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

时间:2022-06-16 14:30:03 浏览量: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 慢性胃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digestiv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专业:2011 级基础医学 学号:11061226022 学生: 邢群群 Student:xingqunqun 完成单位: 郑州大学 完成时间:2016 、11 、12 慢性胃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作者: 王元

  wangyuan

 【摘要】

 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多发的疾病当属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主要就是由包括用门螺杆菌 H、pylori 感染在内的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目前根据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慢性胃炎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就是伴有异型增生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特别就是中国人的慢性胃炎发病率占世界比例最高,慢性胃炎的诊治更就是常见或急切。本文综述该病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它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 关键词 】

 慢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 H H 、 pylori; 进展 【Key words 】

 chronic gastritis; ;H H 、 pylori; ; advance

  慢性胃炎就是主要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浅表性胃 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20 世纪 40 年代起由于胃镜发明与初步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到真正研究。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 60%以上,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目前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研究有了显著进展。

 1 研究发展历程 慢性胃炎别名慢性胃粘膜炎、梅内特里耶病、胃粘膜病,英文名 chronic gastritis。根据Schindeler 的记载,慢性胃炎就是 Stahl 于 1728 年首先提出的,其后不断有所报道。但对这诊断始终存在分歧。特别在 1830 年 Cruveilhier 发现胃溃疡之后,对于上腹部疼痛的病人,常诊断为溃疡病或胃神经官能症而不诊断胃炎。直到 1932 年 Schindler 用可屈能较好的直接观察胃粘膜变化,又能用手术胃镜取粘膜活组织检查,以后对胃炎的诊断才提高了一步。她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又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及肥厚性 3 种。1990 年Misiewicz 与 Tytgat 在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提出一种新的胃炎分类与分级方法,正式明确要把病因写入胃炎分类中,此分类被称为悉尼系统(Sydeny System),以后进行过一次修订。目前人们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

 2 临床表现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胃部疼痛与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与消化不良等现象。又由于进食少、消化不良可产生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与虚弱。一些病人还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做胃液分析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常或略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明显降低,并伴有贫血(血色素低于正常)。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压痛。

 3 临床诊断 3、1 病史、体检 3、1、1 评估胃炎对人体的影响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严重程度。

 3、1、2 上腹部不适、疼痛,常因进食不当而加重。

 3、1、3 胃体胃炎、出现明显厌食、消瘦、舌炎、腹泻及贫血。

 3、1、4 胃窦胃炎上腹疼痛明显,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3、1、5 X 线气钡双重造影示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

 3、1、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诱因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

 3、2 内镜 3、2、1 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病变的分布及范围:胃窦、胃体、全胃。

 3、2、2 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粘膜呈颗粒状,粘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3、2、2、1 活检取材 3、2、2、1、1 用于研究时,希望根据悉尼系统要求取 5 块标本,胃窦 2 块取自幽门 2~3cm大弯与小弯,胃体 2 块取自距贲门 8cm 的大弯与小弯(约距胃角近侧 4cm)与胃角 1 块,对可能或存在的病灶要另取。标本要足够大,达到粘膜肌。

 3、2、2、1、2 用于临床时,建议取 2~3 块:胃窦小弯 1 块(与大弯 1 块)与胃体小弯 1 块。

 4 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失衡就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其中 H、pylori 感染就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另外,化学损伤(胆汁反流、非皮质激素消炎药、吸烟、酗酒等)同为攻击因素。

 通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的就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与改善胃粘膜炎症。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包括根除 H、pylori),遵循个体化原则。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就是消除或削弱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防御,改善胃动力,防止胆汁反流,改善萎缩与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症状者,予以药物对症治疗。本文重点综述胃粘膜保护与萎缩的治疗与饮食保健。

