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地市县镇政府工作报告汇1

时间:2021-10-19 11:04:25 浏览量:

— 1 —

  — 2 —

 目录

 1. 龙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 3 2. 南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 14 3.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 34 4. 武冈市政府工作报告 ................................... 54 5. 湘潭县政府工作报告 ................................... 72 6. 公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 88 7. 黄山市徽州区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 ..................... 104 8. 大庆市大同区政府工作报告 ............................ 124 9. 铁岭市清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 140 10. 会同县政府工作报告 ................................. 154 11. 周宁县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 .......................... 173 12. 阿子滩镇政府工作报告 ............................... 188 13. 怀远县万福镇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 .................... 198 14. 官庄坝镇人民政府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5 — 3 —

 龙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0 年 12 月 28 日在龙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才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 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在市 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突出重点区域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奋力夺取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新成效。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60 亿元,增长 ;规模工业总产值 716 亿元,增长 ;规模工业增加值 200 亿元,增长 4.7 ;固定资产投 资 150 亿元,下降 29.8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1 亿元,下降 6.8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 亿元,下降 4.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7 亿元,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12.2 亿元,增长 4.2 ; 实际利用外资 0.8 亿元,增长 ;进出口总值 33 亿元,增长 3.55 ;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0854 元和 22359 元,分别增长 和 6.8 。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产业经济逆势而上。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抓早抓实抓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发展稳定好转。工业率先企稳回升,出台促进 “六稳”、加快复工复产等惠企帮扶政策,助力企业化危为机、加快发展,一季度工业产值迅速“扭负为正”,金龙客车实现试投产,漳 — 4 —

 州 LNG 项目 2 个罐体顺利封顶,正新橡胶三期正式投产,完成工业投资 48 亿元;建筑业持续壮大,新增一级资质企业 2 家,泷澄建筑工业化二期加快推进,长劲鹿新型建材竣工投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78.7 亿元,增长 3.1 。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加快“345”示范工程、1 个省级特色乡镇、15 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 2.1 万亩,新改扩建 6 个规模生猪养殖场, 4 家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入选漳州市“十强”“十佳”。第三产业活力增强,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实施项目106 个,总投资 146.2 亿元;电商快递量突破 5700 万件,增长 31.7 ;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 46.6 亿元,销售 50.2 万平方米;旅游接待 244.8 万人次、总收入 29.2 亿元。

 (二)发展劢能持续增强。深化“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 度改革,推广“企业+N 秒办”,压缩审批服务事项 470 个,全部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占比提高至 87.4 ,落实减税降 费 8.32 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突破“难、硬、重、新”制约问 题,强化土地、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获批专项债项目 6 个 8.6 亿元,90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70 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组建龙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龙江办事处,开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提升三创新”行动,编制完成 3 个工业园区规 划,盘活用地 727 亩,首批 16 家增产增效试点企业产值增长 , 完成技改投资 41.9 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0 家,凯傲漳州工厂一期、协能科技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入库“五个一批”项目 109 个,总投资 657.7 亿元,签约招商项目 66 个,总投资 252.2 亿元,南溪湾创业园、璟沃产业园新增入驻企业 34 家,万洋众创城、太阳电缆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户。

 (三)三大攻坚战成敁凸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应对疫情决胜脱贫攻坚十九条措施,落实干部挂钩帮扶和财政兜底保障,加 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全市 19 个贫困村、244 户贫困户、509 个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采砂洗砂、畜禽水产养殖、散乱污企业、海漂垃圾、建筑垃圾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 5 —

 整治,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整改销号,扎实推进共性问题整改,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基本完成污染源治理任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南溪河口生态清淤,建设万里安全生态水系 42.3 公里,增殖放流鱼虾苗 5 亿尾, 推进一比疆等 7 场废弃矿山市场化生态修复,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7835 亩,造林绿化 7627 亩,创建“绿盈乡村”54 个,4 个行政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行为,不良贷款率保持在 以下,政府债务余额严控在核定限额内。

