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时间:2022-06-22 13:25:06 浏览量:

  - 1 -

  滨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 -0 2020 年)

 一、“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我市认真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治理建设、土地整治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共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398.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62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依托两个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和国家机采棉示范县建设,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我市粮食连年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80万亩,总产量310.35万吨,比2010年增加14.75万吨,增长5.0%;棉花播种面积131.9万亩,总产9.39万吨;瓜菜播种面积108万亩,总产323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3万亩。

 (二)突出典型带动作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始终把培育典型、争创示范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时刻抓在手上。滨州市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滨城区、博兴县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邹平县、沿黄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沿黄示范区是我省唯一一家以黄河流域范围认定的省级示范区;

  - 2 - 博兴县、邹平县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5 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类示范企业”,5 个乡(镇)、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先后认定了 100 多家现代农业示范园。这些平台的成功创建对于拓展我市农业功能,促进农业由单独农产品生产向农牧结合、农商结合、生态观光旅游、文化休闲等多功能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425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 4 家、53 家、372 家,均列全省先进行列。累计为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争取省以上无偿扶持资金近亿元,撬动企业银行贷款额度达到 20 亿元以上。全市 64%的粮食、80%的棉花、90%的畜禽、72%的小枣、60%的鸭梨、15.5 万吨蔬菜是通过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后销售的,农民来自于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已达到 60%以上。全市呈现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农户”四大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对于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强。突出“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监管模式,全力打造“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

  - 3 - 整体品牌形象。全市 90 个农业乡镇办全部成立了监管工作机构,聘任了 5248 名村级兼职监管员,初步构建起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监管体系;市级、沾化区、无棣县、邹平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均具备了检测 50 种以上农药的资质和能力;在全市认定了 55 个达到“五要”标准的蔬菜基地,面积达 12 万亩,其中有 29个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并纳入了市、县两级监控范围,基地产品年度抽检合格率稳定在了98%以上;各县区共成立农资配送中心 52 个,建立连锁门店1166个、直营店378个,占全市经营门店(2895个)的55.1%,基本实现了对高毒农药的可追溯管理;“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 347 个,认定原料基地面积 332.2 万亩,占全市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 41.89%以上,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目前我市的滨城区、惠民县和博兴县已被列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监管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没有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滨州)首届黄河三角洲农科对接洽谈会在滨州召开,来自全国 78 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全市 302 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共计 600 余人参加了本届洽谈会。共推出 356 项农业科技成果,签约 158 个合作项目,带动农业科技投入达12.8 亿元;认真落实《山东省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实施方案》,

  - 4 - “十二五”期间,推广农业新技术 30 多项,培训农民 30 万人次以上,建立示范基地 130 多处,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杂交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由市农科院作物所承担的冬性、半冬性“蓝矮败”小麦不育种质创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省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全市企事业科研机构培育多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其中 7 个新品种通过山东省审定;全市整建制实施良好棉花项目,2015 年实施面积76.19 万亩,认证良好棉花籽棉 15.28 万吨;盐碱地开发利用在北部沿海盐碱地改良试验进展顺利,成功试种水稻,海水稻引种试验取得成果,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探索了新途径;我市引进的新型保温材料日光温室在全省率先推广;全国棉花害虫抗性治理、全省植保飞行器防治果树病虫害现场会、全国冬枣绿盲蝽绿色防控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有100 多家植保合作社已成功进入了商业化服务农业领域,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到 300 多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地力获得提升;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已达到了 100%,博兴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农产品电商营业额在不断刷新。

 (六)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市政府出台了《家庭农场示范场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了 52 个市级示范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2015 年底,全市96.4%的农村(社区)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

  - 5 - 了省下达的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目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35 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 24.5%。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没有出现“反弹”。村级事务公开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全市 5248 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4267 个村已完成专项审计;落实耕地地力、种粮大户、棉花良种、棉花价格和农业保险等补贴资金 25亿元;2015 年全市小麦、玉米、棉花的农业保险投保面积分别达到 241 万亩、282 万亩、74.8 万亩,投保率接近 65%。

 (七)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2012 年 10 月农业部在滨州召开全国秸秆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滨州农村能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在会上推广。滨州的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90.86%。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耕地质量,通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应用,全市亩均农药使用量 1.003 公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各级评定,我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 家,“全国休闲农庄”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4 家、“四星级示范企业”5 家、“三星级示范企业”1 家,“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点”3 家,评定“滨州农家乐”30 家。博兴乔庄镇打渔张“薰衣草景观”被农业部评定为“中国美丽田园”、

