,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胸怀“国之大者”的自觉,从“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篇十: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领悟《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发言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2021 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充分肯定三明在医改这一社保制度改革关键领域的经验做法。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直面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明确强调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从多个方面阐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一是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三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四是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五是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六是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有 2.64 亿人,占 18.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占 13.5%。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深刻指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延迟退休等相关重大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针对养老保险,总书记指出,“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针对医疗保险,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国

 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针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总书记深刻总结国外经验教训,强调“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相关热词搜索: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 高质量 促进社会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