 (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坚持“生命至上”,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四 早四集中”等措施,投入 4600 多万元筹措医疗防控物资,引导 12 家企业转产抗疫产品,发动社会力量、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集中财力兜牢民生底线,“三保”支出 24.8 亿元, 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64.9 ,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 28 个,发放各类社 会救助资金 1.6 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6577 人,完成棚户区改造 452 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造小学、幼儿园 26 所,新增学 位 2070 个,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政策,被评为漳州市教育教学质量高中先进县和初中达标县。医疗改革持续深化,建成卒中和胸痛中心,加大中医药等学科培养力度,积极引入高层次医疗人才, 加快建设海澄和港尾卫生院。养老短板加快补齐,建成 2 个乡镇敬老院、7 个养老机构、24 所农村幸福院,为 7 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两高一线”“两违”和“百路千村”综合整治,处置“两违”74 万平方米,创建 11 个裸房整治示范村,完成农房整治 3527 栋,建成镇村公厕 68 座。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加强涉疫场所、建筑施工、房屋结构、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闭环管理,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开展各类船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盗采海砂、跨区作业等违法行为,处置各类违法船舶 330 艘, 集中拆解“三无”船舶 109 艘。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恶犯 罪团伙2 个,抓获涉黑涉恶人员299 人。强化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监管, 深化食品一品一码溯源系统建设,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粮食 — 6 —

 安全责任制,完成中心粮库储备粮轮换任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退役军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红十字会、工会、外事、新闻出版、物价、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区苏区、山海协作、援藏援疆扎实开展。

 (五)自身建设丌断加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刻吸取个别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教训,健全完善市政府会议及重大行政决策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土地收储、财政资金、中介服务等事项。加快推进省委巡视和省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977 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 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6 件、政协提案 50 件,办结率均 达 100 。

 各位代表,2020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龙海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一年,今年工作目标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收官。

 五年来,龙海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 , 提前四年实现比 2010 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两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 工业和技改投资占比明显提升,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 109 家,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连续四年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龙海重点区域加速崛起。“一江滨两新区”城市功能配套 日臻完善,锦江大道石码海澄段、龙翔路、平宁路、罗锦路建成通车, “四馆一中心”主体完工,月港广场、革命烈士陵园等建成投用,宜 居宜业的城市风貌展现新颜。“南太武南溪湾”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 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浮南大道创业园区段和港尾段,以 及 4 座片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产城融合的新经济增长极强劲崛起。

 累计交通投资超 160 亿元,厦漳同城大道、沿海大通道、省道 208 复线、龙江大道、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竣工通车,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 7 —

 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来,龙海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市容市貌进一步靓化,新增市政道路 17 公里,停车位 1680 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23.4 平方 公里,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整治提升镇村主干道,全面完成 165 个村庄垃圾治理,新 增农村公路 119 公里,创建美丽乡村 36 个。生态保护进一步强化, 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10 座,流域断面、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海洋、土壤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现一级达标。

 五年来,龙海群众福祉有敁改善。累计民生支出 152.5 亿元,占 财政支出的 以上,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 116 个,逐年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居家养老实现村级全覆盖,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城”。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五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中央、省、漳州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支持服务龙海发展的驻军官兵、驻龙海单位,向为龙海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建设者和热心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未来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仍然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较弱,产业链层级不高;项目滚动接续推进总体偏慢,大项目、好项目较为缺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个别领域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更有效、更务实的措施来应对解决。

