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某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暨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农业农村局2021年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1-10-22 12:31:22 浏览量:

2 篇 某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暨 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局 1 2021 年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某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暨 2020 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一、“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

 (一)“ “ 十三五” ” 农业农村发展回顾 (二)“ “ 十四五” ” 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 (三)“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 二、0 2020 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三、1 2021 年农业农村工作打算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现将“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及 2020 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情况

 (一)“ “ 十三五” ” 农业农村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生态立县”、“打造绿色农业基地”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出口农产品食品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2019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优秀县”“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奖项及荣誉称号。《湖南省江华县:把发动群众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的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介。

  1.绿色农业初具规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58 万亩左右,总产由 2015 年的 22.6 万吨上升至 2020 年的 23.7 万吨,增长 4.9%;2020 年,预计生猪出栏 55.3 万头,较 2015 年增长 2.8%;蔬菜由2015 年的 13.9 万亩,产量 35.48 万吨,产值 3.67 亿元增加至 2020年的 17.1 万亩,产量 42.28 万吨,产值 6.85 亿元,分别增长 23.0%、19.2%、86.6%;水果从 2015 年的 10.45 万亩,产量 4.16 万吨,产值 1.57 亿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15.56 万亩,产量 7.54 万吨,产值3.07 亿元,分别增长 48.9%、81.3%、95.5%;茶叶由 2015 年的 4.28万亩,产量 660 吨,产值 0.185 亿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6.5 万亩,产量 1850 吨,产值 2.3 亿元,分别增长 51.9%、180.3%、1143.2%。全县有 453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脱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种植补贴 2200.3 万元,享受产业扶贫补贴的基地面积 2.83 万亩。完成 2.9 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机总动力由 2015 年的 6.8万台、39.72 万千瓦增加到 2020 年的 7.96 万台、48.23 万千瓦,分别增长 17.06%、21.42%,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农村改革取得进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全面启动供销惠农窗口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试点,全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常运转。对各乡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核查,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的主体任务,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全部录入到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审核数和上报率为 100%。以村为单位,全县依法按程序全面完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3.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不断升级,完成涛圩潇水源茶叶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验收,建成白芒营红山、小圩崇江、大圩大塘等现代农业基地 27 个,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1 家。扎实开展“四个革命”,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建设 6 座乡镇垃圾收集中转站,建成垃圾处理池 3388 座,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建成 5 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 38800 户,卫生厕所普及率 2020 年预计达到 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45%以上;共拆除“危、旧、破、残”房屋及附属用房 18744 座;完成农村巷道建设 750 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全县农村巷道硬化全覆盖。

  (二)“ “ 十四五” ” 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

  1.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从国家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计划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 82 个工程行动计划大多数都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这些工程行动计划的完 XX 将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国家将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就业。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就学、就业等都要进行系统化结构性改革,从而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区域发展将会提速。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以及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江华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显现,可以借势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入国内大循环产业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

  2.不利因素。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将给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压力,进而挤压政府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空间,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会受到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限制。二是中美贸易战等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和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将对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循环形成一定冲击,工业资本深化智能化改造,将使工业不断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打工就业,农民就业增收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三是我县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仍然面临着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发展质量不高,拥抱新经济、新模式的动力不足等问题。

 (三)“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打造湖南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2.基本原则。

  ①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③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④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⑤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梯次推进。

  3.主要目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60 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5 万吨左右;蔬菜总面积达到 20 万亩,产值达 8 亿元以上;水果总面积达到 20 万亩,产值达 6 亿元以上;茶叶总面积达到 10 万亩,产值达 10 亿元以上。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一套稳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四)“ “ 十四五” ” 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

  1.扬优势。大力发展“两茶一菜一柑”优势产业,重点加大江华苦茶、蔬菜、柑橘、瑶山雪梨等特色果茶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建立对品牌农产品的激励保护机制,整合品牌资源,重点培育有基础、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补短板。通过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撬动”,统筹整合存量资金,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促使更多资本投向农村道路和农业产业基地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3.固根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进度,改善农村生态面貌。

  二、0 2020 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千方百计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复工复产达产,全力抓好粮食生猪生产,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结合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万众一心战胜“6.7”洪灾,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

  (一)稳定粮食生猪生产,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58.37 万亩,占任务数的 100.6%(截止 10 月底);摸排上报并治理耕地抛荒面积 591.51 亩,各乡镇都建立了到村、到户、到田块的抛荒治理台账。全县存栏生猪 37.45 万头,完成任务数的 98.55%,累计出栏生猪 50.11 万头,完成任务数的 94.55% 。顺利完成 2019年度 2.9 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 2020 年度 3.0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逐步开始进场施工,预计明年 3月底完工。