  4、1 胃粘膜保护 关于胃粘膜屏障功能的研究由来已久。当机体遇到有害因素强烈攻击时,仅依靠自身的防御修复能力就是不够的,强化粘膜防卫能力,促进粘膜的修复就是治疗胃粘膜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保护与增强胃粘膜防御功能或者防止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的一类药物统称为胃粘膜保护药,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铋剂、前列腺素 E、提普瑞酮(又名施维舒)吉法酯(又名胃加强-G)谷氨酰胺类(麦滋林-S)瑞巴派特(膜固思达)等药物。另外,吉法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加胃粘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

  4、2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迄今为止尚缺乏公认的、十分有效的逆转萎缩、肠化与异型增生的药物,但一些饮食方法或药物已经显示诱人的前景。国内外临床报告显示根除 H、pylori 后炎症消除、萎缩甚至肠化的好转。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方案:奥美拉唑胶囊 20mg(即 1 粒)1 日 2 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 1、0(即 4 粒)1 日 2 次口服;甲硝唑片 0、4(即 2 片)1 日 2 次口服;三联治疗 1 周治愈率达 90%以上就是目前的规范的治疗方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要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方可应用阳性者可改用克拉霉素胶囊 0、25(1 粒)1 日 2 次口服 1 周也可直接用克拉霉素胶囊代替阿莫西林胶囊 1 周后单用奥美拉唑胶囊 20mg1 日 1 次口服糜烂性胃炎2-3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周;胃溃疡6-8周如果胃胀可口服不叮啉10mg1日3次平时要注意饮食勿暴饮暴食要戒烟酒 可选用的西药

 4、2、1 抗酸剂:浅表性胃炎因胃泌素刺激后胃酸较高为了减少氢离子弥散入有炎症的胃粘膜 4、2、2 解痉剂:用于减轻痉挛性疼痛但不可长期服用 4、2、3 助消化药:重度食欲不振者可以选用

 4、2、4 补酸剂:用于萎缩性胃炎低酸或无酸者 4、2、5 弱安定剂 4、2、6 促胃排空剂:可减轻胃酸及胆盐对粘膜的侵袭 4、2、7 抗菌素 4、2、8 谷维素:就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 4、3 胃病饮食

 4、3、1 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4、3、2 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4、3、3 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与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3、4 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4、3、5 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 3 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4、3、6 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4、3、7 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4、4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临床疗效的报道虽不少。而且有的疗效结果提得很高,例如对胃粘膜萎缩、重度肠化生与非典型增生均认为可能使其消退或逆转,但由于疗效标准尚未统一与确切验证,病理改变的检查方法还未解决,因此其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确认,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瞧,真正有对照组的报告并不多,双盲对比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因此要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客观的评价中药对该病的疗效设立对照级及单双盲验证研究就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就就是要统一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完善病理活检取材的方法与病理形态改变的确切判定。

  4.近年来,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关系密切,因此加强中西医结合对防治幽门螺旋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5.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虽然目前还有不少问题,但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协会分会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5-50,118-120

  [2]胡品津、刘新光主编消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 7 月 35-37

 [3]王伟岸、岳恒志主编消化系疾病诊治新概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年 4 月 105-107 [4]Li N,GuoR,LiW,etal、A proteomic investigation into a human gastritis cancer cell line BGC823 treated with diallyltrisulfide、Carcinogenesis,2006,27:1222-1231 [5]Rugge 、 M,GentaRM 、 Staging and grading of chronic gastritis 、HumPathol,2005,36:228-233 [6]Lee EL,FeldmanM、Gastritis and gastritis//Feldman M,FriedmanLS,BrandtLJ、Sleisenger and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8 th ed、HumPathol,2006

 [7]任书林孙琦赵宏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第 6 期 [8]钟学军吴桂云吴战军许刚《实用医药杂志》 2010 第 1 期

  [9]张卫平朱金水《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8 第 4 期 [10]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第 2 期 -ˊˊ [1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 第 3 期 [12]孙唯玮李慧臻《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 第 1 期

相关热词搜索: 胚胎学 组织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