 — 8 —

 二、谋篇布局“十四五”,稳步迈向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龙海建设的关键 转型期,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30 亿元, 年均增长 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33 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40 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 46100 元,三次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经济发展高质量。突出“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 发展”,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优化产业结构行动计划,持续“抓大、促转、做优、强配套”,加速形成千亿级健康食品、500 亿级装备制造和 200 亿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互联网+制造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构建现代贸易物流体系,支持企业线上转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文化旅游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引导房地产有序开发,实施一批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建设,科学布局乡镇商品住宅小区,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六化”发展,严格耕地保护,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绿色观光,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区等新载体建设;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坚持区域建设高标准。主动融入漳州中心城区发展、闽西南 协同发展区建设和厦漳泉大都市圈一体化,实施一批“两新一重”项目。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协调推进两个重点区域组团发展,不断壮大城市规模体量,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一江滨两新区”围绕“西接漳州、东拓海澄、北连角美”,推进城市设计、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以绣花功夫经 — 9 —

 营管理城市,着力打造最具闽南特色的活力城区;“南太武南溪湾”遵循产城融合理念,高标准建设滨海新城核心区,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打造厦门湾南岸魅力城市。

 (三)坚持民生福祉高品质。实施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完善就业公 共服务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一批校园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健康龙海建设,建立完善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养老新业态。加大文化服务供给,保护历史文物和民间特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龙江精神、月港海丝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传承良好家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四)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鼓励企业“进区入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生态+”效益,打造一批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抓好黑臭水体、饮用水源地、流域水环境、海洋生态综合治理,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颗粒物等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 99.5 以上;加大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林等保护力度,推进农药减量和土壤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丽龙海。

 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 2021 年工作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站在新起点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十四五”顺利开篇,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 — 10 —

 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着力抓好重点区域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加快新时代新龙海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海篇章。

 2021 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 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0.3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 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3.8 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 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6 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漳州下达范围之内。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持之以恒抓经济稳增长。坚持工业立市强实力,实施产业龙 头促进计划,深化“三提升三创新”行动,稳住工业基本盘。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确保金龙客车、正新橡胶三期全面达产,加快推进凯傲二期、协能科技二期、宁波国创电池热管理、太阳电缆等项目建设。做精做深健康食品,鼓励海新、绿新等龙头企业自主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格林、多麦等食品企业厂房建设,支持卡尔顿、然利等优势企业更新技术、创新发展。扶持壮大新能源,力争漳州 LNG 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探索推进 LNG 冷能利用,支持华阳电厂绿色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临港工业、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推进市、乡、村三级物流节点有效衔接,加快宝博、普洛斯、丰树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办好第三届中国食品名城(漳州)

 食品交易会暨第二届龙海国际休闲食品博览会,加快推进海新丹夫国际中心、福门国际大酒店、明发豪生大酒店等配套建设,打造双第鹭凯体育项目集训基地。

 — 11 —

 (二)紧盯项目优平台强配套。加快“一江滨两新区”城市发展, 做好后港片区老城、石码历史文化街区、古月港历史风貌区和老旧小区修缮提升,实施 6 个安置房、云都人防工程和万科城市综合体等配 套建设,推进芦州大道二期、紫云新区接省道 208 复线等市政道路, 实施半地下式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和西溪桥闸除险加固工程,市场化推进智慧停车场,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引领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提升“南太武南溪湾”建设水平,启动科创小镇前期工作和滨海新城核心区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创业大厦,推进万洋众创城、片区污水处理设施、格林卓岐安居工程、竹坑尾机制砂等项目建设,确保滨海新城核心区“七路三河两景观”竣工投用。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推进锦江大道东园浮宫段、紫泥高速连接线和港尾公交站,开工建设浮南大道二期、南溪大道、一比疆码头,支持福厦客运专线和厦漳城际轨道R1 线建设,启动省道 208 榜山段高架互通等前期工作。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滚动接续,完善指挥部、管委会(办事处)和国有企业协同机制,积极争取专项债等政策支持,年度实施重点项目 86 个,计 划完成投资 148.5 亿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重点对接好北京保罗、南平铝业等实体经济好项目,积极服务好台胞台企,吸引台湾产业和人才转移, 力促签约项目实现新突破。

