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作业指导书

时间:2021-10-17 14:28:31 浏览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调查项目野外作业指导书

  xx 地质勘查局核工业 xx 大队 实施日期:20xx 年 年 x 月 月 x 日

  文件编号:

  发放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调查项目野外作业指导书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日期:

  目

  录 1 范围……………………………………………………………………………1 2 工作程序(流程)及要求……………………………………………………1 3 执行规范规定…………………………………………………………………6 4 操作标准………………………………………………………………………7 4.1 水文地质测绘操作标准表…………………………………………………7 4.2 水文地质钻探工程质量监控操作标准表…………………………………8 4.3 水文地质调查抽水试验操作标准表………………………………………9 4.4 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取操作标准表………………………………………10 4.5 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操作标准表………………………………11 4.6 工程地质测绘操作标准表…………………………………………………11 4.7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表…………………………………………………12 4.8 工程地质调查静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表…………………………………13 4.9 工程地质调查动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表…………………………………14 4.10 工程地质调查岩土样品采取操作标准表…………………………………14 4.11 环境地质调查操作标准表…………………………………………………15 4.12 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操作标准表………………………………16 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质量记录…………………………………17 5.1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点质量检查登记表……………………………………17 5.2 工程地质调查野外调查点质量检查登记表………………………………18 5.3 环境地质野外调查观察点检查记录表……………………………………18 5.4 泉井野外调查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19 5.5 水文地质钻探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19 5.6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钻探质量检查评定记录表……………………………20 5.7 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20 5.8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检查记录表……………………………………………21 5.9 样品采集及测试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21 5.10 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检查记录表……………………………………22 5.11 资料综合分析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22 5.12 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汇总表…………………23 5.13 工程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汇总表…………………23 5.14 环境地质调查野外检查结果总评述表……………………………………23 5.15 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评分表………………………………………24 5.16 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评分表………………………………………25

  1

 1 范围 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野外阶段工作。

 2 工作程序( 流程) 及要求 本程序分为两个阶段:即作业准备和野外作业。

 2.1 作业准备(图 1) 2.1.1 资源配备 (1) 人员调配:组建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2) 设备装备:按《采购控制程序》采购生产中需要的物资(包括生产设备和生活物资)。

 2.1.2 技术准备 (1) 学习规范: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设计和相关的规范规定,明确项目控制的重点、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

 (2) 现场实习:项目组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现场踏勘,熟悉工作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加强感性认识,掌握调查方法。

 (3) 统一要求:项目组负责人组织学习工作细则,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1.3 调查登记 按照项目调查登记要求,向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登记,做到依法调查。

 2.2 野外作业 2.2.1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作业(图 2)。

 技术准备 资源配备 勘查登记 人员调配 设备装备 学习规范 现场实习 统一要求

 作业准备 图 1

 作业准备程序图 钻孔设计编写 钻进与编录 野 外 作 业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钻探 抽水试验 水样采取 地下水动态监测 野外验收 路线布置 观测记录 综合整理 岩土样采取 扩孔洗孔 钻孔资料整理 终孔技术报告编写 钻孔验收 设备安装 试验性抽水 正式抽水试验 资料整理 备品准备 样品采取 加放试剂 填写样单

 送样交接 测点布设

 测具校检 观测记录 动态分析 资料审查 实地抽查 质量评定 处

 理 资料检查 图 2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作业程序图 2

 2.2.1.1 水文地质测绘 (1)路线布置:野外调查前,项目负责人或野外作业组组长负责做好观测路线的布置,观测路线布置应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和水文地质单元,其网度和精度应符合相应比例尺和测绘的目的要求。

 (2)观测记录:野外调查人员对观测点的描述务必做到详尽、客观和重点突出,记录须用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并应格式统一。

 (3)资料整理:项目组成员在野外调查中应及时分析、整理、核实各种原始资料,达到原始资料齐全、完整和文、图、表相互吻合。

 (4)资料检查:项目组成员对获得的各项第一性资料、数据要进行 100%的自检和项目检,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小于 30%。

 2.2.1.2 水文地质钻探 (1) 钻孔设计编写:钻孔设计由机台地质员根据项目设计书和已掌握的区域地层资料以及钻孔的性质、目的认真编写,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后,由机台实施。施工中需要变更钻孔设计的,必须经项目负责人批准。

 (2) 钻进与编录:钻机机长要根据钻孔设计和岩土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可钻性以及孔径、深度和施工条件,正确选择钻进方法。钻进过程中机班长要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和钻进技术参数,确保岩芯采取率,做好对钻进中发生的钻具陷落、孔壁坍塌、冲洗液消耗、漏水、涌砂、气体逸出和水色变化等异常现象的观测记录。钻机地质员编录应认真记录各岩土层特征及其变化、各类水文地质现象、采样位置、样品特征等,编录应满足有关技术要求。

 (3) 岩土样采取:采取的岩芯试样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取芯的岩土层特征,采取的试验样品必须满足试验要求。

 (4) 扩孔洗孔:机班长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供水需求确定扩孔直径,口径较大时应采用多级扩孔。洗孔要彻底,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5) 钻孔资料整理:钻进过程中,钻机地质员应随时分析、整理地质编录,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钻孔竣工后及时提交钻孔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观测及岩芯记录表、测井曲线、岩芯素描或照片、采样及分析结果等资料,并编制钻孔综合成果图。