  (二)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按照“基地产出有检测,市场准入可追溯”的要求,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5 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 8 个。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外向型出口市场主体,新增注册家庭农场 22 家。日日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出口 1.47 亿美元,公司股改挂牌正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生态日趋优良。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防治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完成 180 家,设施设备配套率达 96.77%,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45.27%,绿色防控覆盖率达 35.0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4.4%,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 6.4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 1.67 万吨,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应用面积 0.7 万亩。严格开展水库涉渔综合治理和渔政执法,累计共查处涉渔三无船只 12 艘,收缴电鱼设备 96 台套,非法渔具地笼、丝网 441 付,查获涉渔违法案件 10 起,并对涉嫌非法捕捞的人员行政处罚 4 人,移送公安案件(含线索)8 起 17 人。

  (四)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硬任务,扎实开展“一革命六行动”。农村厕所革命:投入资金710万元,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 4620户,完成率 8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升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2.44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清理村内塘沟 1116 处。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全县“五边造林”完成 12.008 万株,完成道路绿化造林76 公里;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34.69%,绿化村庄比例达 74.5%。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完成空心房拆除 7500 余座,约 90 公顷。示范创建提升行动:全县启动鹧鸪塘等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 16 个,牛路社区等市县共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 3 个,鹧鸪坝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级领导联点共建村 70 个。村庄清洁行动:落实农村“庭院三包”10.1 万户,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1480 吨。

  三、1 2021 年农业农村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

  2021 年,力争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58 万亩以上;发展生猪 93 万头,出栏 55 万头;蔬菜面积达到 17.5 万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 5000亩,水果 5000 亩;完成柑橘果园提质改造 5000 亩。创建 5 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新增绿色食品认证 5 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 家。完成 3 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二)重点工作

 1.抓好粮食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3.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4.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良好农村人居环境。

 篇一:

 农业农村局 1 2021 年年度工作计划

  2021 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争当南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这一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领域,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最终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产业兴旺

  推进农业平台建设。按照“高质量建设年”要求,实施“生态型高标准农田试点项目”,提高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规模降成本增收入,2021 年,全面完成 2019 年开工建设的 X 万亩任务,新建X 万亩项目建设区,实现“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美收官。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以 X 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建设核心,重点打造建设一批优质稻米示范园、绿色园艺标准园、特粮特经示范基地、四青作物示范基地。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理念,规划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与销售,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势产业的打造,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深化农业接轨 X。围绕 X 市民餐桌上流行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养什么,真正让 X 的“菜园子”无缝对接 X 的“菜篮子”。抢抓 X 外延基地机遇,加快在 X 新开设一批 X 特色的农产品专营门店,打造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生态水产供应基地。借助中国农交会、全国羊业大会等全力推介 X 品牌农业,扩大 X 山羊、“XX”X 大米等公共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坚定“增粮稳菜”主导方向不动摇,以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粮食绿色高产创建为抓手,稳步发展稻麦产业,力争 2021 年水稻面积达 X 万亩,小麦面积达 X 万亩,加快培育亿元绿色蔬菜产业,做优传统特色蔬菜,做强精品蔬菜,做特供 X 供 X 蔬菜。切实解决自营出口难题。立足自身特点,不断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外向农业。重点是搞好协作机制,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土地问题,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轻装上阵,全力发展。建立定期回访制度,与出口企业建立联络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回访,建立感情,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扩大出口。帮助企业联系科研院校进行食品加工类的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力争新培育 X 个农产品自营出口企业,确保明年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有一个质的提升。

 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招商。突出产业补链招商,引进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及一批能充分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优质项目,特别是要积极引进新的一批优质农业外资项目。重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021 年力争招引亿元以上农业项目 X 个以上。实现项目农业投资额 X 亿元以上,其中沪资投入 X 亿元以上,外资投入 X 万美元以上。

 。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积极推进“花香海永”建设。2021 年力争新建 1-2 个直面 X 市民的休闲农业园区,创建 X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或 X 省休闲农业精品村、X 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或 X 省主题创意农园。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借鉴 X、X 等地的远洋渔业发展经验,依托 XX 公司等本地远洋渔业企业,加快壮大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鼓励企业拓展远洋渔业捕捞区域,发展大洋性远洋渔业,提高 X 渔业的整体实力。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打牢林下药材种植模式的基础,积极跟进正余镇五总村林下种植药材的发展情况,通过探索“林菜”“林草”“林菌”等多种立体种养新模式,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上规模、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生产基地,创立特色品牌产品;推广林下产业发展技术,使得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推进经营主体转型。2021 年,在完成新型合作农场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注重调整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结构,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引导有条件的新型合作农场加强品牌培育、探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二、聚焦生态宜居