 (三)聚焦三农稳基础提水平。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抓好 55 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推进新希望、海新等环保型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启动石码渔业码头改造提升,实施港尾一级渔港扩建项目,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发展,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10 家,打造东园“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一镇一品”全产业链,加强“浮宫杨梅” “程溪菠萝”等地域产品宣传和品牌提升,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 50 家,挖掘双第农场、埭美古村、隆教美丽海湾等山海特色资源,支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农村旅游,规范提升民宿行业管理,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加快 3 个农村 — 12 —

 污水收集处理 PPP 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农村“四好公路”和乡村公园, 推进“三线下地”,建设绿色生态农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供销社、农村集体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完成村级换届选举。

 (四)补齐短板增福祉惠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继续落实好一 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落实“三个增长”,启动石码中心小学龙翔校区、海澄中心幼儿园,推进南太武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大奖教奖学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总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启动第一医院三期,完成中医院新院区前期工作,加快港尾、海澄、双第卫生院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公办民营模式,实施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和一批乡镇敬老院项目。推进九九坑水库下闸蓄水,加快马崎取水泵站迁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巩固生态环保各项整治成果,开展农业“三减量三利用三提升”行动,加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污染源排查治理力度,引导水产养殖规范化,确保“三质” 提升。推进平安龙海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安全生产各项整治和涉海非法砂船综合治理,推广网格化治理“2+N” 模式,加强信访矛盾化解,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扎实做好人口普查,持续加强国防动员、人防海防、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新期盼,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漳州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更高起点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市委的集中 统一领导,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 — 13 —

 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运用审计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完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更加注重为民执政。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落实“四下基层” “四个万家”,沉下身心、转变作风,建立健全乡镇职责清单,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更加注重实干兴政。弘扬“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精神,持续深 化“放管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在矛盾困难面前善于解放思想、敢于迎难而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诠释对党忠诚。

 更加注重从严治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政治 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市实施办法,下大力气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好政府紧日子。树牢红线意识,强化土地收储出让、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源头防范,扎紧制度笼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潮头勇立担使命,砥砺奋进争先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而努力奋斗!

 — 14 —

 南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 12 月 29 日南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桂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 年政府工作及“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 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迈上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台阶。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第一时间启用战时机制,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精准摸排,推行首接责任制强化重点人员闭环管控,整合产业链资源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仅 1 个多月就遏制病毒输入扩散,2 个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12 条、复工稳产 16 条、扶持外贸 16 条,专车专列专机接返员工,“点对点”调度企业融资,组建供应链公司补上产销断点,实行“百医连百校”“百警护百校”“百名行长进百企”机制,打通复工复产复学操作链,服务企业“三员”和“两增两稳一促”做法成为全省典型。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达防控经费 3.67 亿元, 核酸检测 65 万多人次。深入开展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和畅通 “双循环”冲刺行动,经济大盘率先修复转正并持续向好,在大战大考中展现硬实力担当、彰显走前列作为。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340 亿元、增长 3.5 (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90.1 亿元、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2.7 亿元、增长 。重点抓七方面工作:

 (一)稳中求进提优经济质效。打好逆周期投资攻坚战。创新前 — 15 —

 期指挥部机制,成建制攻坚征地 1 万多亩、拆迁近 80 万平方米,专 班力量争取债券资金 41.2 亿元,534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673 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重构招商全流程链条,绘制招商地图, 成功对接项目 151 个、总投资近 630 亿元。打好市场主体保卫战。兑 现惠企资金 9.7 亿元,落实减税降费 16.5 亿元。支持龙头企业扩能 生根,推动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遴选 131 家成长型企业重点培育,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93 家,5 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九牧”入选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突出以展带销促能,推行“线下+云端” 融合办展模式,水暖泵阀交易会、农订会、石博会、智能装备博览会成效喜人。强化要素高效供给,清理盘活“批而未供”、低效闲置土地 3300 多亩,新增制造业贷款 13.5 亿元。