 (6) 终孔技术报告编写(施工技术报告):按DZ/T0148-9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编写。

 (7) 钻孔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是钻孔直径、岩土芯(样)采取率、孔深与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成井工艺、抽水试验、固井与封孔和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等指标,钻孔质量验收等级分优良孔、合格孔和不合格孔三级,验收结果填写钻孔质量验收报告书。

 2.2.1.3 抽水试验 (1) 设备安装:机台人员根据已确定的抽水试验类型(如稳定流抽水、非稳定流抽水、干扰抽水、单孔抽水、群孔抽水等),正确安装试验设备(水管、堰箱、水位计、压风机等),设备安装应满足抽水试验的要求。

 (2) 试验性抽水:抽水人员在正式抽水试验前,应进行两次简易抽水试验对比验证,要求在同一降深时前后两次单位涌水量变化不超过 10%,且与区域情况基本 3 一致。然后做一次最大降深的试验性抽水,作为选择和分配抽水试验水位降深值的依据。

 (3) 正式抽水试验:按 GBJ 27-88《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和 DZ 44-86《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实行。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抽水技术负责人员做到观测数据齐全、精确,现场绘有关曲线,并判别试验是否正常,当曲线不正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做试验。

 (4) 资料整理:试验期间抽水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及时整理。试验结束后,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各种关系曲线、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及观测孔平面位置图等资料。多孔抽水试验、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需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主要为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主要成果及质量评述和结论。

 2.2.1.4 水样采取 备品准备、样品采取、加放试剂、填写样单和送样交接等工作,水样采集人和送样人要严格按地质矿产部《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检规程》执行。

 2.2.1.5 地下水动态监测 (1) 测点布设:由项目负责人完成地下水动态长观点的布设,观测点应能控制整个工作区域水源地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达到每个参数区均应设立观测点,当须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时应分层进行布设。

 (2) 测具校检:观测人员应定期检查和校核观测器具,保证测具完好程度及准确性,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

 (3) 观测记录:观测人员应现场记录观测数据和影响地下水动态的直接因素,不得追记,对测得异常数据应分析其原因。

 (4) 动态分析:负责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技术人员应及时整理、审查各项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编制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统计表,绘制地下水动态各种曲线,对地下水动态进行分析,最终编制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2.2.1.6 野外验收

  野外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野外验收。由项目组进行野外验收前准备,并由院或顾客组织验收。

 2.2.2 工程地质调查野外作业(图 3)

 野 外 作 业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试验 岩土样品采取 野外验收 路线布置 观测编录 资料整理检查 设备安装 钻进与编录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钻孔验收 封

  孔 仪器安装 操作记录 资料分析 样品布置 样品采取 包装送验 见水文地质部分 4 图 3

 工程地质调查野外作业程序图 2.2.2.1 工程地质测绘 (1) 路线布置:项目负责人或野外作业组组长在野外调查前应做好观测路线的布设工作,观测路线的布置要目的明确,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密度应服从调查效果,不可强求均匀分布,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适当加密或减稀。

 (2) 观测编录:野外调查人员对观测点的记录必须使用专门的记录或卡片,并应统一编号。观测点描述内容要齐全,重点要突出,同时还应注意观测点之间的沿途观测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记录要清晰简明,对典型或重要工程地质现象,尽量用素描、照片与文字相配合。

 (3) 资料整理检查:测绘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经常整理、校对各项原始资料,并且进行 100%的自检、项目检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不少于 30%的抽检,使原始资料达到齐全、完整,相互吻合。

 2.2.2.2 工程地质钻探

 (1) 设备安装:由钻机机长负责设备安装,具体按 DZ/T 0017-91《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执行。

 (2) 钻进与编录: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防止超长钻进,确保岩土芯采取率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和取样达到设计的目的层。钻机地质员按回次进尺进行编录,正确鉴定岩土特征,按分层原则分层,原始记录要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3)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机班长在钻进过程中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主要是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水温、涌水和漏水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4) 钻孔验收:钻孔完工后,由项目负责人主持验收,验收主要技术指标是孔径、孔深、孔斜、取芯、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编录和封孔,质量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对不合格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或者返工。验收结果填写钻孔质量验收书。

  (5) 封孔:钻孔验收后,机台人员应进行封孔,一般用粘土回填捣实,特殊情况应按封孔设计的要求封孔。

 2.2.2.3 工程地质试验 (1) 仪器安装:试验人员对测试仪器设备应分别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准或修正,然后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安装,仪器安装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和精度。

 (2) 操作记录:

 试验人员和地质技术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和各项试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保证各项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3)资料分析:试验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分析整理工程地质试验中的各项原始记录,绘制相应的测试曲线,并检查核实各种试验资料的完备程度和质量,使其达到真实、准确、整洁、齐全。

 2.2.2.4 岩、土样品采取 (1)样品布置: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布置。岩石物理力学试样,原则上每一主要岩组应有样品控制,其数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采样位置一般布置在代表性剖面上;土的物理力学试样,一般在钻孔中分层采取,每层采样数量依据各工程地质单 5 元的重要性及其均匀性确定,钻孔中遇到需要进行化学分析的土层时,应采化学分析样。除钻孔采样外,应布置适量的地面采样。