  - 6 - 被省农业厅评定为“齐鲁最美田园”;“黄河三角洲农业风情游”被评定为“全国十佳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二、“十三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方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其有利条件是:

 (一)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丰产丰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政策、新举措。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农

  - 7 - 业农村发展活力。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省委 1 号文件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金融改革等领域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始破题,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四)现代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全市各级以深入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为重要抓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效益明显增强。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链条进一步拉长,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农业作为一个完整产业链进入市场,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压力:

 (一)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收增效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农业土地租金、融资成本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提高。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粮、棉等种植业效益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产品生产面临自然、市场、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风险考验,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压力越来越大。

 (二)食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坚持产管并重,确保农

  - 8 - 产品质量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各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质量安全问题,但高毒农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除,安全隐患依然很大。

 (三)外部环境趋紧,市场竞争加剧,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压力越来越大。国际上,受国际政治形势、贸易保护、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在国内,兄弟地市竞相发展,我市农产品的传统市场不断被挤占,众多农产品优势被不断弱化,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生产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相对不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压力越来越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组织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总体不强,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如何理顺各类经营主体之间、主体与农户之间的联结关系,规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其规范化运营水平,是当前和今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预期目标和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 9 - 和农村产权制度,创新科技等现代要素支撑体系;促进农业内部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要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要求,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和环渤海、京津冀、省会城市群“菜篮子”供应两大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唱响“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农产品整体品牌,努力构建起集现代标准化生产、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价值规律原则。在稳定粮棉菜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坚持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确保“舌尖上的优质”。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先,保护好现有农业资源,工程建设以改良土壤、完善重要基础设施、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确保重要生态区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优先治理,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兼顾。

 3.坚持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科技兴农,用现代技术改

  - 10 - 造传统产业,提高粮棉菜生产的科技水平。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稳步推进规模经营的原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种植结构,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预期目标

  到 2020 年:

  ——预计完成农业产值 280 亿元,年增长 4.0%;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 165 亿元,年增长 3.5%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0 万亩,粮食总产达到 340 万吨,到 2017 年整建制建成“吨粮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120 万亩,棉花总产 10 万吨;瓜菜播种面积力争达到 120 万亩,总产达到 420 万吨 。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更加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500 家;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80 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 35%;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健康成长,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到 5000 家以上,入社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40%以上,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 7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到 2017 年将

  - 11 - 我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真正打造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最放心区域;“三品一标”总数突破 500 个,优质农产品品牌认证覆盖率达到 100%;蔬菜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测评满意度达到 90%以上。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1%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3%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目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左右,达到18730 元左右。

 (四)产业布局 1.北部沿海农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沾化区、无棣县和北海经济开发区。该区域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棉花优势产区,强化荒碱地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海水稻种植试验,开展农业-光伏相结合模式创新,着力抓好优质棉花基地建设,结合良好棉花项目,努力建成黄河三角洲优质棉花资源库。

  2.黄河北农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惠民、阳信两县。重点稳定粮、棉面积,大力发展抗虫棉、优质麦,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实行标准化生产,在产品品牌上搞突破。

  - 12 -

  3.城郊农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滨城区,开发区、高新区。确立粮、棉、菜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利用好“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业旅游业发展力度,围绕城市居民娱乐生活,建一批农家乐、采摘园等,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4.黄河南农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博兴县的全部和邹平县的大部。是滨州市的主要农业区和粮棉菜的高产区。合理调整区域布局,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促使农业产业化升级。

 5.南部低山丘陵农业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邹平县的黄山、西董、临池、好生、青阳 5 个镇(办)。该区的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人均占有粮食、瓜菜均低于全市人均占有水平。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山区名、优、特产开发放在突出位置。

  四、重点任务

  (一)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高产创建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要始终把促进粮食增产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实《滨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强化部门配合,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规范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落实好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以粮食生产“十统一”为抓手,大力开展

  - 13 - 高产创建,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生产管理技术,推进整市整县整乡高产创建试点,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到 2020 年,设施蔬菜占地面积达到 50 万亩。

 (二)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滨城区、博兴县),要尽快制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方案,方案要突出示范引领,做到可看、可学、可推广,倒排工期,落实措施,重点突破,确保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目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邹平县)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仿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做法,制定推进方案,方案要类型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先行先试,力争趟出一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样板和新模式;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现代示范园区从综合开发内部现有资源出发,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现代化设施、园艺生态的优势,不断拓展生产领域和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整变革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完成资格认定万人以上,加快培育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手、科技带头人和农业经营人才;大