 (二)多向发力提速产业质变。抓强链补链。升级“泛家居”,线上平台完成A 轮融资,线下体验馆落户北京,主题活动周和直播节亮眼吸金,产业联合会获评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推动“芯谷”产业集聚,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陆续投产,安芯半导体启动二期扩产,联东 U 谷半导体科技产业港签约落地。主攻智能制造,完成重点技改项目投资 13.7 亿元,推广自动化生产线 180 条,新增“上云上 平台”企业 7 家,九牧厨卫、西河卫浴分别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抓科技赋能。引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与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侨大学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促成上海大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新中心、华侨大学石材产业中心等 14 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新认定高层次科 技人才 124 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9 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 企业 23 家,科技特派员做法成为全省典型。抓产业生态重构。实质推进工业园区整合,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架构成形。全面铺开小微产业园建设,高端装备智造园一期标准厂房即将投用,石材机械辅料专业市场、阀门产业园加快建设,高端智慧厨卫产业园正式签约。抓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力培育智能物流、供应链金融、直播电商等业态,完成服务业投资 160 亿元,国家水暖洁具产品质检中心顺利通过验收,东星奢石文创园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英良印象五号石 — 16 —

 材文化创意园获评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网络零售额超 250 亿元。

 (三)靶向破题提领改革开放。“放管服”再出招。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首批推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 10 件,“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近 ,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超 。企业开办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 3.8 万多家,位居赛迪营 商环境百强县第 17 位。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智能化扎实推进,节 约政府资金 5 亿多元。重点改革再突破。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市镇“属地管理”责任事项梳理工作成为泉州市唯一试点。市属五大国有集团整合重组为三大集团,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完善,资产总额超 470 亿元。成立中介组织执业管理专项督导组,推动中介服务走向阳光规范。修订政府投资小规模工程简易招投标规定。完善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制,基层运转更有保障。对外开放再拓维。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完成进出口额 23.8 亿美元,新引进台港澳 资企业 42 家,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固。石井港区码头泊位和口岸通关中心加快建设,“三条通道”保持畅通。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侨捐连续 27 年超亿元,海内外南安人更加紧密团结。与菲律宾曼达韦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四)融合并进提升城市能级。城市系统规划有机更新。立足为民建城、软性成长,聘请同济大学等高端团队开展城市空间更新专题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片区改造有序铺开。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和 10 大指挥部,城南北山、三丰片区更新改造全面启动;城北唐道时代汇、万人体育场动工建设,美的智慧家居科创项目、武夷泛家展贸项目、兴泉铁路南安北站等节点稳步推进;溪美北山片区、丰州西华洋片区征迁创出南安新速度。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泉厦漳城市联盟高速路南安段建成通车,省道 215 线丰州至洪濑段拓改工程主体完工,茂盛路全线贯通,江滨南路二期、南金公路市政化改造二期基本完成,科院北路二期、武荣大桥开工建设。创城创园效应初显。投入 70 亿元实施 62 个城建项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 18 个,建成投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加快实施一批商业、市政、 教育、医疗、养老等项目,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八大 — 17 —

 文明提升”专项行动,有效破解硬件设施短板、市容秩序乱象、市民文明素养等问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城西湿地公园、北山森林公园基本建成,新增绿地 2.14 万平方米、绿道 15 公里,增加 公共停车位 2640 个,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履坚实。生态环境持续向 好。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126 亩、植树造林 2.07 万亩、水土流失 治理 8.3 万亩。在全省率先建设海洋自然资源监控体系,柳湖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基本完工,“两溪一湾”美林龙峰段主体建成,梅溪小流域治理省级考核成为泉州唯一优秀流域,入选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省级综合治水试验县,获评省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