 (2)样品采取:采样人员严格在布置的层位采取代表性岩、土样,操作条件和使用设备须满足相应的工程地质调查规范,采样确保原状土样不扰动,扰动土样取足数量,样品应满足试验目的和所有室内试验要求。

 (3)包装送验:采取的样品应及时密封、包装和送验,具体参照 DT-82《土工试验规程》和有关岩石试验规程进行。

 2.2.2.5 野外验收

  参照 2.2.1.6

 野外验收执行。

 2.2.3 环境地质调查野外作业(图 4) 2.2.3.1 环境地质调查

 (1)路线布置:由项目负责人或野外作业组组长完成。一般以路线穿越调查为主,密度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查明环境地质问题而确定,重点应放在城镇区、工矿区、重大工程分布区、交通干线、国土开发重点区、农业重点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

 (2)观测记录:野外调查人员对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典型或重要的地质现象、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应有素描或照片,对各种环境地质现象应在野外勾绘。观测记录应格式统一、描述准确、字迹清晰、各种注记及计量单位符合规范,着墨及时。

 (3)资料整理检查:野外调查人员对获取的各类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校核,达到 100%的自检、项目检和项目负责人不少于 30%的抽检,使各类资料(文、图、实物)之间应相互吻合,无矛盾,无错乱。

 2.2.3.2 环境地质钻探 根据不同的钻探目的,参照 2.2.1.2 水文地质钻探和 2.2.2.2 工程地质钻探执行。

 2.2.3.3 抽水试验 按 2.2.1.3 抽水试验执行。

 野外作业 环境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钻探 抽水试验 岩土水样品采取 工程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 地下水动态监测 野外验收 路线布置 观测记录 资料整理检查 地质钻探部分 见水文地质工程 水试验部分 见水文地质抽 试验仪器安装 试验操作 现场试验记录 成果资料整理 见水 水动 文态 地监 质 测 地部 下分 见 采 岩 水 取 土 文 和 样 地 工 采 质 程 取 水 地 部 样 质 分 见水文地质部分 图 4

 环境地质调查野外作业程序图 6 2.2.3.4 岩、土、水样品采取 岩、土样品采取按 2.2.2.4 岩、土样品采取执行,水样采取按 2.2.1.4 水样采取执行。

 2.2.3.5 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试验

 (1) 试验仪器安装:试验人员根据设计书的要求和试验的目的,正确选择试验仪器,并对其进行检查、校准或修正,确保仪器的精度。仪器安装严格按有关规程和各种相应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安装必须满足试验要求。

 (2) 试验操作:根据不同的试验项目,试验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执行。

 (3) 现场试验记录:由试验技术负责人负责,记录应真实及时,对每一项试验数据须现场认真观测填写,不得任意涂改,严禁事后追记,保证各项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4) 成果资料整理:试验过程中,试验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分析整理各项试验资料,发现异常时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补救,确保试验资料的质量。

 2.2.3.6 地下水动态监测 按 2.2.1.5 地下水动态监测执行。

 2.2.3.7 野外验收 参照 2.2.1.6 野外验收要求执行。

 3 执行规范、规定 (1) GBJ27-88《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2) DZ44-86《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3)《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4) GB/T 14538-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5)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样规程》。

 (7) DZ/T0148-9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8) DZ/T0181-19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9) ZBD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 万~1:100 万)》。

 (10) ZBD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 万~1:20 万)》。

 (11) ZBD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 万~1:5 万)》。

 (12) 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3)DZ/T0017-91《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14)GB12328-90《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15) DZ-82《土工试验规定》。

 (16)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 万)。

 (17)《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 万,1996 年地矿部地环司)。

 (18) DZ 55-87《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19) ZB/TD10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 万)

 (20)《县(市)地质灾害与区划基本要求》。

 (2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要求》。

  7 (22)《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1999-2000,国土资源部地环司)。

 (23)《地质调查项目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24)《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暂行办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4

 操作标准 4.1《水文地质测绘操作标准》 4.2《水文地质钻探工程质量监控操作标准》 4.3《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取操作标准》 4.4《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操作标准》 4.5《水文地质调查抽水试验操作标准》 4.6《工程地质测绘操作标准》 4.7《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 4.8《工程地质调查静力触深试验操作标准》 4.9《工程地质调查动力触深试验操作标准》 4.10《工程地质调查岩土样品采取操作标准》 4.11《环境地质调查操作标准》 4.12《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操作标准》

  8

 4.1 水文地质测绘操作标准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准备工作 按 设 计 要求 进 行 各项准备 一般 (1)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按相应的勘察阶段选择;(2) 地形图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和大一级比例尺地形图作底图;(3) 备品准备包括仪器、各类记录卡片及生活用品等;(4) 划分作业小组,要求分工合作;(5) 注意对工作区内资料的收集。

  项目 负责 一般内容填写 项目齐全字迹清晰 一般 (1) 观测点位置及编号;(2) 露头类型(自然、人工);(3) 观测点性质(地质点、地貌点、构造点、界线点);(4) 天气情况、编录人员及日期。

