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5 14:05:02 浏览量:

 上海立信会计 金融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年 第

 学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

 家乡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层次

 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

 班主任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 xx 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 xx 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 xx 村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 东部川区,全村共有 5 社 135 户 540 口人,其中贫困户 44 户,五保户2 户,贫困人口 168 人;耕地面积 3685.43 亩,其中川地 1528.62 亩,山地 2156.83 亩,人均耕地 6.82 亩(川地 2.83 亩、山地 3.99 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 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 8 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 1 人,村党支部副书记 1 人,委员 8 人,计生专干 1 人,平均年龄 45 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 1 人,高中文化 1 人,初中文化 6 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 43 人, 其中流动党员 10 人,其中困难党员 6 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 184 人,其中男 103 人,女 81 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 53 人,42 人从事建筑行业,11 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 1.8 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 1 所,村级活动室 1 所。2014 年底,xx 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 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 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 26.5%。从产业比重看,xx 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 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 2360 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 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 477 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 112 头,户均 0.8 头;羊存栏 240 只,户均 1.7只;猪存栏 30 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 5 个社 133 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 2014 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 12 部,移动手机 150 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 8 户,21 人,22 孔;有房有窑洞户 36 户,132 人,房屋间数 130 间,窑洞 37 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 34 户,130 人,194 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 15 户,72 人,104 间;楼房户数 1 户,1 人,四间;彩钢房户数 2 户,6 人,4 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 105 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14 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 3826 元的贫困户 44 户,涉及人口 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 32 户 116 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 60 岁以上老人 68 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 660 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 500 人,共有育龄妇女 89 人,其中无孩 6 人,一孩 40 人,独生子女户 3 户,二孩 44 人,二女户 10 户,多孩 12 人。落实节育措施 89人,其中放环 31 人,结扎 58 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 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 500 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 220 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 133 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 80 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 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

 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 530 亩,全社有 5 户 25 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 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 3 头以上。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 3 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 1500 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 7 户实际居住不到 4 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 精准 扶贫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