 (五)赋能添彩提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稳步发展。16 家“百千”增产增效重点农业企业满产超产,21 个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土地整治 1.87 万亩,新增高标农田 6 万亩、“三品一 标”认证 8 个,“金淘盐露豆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书。粮食生产 超额完成任务。试点示范引领带动。积极创建 27 个省级乡村振兴试 点村和 3 条示范线,完成 5 个整村裸房整治,新(改)建城乡公厕 200 座、三格化粪池 2800 个,新增二级污水处理设施 16 座、配套管网 120 公里,提级改造“四好农村路”50 公里。富民强村扎实推进。出台应对疫情影响“17 条”,投入 1.6 亿元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倍增”行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 10 万元, 农村“三资”清理经验以省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推行带设计方案审批,遏制农村建房乱象。仑苍、官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向阳成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乡镇。美林溪州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省新满山红村、官桥洪岭村、 向阳马迹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眉山高田村、省新满山红村、石井奎霞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六)共建共享提高民生福祉。基本保障厚实兑现。如期完成 12 件 57 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 9000 多人。城乡低保标准从 600 元提高到 775 元,全民参保扩面 7.08 万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 900 张,农 — 18 —

 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 。为 2.8 万多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市镇村全覆盖,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完成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位居中国社会保障百佳县第22 位、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县第 54 位。教育质量持续回升。中高考成绩创出新辉煌,10 名一中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山区教师采取积分制有序流动,顺利通过教育“两项督导” 省级核查,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推行教育项目代建制,组建宏翔教育集团承接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运管,创新“国投建设运营+乡镇供地”模式布局普惠性幼儿园,完成“无证园”清零,推动与首都师范大学、昌财学村合作办学,新增幼儿园学位 3150 个、中小学学位 3600 个。医疗医改全面推进。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南安市总医 院揭牌成立,上海大学附属南安医院主体封顶,新增病床 592 张。举办“九日山”医学论坛,落实医保“家庭共济账户”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更加到位,健康扶贫温暖民心。文 体旅融合成风。参与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 4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 个省级红十字博爱驿站示范点,“百姓 书房”数量居泉州市首位。系列文旅活动周火热举办,《石头记》顺 利拍摄,成功文化产业园动工建设,英都良山村、乐峰湖内村成为省 级美丽休闲乡村,官桥竹口村、丰州燎原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村,获 评全国红色旅游摄影根据地。成功举办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秋季冠军 赛,体育产业事业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织网善治。深化“强基促稳” 三年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质量收官,禁毒、反诈、道安、信访 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初步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市考评验收。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战,推动隐患大起底、大整治,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向好。全域铺开网格化管理,“一张网格管治理”初步成形。

 阶段性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大爱南安·慈善有我”活动 掀起全民慈善热潮,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侨联、老龄、计生协 会、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统计、民宗、方志、地震、气象、 — 19 —

 档案、外事、人防、支前、海防等工作实现新提升。

 (七)对标对表提效政务服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研究推动省委巡视整改工作, 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的 35 个问题已完成和基本完成整改 30 个。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反躬自省向作风顽疾开刀,精文减会推动基层减负提效,推行大督导机制破解落实难题。带头过“紧日子”,年度专项资金压减 ,“三公”经费支出下降 17.3 。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率先在全省印发规范性文件制发流程图,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七五”普法检查验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690 件、政协委员提案 500 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 99.92 。把廉政建设挺在最前。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审计整改清单挂销号,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

 2020 年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过去五年,是南安经受大考验、高质大发展、蓄势大赶超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坚守实体、厚积成势,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迈入千亿城市行列,年均增长 7.3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和 7.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 ,“五个一批”考评 6 次进入全省前十,次数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产值近 2800 亿元,规上工业 R&D 投入翻了一番,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石材陶瓷抵近千亿集群,水暖厨卫、机械装备、鞋服轻纺、日用轻工规模不断壮大,“泛家居”区域品牌效应显现,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化合物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成形成势,平台经济、文旅产业蓬勃发展。2020 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第 27 位、工业百强第 15 位,分别比 2015 年大幅提升 60 位和 41 位。