  地质员 岩性描述 正 确 定 名详细记录 关键 (1)岩性描述、地质观察描述内容参见固体矿产勘查操作规程中《原始地质编录地质观察描述操作细则》;(2)松散沉积物描述内容:①颜色(干、湿);②成分(粘土、粉土、砂、砾石);③结构(致密、松散);④构造(块状、大孔隙、垂直节理等);⑤结核(钙质、铁质及大小、形状、呈星散状、聚集或层状分布);⑥夹层或透镜体 (古土壤、泥炭等);⑦砂、砾石成分、大小、形状、磨圆度、分选性;⑧碳酸盐(斑点、浸染);⑨胶结物(泥质、钙质)及胶结程度;⑩层理(厚薄、水平、交错等)及其产状;○11 成因类型及时代;○12 动植物化石(骨、贝壳、根、有机残体)。

 成分、结构 、 构造、颗粒大 小 及形状 观察细,记录全,严防同上,字迹清晰 地质员 构造观察描述 精心测量、正 确 判 定各 类 构 造要索 关键 (1) 褶皱:类型(直立、倾斜、倒转),褶皱轴产状,翼部(变薄、变厚、次级褶皱扭曲),性质(对称、等斜、短轴、穹窿);(2) 断裂:走向、倾向、倾角,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直线、曲线、平坦、分叉),磨面、擦痕、断层角砾岩,两侧岩层弯曲、包卷,变位方向(正、逆、平推),断距(倾斜、垂直),重复状况(单独、阶状),断裂矿化和含水性,与侵蚀地形的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率统计。

 构 造 类型 性 质及产状 注意观察构造迹象 地质员 地貌观察描述 按 成 因 类型、形态类型 及 形 态单 元 进 行观测描述,尤 其 对 微地 貌 的 观察描述 一般 (1)地形单元(山区、平原、岳陵、山间盆地、河谷);(2)地形形态(阶地、冲沟、山崖、砂丘、冰碛层、沼泽、湿地、鼓丘);(3)形态要素(阶面、阶地前缘、后缘、坡度等);(4) 形态测量;(5)构造与地形关系;(6)岩性与地形关系;(7)剥蚀堆积作用与地形关系;(8)与成因相关的松散沉积物;(9)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倒石堆等)。

 成 因 判定 及 形态测量 作 必 要 的素描图 地质员 岩溶观察描述 岩 溶 形 态测 量 及 发育规律 一般 (1)地表岩溶(圆形、陷、漏斗、天然井等)与地下岩溶(溶洞、盲谷、地下河等),河水的消失与再现;(2)岩溶形态测量、岩溶强度统计(数量)和标高;(3)成因(岩石特征、构造裂隙、地下水作用、水文网结构、发展趋势);(4)溶蚀程度划分(溶隙、溶孔、溶洞)。

 岩 溶 发育规律

 地质员 水文地质观察描述 观 察 含 水层 特 征 及地 下 水 的赋存规律 关键 (1)调查含水层特征(产状、分布、厚度、岩性、透水性、顶底板岩性及标高);(2)确定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地下水物理性质(颜色、味道、气味、透明度、温度)、补给排泄条件及水力联系;(3)调查民井(孔)、泉所处地貌或蓄水构造部位、出露状态、井壁结构、提水设备、使用状况及卫生条件,收集或绘制地层结构柱状图等。

 地 下 水类 型 判定,含水层特征,地 下 水补、径、排关系 详 细 记录,注意调查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之间的转化关系 地质员 沿途观测 对 沿 途 露头 要 详 细观察记录 一般 (1)记载路线方向及有关情况;(2)简述地层、构造有无变化,跨越何种地貌单元(景观、微地);(3)测量和访问民井(钻孔、泉水),好的露头要重点描述。

  地质员 样品采取

 关键 (1)岩样;(2)土样;(3)水样

 地质员

  9

 4.2 水文地质钻探工程质量监控操作标准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施工前地质工作 熟习钻孔设 计 , 明确技术要求 关键 (1)布置孔位;(2)检查钻机安装;(3) 下达开钻通知书。

 钻孔 定位 搜集最新资料 技术负责(或项目负责)、地质员 地质编录前检查工作 按水文地质钻探规程要求或合同要求进行认真检查 一般 (1)检查岩心编号与摆放是否符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要求;(2)检查岩心档板数据与班报表是否一致;(3)检查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注重特殊水文地质现象的记录情况;(4)检查校正孔深数据,要求每50 m、换径、终孔、下管前均应校正,允许误差0.3%,如有超差,必须平差。

 岩 心 摆放,特殊水 文 地质现象 表物一致 机台地质员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 严格执行钻孔设计及工区钻探编录细则 关键 (1)记录工程编号、位置、开(终)孔日期;(2)统计回次及班进尺;(3)细心观察岩心,正确定名及划分层位,准确丈量岩心长,计算岩心采取率,并计算含水层及非含水层岩心采取率;(4)确定含水层位置及厚度,并注意含水特征描述;(5)检查记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内容及特殊水文地质现象;(6)记录校正孔深数据(7) 按设计要求进行缩样、装箱、写好孔号,送到规定地点保存。