  - 14 - 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十统一”服务,实现全市粮食生产全覆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初级包装、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鼓励引导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能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订单收购、代烘代储等服务。强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稳妥发展农业信用合作,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业融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四)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细化制定农业技术操作规程,推广绿色防控和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和品牌推广,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比重,到 2020 年“三品一标”认定原料基地面积的占比达到 52%。以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监管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监管、监测和执法三大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加强乡镇监管站及各追溯点建设,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制度,做好与市场准

  - 15 - 入机制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我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全覆盖,市、县两级建设率达到 100%。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确保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五)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肥料化利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大工程为重点的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清洁农业生产新技术,开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力工程示范。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继续夯实 200 万亩配方肥推广核心示范区建设,到 2020 年,全市粮棉菜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100%,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 202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由目前的 90.8%提高到 93%。继续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殖食用菌、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农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实施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结合示范项目,重点打造以黄河和徒骇河为依托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六)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实现“藏粮于技”。实施科技展翅行动。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合

  - 16 - 作,建立中试熟化基地,采取“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力争在粮食产能、农业物联网研发应用、以“渤海粮仓”建设为载体的耐盐碱土地研究治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加速推进中以科技合作示范园、中科院地理所滨州试验站、省水科院节水灌溉示范区、盐生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加大海南加代育种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积极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探索盐碱地综合改良和科学利用新模式,继续开展“海水稻”的研发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大面积推广;大力推广种植师栾 02-1、济南 17 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力争到 2020年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 100 万亩。加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度,突出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形成集新品种推广、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模式。

 (七)以建设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为重点,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融合发展,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二是建立完善农业政务应用云平台,大幅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模式的转变继续推进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建设,到 2020 年,全市建成覆盖面广、准确度高、信息传输网络化的土壤墒情信息平台;三是推广成熟可复制的

  - 17 - 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改变农业的粗放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管理;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完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五是尽快建成滨州市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实现各类涉农政务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开创滨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引导更多的组织尽快加入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落实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土地确权以后,坚决制止机动地超标、随意收回、调整土地等违反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现象。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有效服务。二是落实完善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严格按照《山东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加强对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按照群众急需、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的原则,严格议事程序、范围和标准,清理不合理负担。三是继续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以公开透明为原则,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模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四是坚持依法发展农业经济。严格落实《农业法》、《种子法》、《食品安全法》等有关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给予最严厉的惩戒。

  - 18 - 五是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执法队员的法治素质,加强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与各行业执法队伍形成联动效应。

  (二)引导多元投入,确保投资增长。确立抓投资就是抓经济的发展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和资金落户本地;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等关键环节继续加大市级财政投入,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继续搞好“农金对接”活动,搭建融资平台,保障农业投资主体与金融部门的信息畅通,协助金融部门开发适应新形势下支持农业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和涉农保险行业的合作,发展农业保险,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逐步形成农业投入新机制,确保在农业投入方面保持稳定增长。

  (三)实施科教兴农,强化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引才引 智、人才激励等工作,形成依靠科技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浓厚氛围。对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补助,调动企业引才、聚才、用才积极性;对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聘请的外来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财政支持的力度,确保引进来、留得住;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培训机构,加强中青年企业家和复合型高级经营人才培养,补齐我市农业经营人才匮

  - 19 - 缺的短板;利用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省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作用,集中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推广服务和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培训,以省直部门帮包贫困村为培训主体,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培训,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四)推进品牌战略,站稳两个市场。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尽快制定《区域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申请、使用和管理,实施公司式开发利用,加强区域品牌化建设。深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化运作,逐步构建起以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滨州农产品品牌体系。努力放大唱响“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滨州整体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的功能和作用,扩大市场效应。支持“沾化冬枣节”、“阳信梨花会”等节会活动,支持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走出去参展、参会,为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平台,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站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活力。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激活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这一笔巨大财富,更好地保障农民个人的财产权利和发挥资产盈利功能;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利用好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力争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突破,使

  - 20 - 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农民实实在在的财产;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继续搞好“农金”、“农科”、“农超”三大对接平台建设、农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规划落实。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本规划作为今后五年重要指令性文件,抓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规划中、后期评估,完善规划调整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本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确保发挥规划作用。

 编写人员:郭庆昌 宋光东 校 对 人:宋光东 王磊

相关热词搜索: 五年 经济发展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