 。

 推进农机转型升级。2021 年,实现特色农机总动力达 X 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 X%。以“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为突破口,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油菜、玉米两大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限制相关产业发展的“种与收”两大薄弱短板环节,鼓励发展初、精深加工机械化装备应用,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加快农机与农艺、与信息化、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相融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上有新成效。学好“加法”。持续提档升级道路林带和农田林网,增加城乡绿量、拓展绿色空间,让村庄实现绿树村边合、花木四时新。充分调动市场和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特色苗木等产业,动员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植树造林,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在规划编制时,充分考虑农民建房需求,制定宅基地调整优化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加大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用好“减法”。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为抓手,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开展“秸秆燃料化、尾菜肥料化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化肥减量、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探索生态循环利用新路径,有效治理农业废弃物。加强农业资源保护,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渔业养殖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敏感区、重要水体的承载负荷。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推进绿色畜牧业、生态渔业生产,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做好“乘法”。持续高标准推进“示范先行、全域整治”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发挥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建成 X 个精品村,X 个重点村,整洁村实现区域全覆盖。一是坚持正面反面一起抓。一方面,总结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镇村干部、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投身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紧盯后进区镇,加强工作督导,亮目标、亮进度、亮措施,促进整改提升。同时,加大正面宣传报道和反面公开曝光力度,对整改落实情况跟踪督查,全力推动各项整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二是坚持纵向横向协同抓。在抓基层基础的同时,发挥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作用,运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部门推进分类整治,运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实现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三是坚持由表及里跟进抓。立足“三清一改”,打造 X 模式。抢阵地。一方面抢占思想阵地,提高人居环境整治社会知晓率。一方面抢占工作阵地,对于垦坡种植、老百姓房前屋后开展全面清理。克难点。对全市范围内的泯沟实施“沟长制”,力争每个区镇建成 X 座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形成“一镇一整治方案”,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创亮点。统筹推进风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等建设,串珠成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节点向全域、由单项向综合、由整洁向美丽整体提升,实现从单纯的村庄环境治理的加法效益向综合发展、全面提升的乘法效应转变,最终让集镇更具品质,让村庄更具韵味,让环境更具颜值。

  三、聚焦乡村治理

 。

 推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围绕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紧扣乡村治理的难点与热点,积极整合乡村基层党建、治理网格、实体平台、信息网络、运行机制等资源,通过支部规范强基行动、双融双引强效行动、先锋领航强干行动、重心下沉强责行动,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健全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深化平安法治村居建设,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努力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基础、信息为支撑,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善治模式,创建和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推进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与能力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着力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和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平安渔船创建,加强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电捕鱼违法行为,做好农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开展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

 推进农业网格化管理。优化网格化管理员队伍。进一步明确网格员队伍规范,对纳入网格化管理的村级农机管理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进行管理规范,同时加强村级防疫队伍管理,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网格员队伍建设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强化督导考核,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开创网格员队伍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新局面。

 四、聚焦富民强村

 推进脱贫攻坚成效。2021 年,我市将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措施总要求,持续开展健康援助、教育助力、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十大扶贫专项行动,探索解决返贫难题有效办法和长效机制,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不返贫。持续加大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确保经济薄弱村村营收入全部达到 X 万元以上。全面评估总结“十三五”脱贫工作成效经验,组织开展调研,研究“十四五”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及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路径。

 推进生猪生产规模稳定。加快推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地生效。全面优化生猪养殖布局,生猪存栏达 X 万头以上,力争利用 3—5 年时间,全市生猪养殖存栏控制在 X 家以内,千头以上猪场规模占比达 40%以上。同时推进规模猪场升级改造,对有条件改造的 X 头规模以上的现有猪场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禽生态健康标准化养殖水平,全市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 X%以上。

 推进村集体财务规范。巩固“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机制,制定对区镇“三资”管理考核规范化细则并列入年底区镇考核。同时加大审计和日常监管力度,重点通过第三方审计方式开展村级财务审计,每年抽审面不少于三分之一,送南通市级审计不少于 X 个村。抓好市委第九轮巡查三农方面问题的有关情况整改措施,组织对区镇进行预决算制度执行、支出手续不规范、代收款项等专项检查,鼓励有条件的区镇实行村会计异地任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等模式。开展村级账务评帐、赛帐活动。

 推进种业经济发展。制订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种苗企业提高种苗生产经营与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海密甜瓜、X 山羊、X 黄鸡、大白皮蚕豆、大红袍赤豆、万年芋艿、X 香芋等地方优质品种产业化,做大种业经济,让 X 特色农副产品叫响 X 乃至全国。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1 年,计划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X 期、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X 期、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训 X 期、生产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X 期、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 X 期,培训各类新型职业农民 X 人以上。到 2021 年底,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 X%以上。

  五、聚焦改革创新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合作社运行。完善承包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稳妥推进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探索实现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制度的实现途径,探索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

  。

 推进产学研对接。强化农业产学研工作,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对接高等科研院所,充分运用农业前沿科研成果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对接浙江大学、X 省农科院、X 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推进经济开发区水稻研发中心建设、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为种养大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辅导,切实解决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和瓶径突破,为我市优质水稻、优质果(瓜)蔬和智慧农业(包括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园艺作物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推进绿色农机发展,鼓励本地 XX 等农机企业加大新机具研发力度,提升 X 特色农机供给水平。

  。

 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吸引院校农技专业优秀毕业生来海工作或创业。三年内计划招聘稻麦、特色果蔬、种业、农业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 X 名,填补技术薄弱力量。对围绕 X 现代农业产业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成效的人才创新团队给予财政奖补。支持农技人员在职研修,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对取得相关博士、硕士学位的给予奖励;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农村经营管理紧缺人才定向委培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 农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