 正 确 分层段,确定 含 水层部位 要求做到布孔、开孔、止水、涌水、校正孔深、终孔、下井管、投砾、洗井试抽、抽水试验、取水样等工序在现场,注意含水介质和含水迹象研究。

 机台地质员 终孔地质工作 满足和达到设计及用户要求即可终孔 一般 (1)下达终孔通知书;(2)下达 测井通知书;(3)未达到设计目的,下达钻孔变更通知书;(4)校正终孔孔深;(5)全面检查钻孔质量。

 达 到 设计目的 注意含水层(组)的总厚度 机台地质员项目负责 钻孔质量验收 满足和达到设计与八项指标要求 关键 (1) 依据设计认真核对原始资料及记录;按钻孔质量验收书规定的验收项目有:①岩心采取率,②钻孔结构,③止水,④破壁、换浆及洗井,⑤抽水试验,⑥简易水文地质观测,⑦孔深及弯曲度测定,⑧封孔等,进行逐项评分;(2)编写钻孔小结,反映出钻孔全面质量情况,供审查考评;(3)各项原始资料全部装入钻孔档案袋,备查。

 钻孔综合成果图表,抽水试验资料

 地质员

  4.3 水文地质调查抽水试验操作标准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单(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1)确定含水层富水性、渗透性、流量与水位下降关系、漏斗影响范围、确定合理井距、补给带宽度等水文地质参数 (2)现场绘制:

 Q- t、 s- t Q-s 、 q- f (s)曲线 (3) 水位波动允许范围在稳定延续时间内,当水位降深小于 10 m,用压风机抽水时,抽水孔水位波动值不得超过 10~20 cm;用泵抽水时,水位波动值不超过 5 cm。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的 1%,涌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 3% 关键 (1) 试验设计 ①抽水设备及测量工具:电源、水泵、空压机、堰箱、电测水位计、万能表、计时器、温度计。

 ②人员组织及分工:指挥部、观测组、综合整理组、后勤组、汽车组、安装修理组。

 ③抽水试验设备安装:用空压机抽水一般采用同心式安装,出水管长度超过风管 3~5 m,测管超过混合器 5 m,对口抽时,混合器应避开滤水管部位,测管超过出水管 3~5 m。

 ④确定最大降深:第四系含水层抽水最大降深按含水层 1/2 进行设计;碎屑岩承压水按含水层顶板与承压水头高度差值进行设计;多层含水岩组可根据抽水设备性能进行设计。

 (2) 抽水试验准备 ①备品准备,②观测点固定标记,③检查设备安装,④检查各种用具的灵敏度。

 (3)洗井与试抽:经彻底洗井达到水清砂净并经过试抽对比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抽水。

 (4)落程及稳定时间:三个落程为 s 3 、s 2 、s 1 , s 3观 测孔 布置,抽水 落程 确定,抽水 试验 记录 现场检查试验效果。抽水稳定时间视含水层含水性能而定 观测时间及次数一定尽量满足求参要求 记录项目要齐全、真实,严禁写“同上”字样 抽水组组长

 地质员 10 为最大降深值,而 s 2

 、 s 1 降深值分别为 s 3 的2/3 和 1/3;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为 8~24 h(应根据含水层岩性确定,卵石-粗砂 8 h、中—粉砂 16 h、基岩 24 h)。

 (5)水位及水量观测时间间隔。

 开泵后第 1、3、5、10、20、30、45、60、75、90 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 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 1 h 观测一次,观测孔与主观测孔同步观测。

 (6)气温,每日的 0、6、12、18 时各测一次,水温与气温同步观测。

 (7)抽水试验记录。

 ①抽水前后孔深。

 ②抽水起止时间、间隔时间。

 ③井口高程与方位。

 ④抽水动水位值、涌水量、水温、气温 ⑤静水位 ⑥水位恢复值 (8)水位恢复观测 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若连续 3 h 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 4 h 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 1cm,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9)资料整理:绘制水位、水量历时变化曲线,计算参数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主孔、观测孔布置一定要有代表性,满足求参要求,观测孔布置原则是近密远疏,近深远浅,避开三维流区影响,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值不少于 20 cm。

 观测孔深度:承压含水层应打入含水层一半,潜水观测孔打完整井。

 观测孔个数有利求参绘制降深漏斗图,有利分析地下水运动规律为准。另外,还应有不同类型观测孔现场绘制 s-lg(t)单对数曲线;lgt-lgr 双对数曲线;s-lg(1+t p /r)水位恢复曲线观测延续时间要求一般 7~10 d,并结合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s(或△h 2 )-lgt]来确定。

 关键 (1)试验设计:设备选择、、人员组织与分工、抽水试验安装同单(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2)试验准备:同单(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3)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主孔及同步观测孔开始抽水,按 0.5、1、1.5、2、2.5、3、3.5、4、5、6、7、8、10、12、15、20、25、30、40、50、60、75、90、105、120 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其余观测项目及精度要求可参照稳定流试验要求进行 (4)抽水试验记录:同单(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5)水位恢复时间观测记录同抽水时间 (6)资料整理 ①绘制各种历时变化曲线 ②计算各种水文地质参数 定流量观测水位下降波动值 现 场 绘 制半 对 数 曲线,指导抽水试验 在 越 流系 统 中 抽水 s=f(lgt)曲 线 出 现拐 点 且 稳定 10 几个小时后,方可 结 束 抽水试验,防止 出 现 假稳定 抽水 组组长