 这五年,我们在践行产城高端融合中全域统筹、内外兼修,城市形象焕发新颜值。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二五”末的 36 平方公 里拓展至 47 平方公里,南翼新城聚合效应加速释放,东、西溪流域组团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率提高到 61.2 。6 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 — 20 —

 通车,新改建国省干线 162 公里、农村公路 635 公里,交通网络化程度保持全国前列;电力、燃气、供水、通信、客运公交、公共停车位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区等高端业态涌现,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水头、石井、仑苍、官桥全国千强镇排名稳步提升。

 这五年,我们在优先发展“三农”中攻坚脱贫、振兴乡村,全面小康亮出新成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投入扶贫资金 7.6亿元,1.2 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1.5 万元,“百会帮百村”“万贤扶千户”“金融+光伏扶贫”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种模式”成为典型。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省级验收,“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一批乡村振兴渐显“芳容”。

 这五年,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系统破题,营商环境再攀新高度。机构改革、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商事登记、工业园区、国资国企、自然资源、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市场主体扩容至 16.8 万家,增长 2.6 倍。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中小流域劣Ⅴ类水质全部消除, “两溪一湾”崛起生态美景,“河(湖)长制”经验全省推广,森林覆盖率达 52.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举措频出,不良率从最高峰 时的 5.44 压降到 1.46 。大招商、招大商掀起热潮,对接引进项目 971 个,总投资 3850 多亿元。有为应对常态贸易摩擦,外贸出口超 70 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 1.18 倍。

 这五年,我们在增进百姓福祉中直面问题、聚力攻克,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本级财政民生支出 210 亿元,占财政支出超七成。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分别提高了 669.75 元和 1269.38 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被征地养老保障金均提高到 140 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逐年扩大,报销比例从 43.5提高到 53.3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8860 元,是 2015 年的 1.44 倍。教育和医疗资源整合提升成效明显,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 2.5 万多个、床位 1932 张。文旅惠民丰富多彩,拥有国保单位 — 21 —

 11 处、国家级旅游景区 8 家,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

 这五年,我们在坚持政治引领中忠诚担当、勤勉作为,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成为政府系统干部政治思想的“总开关”,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全面引领政治站位、价值取向、思想方法、施政方向,有效推动各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政府治理能力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南部队、武警官兵和驻南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安发展建设的海内外乡亲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较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发展质效不高,“头部”企业规模偏小,“腰部”企业数量偏少,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上升,企业整体盈利和创税能力不强。三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R&D 投入不足,“高精尖”人才欠缺,新业态和三产项目偏少,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四是产城融合度不高,城市功能培育滞后于产业功能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仍较突出,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市域均衡发展仍需持续发力。五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供给仍有缺口,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六是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城乡“两违”等痛点还没有完全破题,社会治理仍相对粗放。七是政府系统个别干部实干担当、创先争优“精气神”不足,政务服务效能与企业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等等。我们毫不回避,将自觉扛起责任、认真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要求及 2021 年政府工作安排 按照市十三届党代会五次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 — 22 —

 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认真落实各级巡视巡察整改为总抓手,统筹发展和安全,凝聚力量、奋勇前行,着力打造海丝先行先试新门户、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东南沿海智造业基地、绿色生态美丽新市域、文明和谐善治幸福城,开启现代化南安建设新征程,奋力在全省、泉州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中走前列作贡献,实现县域发展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是:至 2025 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迈进 2000 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一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泉州市平均水平。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地标崛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融通创新,至 2025 年,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占 GDP 比重达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布局建设,推动优势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半导体、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至 2025 年,石材陶瓷、机械装备、日用轻 工率先迈入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 500 亿级“新星”产业群,工业 总产值突破 5000 亿元。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深度融泉接厦,推动城乡规...

相关热词搜索: 镇政府 市县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