 地质员 互 阻 ( 干扰 ) 抽 水试验 抽水孔之间设有观测孔。各井过滤器规格、安装、深度基本相同。抽水井水位下降值应基本一致。单井抽水时基本观测井下降值不应少于 20 cm。

 关键 (1)抽水设计(人员组织与分工)、抽水准备、抽水时间间隔、抽水观测记录、水位恢复、观测记录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方法:进行单井抽水试验时,观测其他孔水位下降值,并进行详细记录。而后各井同时进行抽水试验,观测记录水位下降值 (3)资料整理 ①绘制各类曲线 ②计算各种水文地质参数 水位下降值 水量下降值 注 意 干 扰系数计算 抽水 组组长

 观测员 开采性 抽水试验 在枯水期进行,以便提高保证程度,抽水井的总涌水量应接近需水量。抽水延续时间、视枯水期降落漏斗稳定情况而定。在枯水期能达到稳定,则延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否则应延续到下一个补给期(即丰水期)才可结束抽关键 (1)抽水设计(抽水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分工、抽水试验安装)、观测记录、抽水观测时间要求,水位恢复时间观测要求等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资料综合整理 ①绘制各种历时曲线图,预测抽水降落漏斗发展趋势 ②根据试验取得水文地质数据,选择相应计算公式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资源评价 抽 水延 续时 间及 总出 水量

 项目 负责

 抽水组组长

 地质员 11 水。

 ③收集有关气象资料 4.4 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取操作标准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容器 准备 按 设 计 要求 分 别 准备 各 种 取样容器 一般 (1) 硬质玻璃瓶;(2) 聚乙烯塑料桶

 严密 保存 地质员 容器 洗涤 按 规 范 要求 或 设 计要 求 认 真洗涤 一般 (1)新启用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塑桶必须用1:1硝酸溶液浸泡一昼夜后,再分别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进行清洗;(2)硬质玻璃瓶的洗涤,采样前先用1:1盐酸溶液洗涤,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3)聚乙烯塑料桶的洗涤,采样前先用1:1盐酸或硝酸钠溶液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涤;(4)取样时再用所取水洗涤2~3次。

 认真冲洗取样器,保证化验质量 地质员 布样 采样 满 足 设 计要求 关键 (1)按设计样品数,使样品分布能控制不同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分布;(2)水样的分析类型包括水质简分析、全分析、专项分析和现场分析等。

 采样类型及样品的分布

 地质员 水样保存及要求 备齐各种化学试剂 关键 (1)原水样,不加任何化学试剂,按分析项目采取保存,按要求及时送到实验室;(2)酸化样,根据分析项目分别加1:1硝酸溶液5~ l0 mL,使pH值小于2,并在15 h内送实验室;(3)碱化样,测定酚、氰,用硬质玻璃瓶加入20%氢氧化钠溶液5 mL,使pH值大于12,封好瓶口,并在24 h内送实验室;(4)其他:①测铁(二价、三价)加1:1硝酸溶液2.5 mL、硫酸铵0.5~1.0 g,石蜡封口;②测定侵蚀性二氧化碳,加碳酸钙粉(或大理石粉) 2g;③测硫化物,加入20 %醋酸溶液10 mL 和mol/L氢氧化钠溶液1 mL;④细菌样,取样容器必须消毒、杀菌,24 h内送检;⑤氢、氧同位素样,10~15 h送实验室;⑥气体样,现场分析。

 取 样 数量 及 加入 的 化学试剂 严 格 按保 存 时间 要 求及 时 送实验室 地质员 送样 按要求送到有关化验单位及时化验 一般 (1)水样采取后,放在阴凉处,在保存期内送到实验室;(2)填好标签,粘贴在取样器上,留下存根备查;(3)写好送样单一式两份,按送样单内容逐项填写,关键要注明分析项目、要求,加盖公章,送样人、收样人签字,备查。

 分析 项目 送样途中严加保护,以防丢损 地质员

  12 4.5 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操作标准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长 观 点布 置 针对不同目的布置观测点,以控制勘察区地下水动态为准则 一般 (1)为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贯,宜分层布置长观点;(2)为获得地下水分布边界附近的动态资料,长观点布置在有代表性的边界地段上;(3)为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危害时,长观点布置在水源地有污染源方向上;(4)为获得计算地下水径流量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应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5) 为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时,长观点应垂直地表水体岸边布置(6) 为查明水源地开采下降漏斗,在漏斗中心布置两条漏斗长短轴相互垂直观测线。

  全 面 搜集 各 长观 点 地质 及 水文 地 质资料,保证 长 观点(孔)质量 项目 负责

 长观员 长 观 点(井)要求 自 建 长 观 点( 井 ) 要 规 范化,利用已有井(孔)应尽量满足要求 一般 (1)各观测孔(井)应采取包网过滤器和回填砾料;(2)各观测孔(井)应有方位和高程资料;(3) 井口应高于地表 0.5~1 m;(4) 井口要有保护措施。

 长 观 点高 程 资料 及 保护措施

  观 测 前准 备 工作 执行观测细则 一般 (1)观测用具准备,校检测具;(2) 观测(井)孔口用红油标记,统一基点;(3)组织学习观测规程、细则,统一方法。

 观 测 用具 及 观测方法

  观测员 观 测 记录 观 测 项 目 齐全,观测方法统一,及时检查观测质量,搜集有关气象水文资料 关键 (1)记录内容包括点(井)号、日期、观测值(水位、水量、水温)、观测者署名;(2)精度要求是水位、水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3)定期校正观测用具,保证观测精度。

 观 测 项目齐全,精 确 读数 逐 项 填写 长 观记 录 值 ,严 防 同上 , 作 好经 常 性质 量 检查 观测员 长 观 资料 综 合整理 精确绘制各点动态变化历时曲线,总结动态规律 关键 (1)绘制各点的动态曲线;(2)各观测点观测值统计表;(3)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4)文字总结。

 各 点 各种 历 时变 化 曲线,总结动 态 规律

  观测员

  13 4.6 工程地质测绘操作标准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观 测路 线及 观测 点布置 (1)要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2)路线应尽量沿着地质、地貌及构造变化最大方向布置;(3)观测点满足定额要求要突出重点,但又不能出现较大空白区,要控制地质构造线、地层、岩性、地质、地貌界线、各种地质现象、地层的天然及人工露头等。

 一般 (1)熟悉各有关资料及设计;(2)路线及观测点认真反映到工作手图上

  尽量避免重复路线,兼顾到采样及简易试验,注意路线衔接 项目 负责 观 测路 线及 观测 点的 观察 与记录 (1)点线定位要准确;(2)观察要全面仔细,记录应客观、准确简要;(3) 重要地质现象要做素描图,以便直观反映,素描图要构图简炼、要素齐全、接近实际,并附示意剖面图;(4)观察内容的标注应准确、及时,使用符(代)号花纹符合规定;(5)样品采集及简易试验需按规定要求进行;(6)最小填图单位为 2 mm(图上反映),特殊情况可夸大表示,填图误差范围在图上不大于 2 mm。

 关键 (1)沿途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遇到重要的地质现象应反复观察并随时记录;(2)观测点定位,详细观察点周围的地质现象,并访问有关情况,一边观察了解,一边填写记录;(3)绘制素描图及示意剖面;(4)把观测路线及点上其他需要标记的内容标记到工作手图上;(5)采集样品或做必要的简易试验;(6)检查上述工作内容避免错漏。

 主 要观 测路 线及 观测点 (1)量产状或定方位做两次以上;(2)注意适当的路线追索;(3) 注 意 自 然灾害、环境、工程地质及矿产资源的调查访问;(4) 路线观察中不得以“同上”注写。

 地质员 实测 剖面 (1)按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2)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岩体与土体,出露要好,能反映工作区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的地段进行;(3)剖面走向应尽量沿着地层、地貌、构造变化最大方向;(4)实测前应进行认真的踏勘,做好实测前的准备工作;(5)实测剖面的比例尺应大于测绘比例尺的 5~10倍;(6)各种误差在允许范围内;(7) 文图相符,表述准确,内容齐全,图面美观,符合规范要求;(8)及时进行样品采集和剖面整理 一般 (1)合理确定剖面位置;(2)组织参与人员学习有关方法及工作细则;(3)野外踏勘统一认识;(4)确定剖面起止点,并标记;(5)分层、段测制并记录,绘制素描图;(6)采集样品,复查记录,绘剖面图;(7)整理实测资料,着墨定稿编写实测剖面工作总结 实测 记录 (1)准备工作要充分,各种仪器、用具齐备;(2)分工明确,各司其责;(3)过于小的岩、土体但具有特殊意义时应在图上夸大表示;(4)工作结束前应进行认真检查 地质员

  14 4.7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施工前 准 备 (1)钻探设备机具,施工前或搬迁后要进行维护保养;(2)各种材料用具完好齐备 一般 (1)动力机械均加注润滑油、燃料油和防护装置;(2)监听各种机器运行情况,记录各仪表读数;(3)准备钻杆、钻头及各种专用工具;(4)备齐安全设施用具,如避雷针、专用地线、安全带、防火工具、灭火器等;(5) 备足各种消耗材料。

 机械 检修

  机长 设备安装 (1)地盘要平整,基枕摆放要周正水平;(2)钻孔中心和塔基中心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天车、卡盘与钻孔要在同一垂直线上;(3)各种机械均要稳牢,电器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各部线路不得裸露;(4)修整材料场地,要满足各类材料摆放整齐的要求;岩心场地要有利于堆放,便于搬运和编录 关键 (1)踏勘机场地形,目测坡度,以钻孔为基点,做好标记或定好校正桩;(2)调好塔基枕中心与钻孔中心的距离,并使基枕中心线与方位线一致;(3)钻机各部构件安装前要检查是否齐全,操作时安全带要拴牢,塔上塔下不能同时作业 三中心一致 填方要夯实,避开高压电线 安装 班长

 机长 施工钻进 (1)孔径要求:采取原状土的钻孔,孔径不小于130 mm,采取岩石力学试样的钻孔,孔径不小于110 mm,进行专门性试验的钻孔直径,按需求确定;(2)取芯要求:应全孔连续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粘性 土不低于80% ; 砂 类 土 不 低 于65%;卵砾类土不低于50%;基岩不低于 70%;风化基岩和破碎带不低于 50%。

 关键 (1)依据钻孔设计确定开孔口径,随着孔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口径直至正常钻进为止;(2) 不同岩性的地层,宜采用不同的钻具和钻进方法。在松散地层中,潜水水位以上的孔段,应采用干钻法钻进,采取少钻多提的方法,砂类土采用回转或冲击钻进,配制泥浆作冲洗液护壁或套管护壁;采取原状砂土困难时,可每米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验,并采取颗粒分析样品;破碎岩石采用双套岩芯管孔底反循环;砾、卵石层采用冲击钻机,套管护壁,根据砾径大小和百分含量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冲击钻探机具,间隔 1m 或连续重力触探后进行冲击钻进。

 岩心 采取率

 机长 班长 操作者

 机台 地质员 测量孔斜 孔斜误差要求:深度小于50 m 的钻孔,孔斜误差不大于 1°;孔深 100 m,孔斜误差不大于 2°;孔深小于 30 m 的钻孔不进行孔斜测量。对孔斜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另定。

 一般 按钻孔设计中有关测斜要求,分段进行孔斜测量。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校验,测量时读数要准确,并做好记录。

  测量 技术员 简 易 水 文地质观测 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涌水和漏水 一般 提钻后下钻前各观测一次,间隔时间不超过 5 min。观测前要校验测具,施放测具要垂直,反复测量多次后取其平均值并做好记录。

  机台 地质员 终孔、封孔 及 质 量验收 当钻孔深度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即可终孔和封孔。

 一般 钻孔完工后,有关部门应组织验收,并做好封孔。工程地质钻孔质量按孔径、孔深、孔斜、取芯、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质编录、封孔等八项指标进行验收。

  未经验收不得拆迁 项目 负责

 机长

  15 4.8 工程地质调查静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试验前准备 (1)探头与探杆的准备:探头结构与质量、传感器的贴片工艺及质量、探头的密封、探头的率定等必须达到有关技术规定,探杆的外径不得超过探头的外径(2)测量记录仪器和相关材料应齐备。

 一般 (1)根据土层性质和预估静力触探贯入阻力,选择型号、规格合适的静力触探头;(2)探头在使用前须进行率定,经过率定的探头,使用前应先用兆欧表或精密的三用表检查探头的绝缘度;(3)当确认全部正常后尽可能一次穿齐探杆,并注意丝扣的配合。

 探头 率定

  试 验 技术负责

 操作员 机 具 和仪 器 安装 (1)场地要平整稳固,反力装置的设置要达到设计要求;(2)触探仪底坐要水平,保证探杆垂直;贯入前应检查外套筒的丝扣,使外套筒活动自由,其锥头应上紧而不活动;(3)安装自整角机或其他深度转换器时,应保证导轮和卷纸机构工作正常。

 一般 (1)当拟定孔位地面不平时,应平整场地,并根据设计要求或根据勘探孔深和表层土的锚固定能力,确定地锚的个数和排列形式;(2)下地锚前要了解清楚地下电缆、上下水道和埋藏构筑物等地下设施分布情况,尽量避开。下锚后将地锚与触探仪底坐联结稳固,然后用水准尺调底平架及支座以保证探杆垂直贯入。

  试验技术负责

 操作员 仪器 调试 (1)仪器初始调零;(2)量测仪器所选用的供桥电压的工作电流应小于电阻应变片的容许值;(3) 贯入速度应控制在0.9~1.5 m/min,在同一孔中宜保持匀速贯入。

 一般 连接好探头和仪器后将探头压入土中0.3~0.5 m,停止贯入并把探头向上提升 5~10 cm,仪器预热 15 min,注意观察仪器,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仪器调零。

  操作员 测试和记录 (1)一般要求每贯入 10 cm 记录读数一次,贯入过程中,按需要每隔 2~4 m 测读或调整零读数,终孔时,必须测读和记录零读数;(2)贯入过程中,当改变供桥电压时,应注明真深度和供桥电压值(3)贯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或影响正常贯入的情况,都应在记录上注明;(4) 按设计要求做好原始记录。

 关键 (1)仪器经初始调零一切正常后,将探头压回到原位即可开始测试;(2)每贯入 2 m 要将探杆提升 5~10 cm,在探头不受力的情况下,记录初读数,如果初读数变化不大(一般在 10 以内)应连同符号一并记录,可不调节,反之,必须重新调零后,再继续贯入;(3)记录的原始资料上应注明下列内容:①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及孔号,②供桥电压值(V)和输出满量程的电压值,③触探头的编号、标定方法和标定系数,④实测孔深,⑤测试日期和测试记录人员。

 记录 初读数 反 力装 置失 效应 停止 贯入 操作员 终孔 提拔 探具 (1)接卸探杆时,切勿使入土的探杆转动,装卸探头,只能转动探杆,不许转动探头;(2)要注意保护探头,防止探头暴晒受冻,每结束 1~2 孔,要擦洗干净,上油,保证顶柱及外套筒能自由活动;(3)封孔,夯实,并做好标准。

 一般 (1)...

相关热词搜索: 水文地质 指导书 作业